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市场分析 > 国产手机技术创新进行时:厂商与供应链企业深度绑定

国产手机技术创新进行时:厂商与供应链企业深度绑定

作者:饶文怡 唐建博时间:2019-04-16来源:界面新闻收藏

智能手机正在进一步吞噬专业相机的市场份额。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4/399535.htm

4月10日和4月11日两天,两家手机厂商接连在上海发布了两款新机型:Reno系列和P30系列,主打的都是拍照功能。

在此前的巴黎发布会上,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将“能拍出清晰的月亮照片”打造为P30系列手机的重要卖点。这是一种相当夸张的宣传方式,毕竟目前手机还无法完全取代专业相机,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样的描述足够抓眼球。希望能借此激发用户购买新手机的欲望。

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智能手机的市场容量为3.98亿台,同比下降10.5%。当国内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的争夺阶段之后,手机厂商们的竞争也愈发白热化。于是,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概念开始迸发出来。从屏幕、指纹解锁到摄像头,无一不是厂商们费尽心思为吸引用户所做的尝试。

有望从这些技术变革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手机厂商本身。那些在上游为这些革新提供技术支持的供应链企业们,同样能够借此获得更多订单,从而实现自身的增长。

对于它们而言,每台手机上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是崭新的机会所在。

潜望式镜头引发的光学产业链变革

的Reno和华为的P30系列上,潜望式摄像头结构无疑是最大的创新点。

通常手机镜头采用纵向的镜片排列方式,但受限于机身厚度,能放入其中的镜片数量也有限。也因此,以往手机本身的变焦能力大多局限在2倍左右。

而不同于传统的纵向排列,潜望式镜头结构相比普通的镜头模组,在兼顾光学变焦性能和机身厚度两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其一是通过把光学变焦放在模组空间内完成,不会出现传统数码相机那样把镜头伸出来的情况。其二是通过把模组90度横向放置,能够在机身平面内叠加镜片,增加摄像头焦距,再利用光学棱镜片折射光线方向,从而避免竖向放置模组导致的机身厚度增加。

在此前的MWC大会上曾对外公布了它们在这项技术上的研发成果。当时OPPO将其命名为“10倍混合无损变焦技术”。在Reno上,这项技术则被首次应用,让用户可以在不损失清晰度的情况下进行远距离的缩放拍摄。

华为的P30系列手机也搭载了类似的技术,这一技术使得P30 Pro的变焦镜头可实现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以及50倍数码变焦,同样可实现清晰的远距离缩放拍摄。手机发布后,甚至有用户将这一功能和望远镜进行对比。

“拍照的军备竞赛和优化不会有尽头。”OPPO副总裁沈义人认为,手机拍摄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美的追逐和体验,随着手机使用便捷性的进一步提升,手机的拍摄功能也会持续保持其重要性。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做出了一番类似的表态。“其实我们的创新不仅仅在某一个方面,例如续航、游戏性能、WiFi、蓝牙等,只是今年拍照(技术)颠覆大了一点,所以让大家记住拍照特别厉害。”余承东表示,拍摄依然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手机性能。

伴随着4G时代的全面到来,智能手机基本在国内市场实现了普及。但当最初的新鲜感褪去之后,智能手机产品本身的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

与此相对应,用户的换机欲望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另一家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调查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用户换机的周期为22个月,相比2年前延长了4个月。

面对跨越式整体创新停滞、用户消费需求减退的残酷现实,各家厂商不得不将开发的重点放在拍摄性能、指纹解锁、屏幕等方面的局部创新上,它们都希望借助这些新的功能,重新唤醒用户的购买需求。

“时代一直在变化,虽然我们没有刻意地为了多增加一些销量而去做(什么)动作,但我们确实想让我们的品牌变得更好。”沈义人提到,OPPO始终会针对用户的需求来打造产品。在手机的各项功能中,拍摄始终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一个方面,因此像“潜望式摄像头”这样技术的出现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伴随着潜望式摄像头而来的,还有上游产业链的一些新改变。

天风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P30 Pro手机在2019年的整体出货量将会在400万-600万部这个范围内,华为有望成为首度大量出货配备潜望式摄像头手机的品牌。

潜望式镜头的商用,涉及到镜头马达、光学棱镜、模组封装和图像合成算法等方方面面,覆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整体模组的精细程度和组装难度相比以前更加复杂,例如加入了光学棱镜之后,模组整体的防跌落稳定性会不如传统镜头。这一系列问题在给供应链提出更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界面新闻记者从供应链方面了解到,此次华为P30 Pro的后置三摄镜头模组和潜望式镜头的供应商为立讯精密与舜宇光学。潜望式模组相比普通镜头模组多出了一个光学棱镜模组,目前华为的主要供应商为舜宇信仰和利达光电。另一方面,水晶光电也表示其棱镜产品已经小规模出货,并将逐步进入供应链体系。而OPPO的潜望式镜头则采用了欧菲科技的解决方案。

此外,据知情人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OPPO Reno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和三摄模组均由三星进行整体封装,而华为则与舜宇光学签订了排他协议。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OPPO与华为或将在潜望式镜头技术上领先一个段位。据悉小米也在做潜望式镜头的研发,只是目前项目进度还未足够成熟。不过目前这些消息都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无论这些摄像头模组由哪家公司提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华为和OPPO在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潜望式摄像头将会继续普及。

据Yole development预计,摄像头模组整体市场将从2018年的271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32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1%。而目前智能手机仍然是摄像头模组市场的主力之一。若按照9.1%的增长率来计算,潜望式摄像头市场的渗透率在2020年为5%,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这无疑是一片尚未被完全开拓的大市场,而率先推出相关技术方案的上游供应商,则会在这一波潜望式摄像头的风潮中成为第一批受益者。天风证券就分析称,潜望式摄像头解决了手机内部空间的问题,并实现了超高倍数的变焦功能,这不仅将对市场需求形成增量拉动,也将促进部分供应商扩大产量。

在需求的驱动下,光学产业链的变革正成为可能。

上下游结合趋向紧密

手机技术的微创新,正将手机厂商和上游的供应商们紧紧绑定在一起。

对于手机公司而言,投入技术研发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若直接采购零部件反而更具性价比。因此,以往手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供应商负责提供元器件,手机厂商进行采买,两者是单纯的买卖关系。

但现在,这种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变化并不是今年才开始出现的。OPPO副总裁沈义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OPPO在2017年发布5倍混合光变技术时,就和以色列一家公司做了联合研发。只是这项技术还停留在商业概念,最终那家公司没有找到很好的产品化落地方式。

“手机发展到现在这个时代,一些通用型的元器件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尤其是头部厂商,未来会针对消费者的理解,更多去专门定制一些自己特色的东西。”沈义人说,OPPO现在也会把模组厂商、软件厂商等各方公司都拉到一起,共同针对用户需求来研发新功能。“这个行业越来越集中,只剩下几个厂商。如何洞察到用户的痛点并解决痛点,一定是未来手机厂商进行研发时的考虑。”

从技术角度来看,潜望式镜头并不是近年来手机领域最具看点的一次创新,更激烈的变革从屏幕上开始萌生。

2016年10月,小米发布了名为“小米MIX”的一款全面屏手机,这款手机和它的续作MIX 2一同点燃了后续而来的全面屏风潮。而2017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X,则正式带动“全面屏”成为手机的主流设计。

有小米员工此前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忆称,小米MIX问世后,全面屏的风潮改变了不少供应商的设计策略,提供的屏幕形态都在发生变化,演变得非常激进。

尽管国内的上游供应链已足够成熟,但以往在创新开发上始终缺乏动力,单纯的跟随又很难支持长远发展。如果说此前的创新致使供应商被动应对,随着更多的微创新开始出现,供应链企业所扮演的角色逐渐向主动参与转变,正如潜望式摄像头的出现一样。

2017年4月,vivo将与之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一些供应商召集到东莞的总部,宣布要在涉及手机创新的关键领域提前布局,需要把对供应商的技术跟踪、合作的周期提前到18个月,甚至36个月。

vivo采取的是和供应商合作开发的模式:约定双方共同投入资金参与屏幕指纹的研发,若造成亏损则各承担一半风险。这种模式将手机厂商和供应商深度捆绑,双方都需要为新技术投入足够的精力。

与深圳指纹芯片公司汇顶科技的合作可以作为一个成功案例。通过这次合作,双方共同研发出了屏下光学指纹芯片,也让vivo成为最早推出屏下指纹解锁功能的手机厂商。

“汇顶和我们都投入巨大(精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同有几百人不断验证实施,在关键风险决策的时候也是风险共担。”vivo副总裁胡柏山此前表示。

一加和汇顶科技有着类似的紧密合作经历。在一加6T上,一加CEO刘作虎决定加入屏下指纹识别功能,于是找到了汇顶科技。为了进一步完善屏下指纹的技术方案,两家公司共同设立了一个“作战室”来推动技术优化。直到发布会前两三个星期,一加6T屏下指纹识别的体验才终于达到刘作虎的要求。

OPPO则把人脸识别技术和结构光等作为钻研方向。奥比中光、商汤科技等公司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和OPPO进行了深度合作。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此前在与OPPO合作时,商汤科技的研发人员甚至把办公桌搬到了OPPO的大楼里,“有一次加班到凌晨时,大楼突然停电,才发现从各个楼层里出来的都是对接项目的商汤员工。”

就连一直高高在上的苹果也开始寻求和国内供应商合作研发新技术。面板供应商蓝思科技就曾在财报中表示,公司配合各大品牌客户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研发试制,其中也包括了主要客户之一的苹果公司。

不过供应商的研发节奏往往会根据手机厂商的需求来决定,因此,越是主要元器件或相关技术更新缓慢之时,越是需要手机企业想办法拿出差异化的产品。

“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技术的突进,但最终完美的解决方案还是要依靠终端厂商。”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颷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尽管从单个产业链公司来看,技术能力可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上下游整合上,手机厂商仍扮演着主导角色。

这也意味着,手机厂商们不得不加大投入,成为“火车头”来推动行业的整体创新,最终寻求产品差异化,在下一个换机潮到来前尽可能提升产品价值。与此同时,手机厂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甚至逐渐成为“利益共同体”。

供应商的跃进

得益于手机厂商创新的带动作用,供应链上的企业也开始了自身的发展之路。无论是从研发投入还是业绩前景来看,似乎都在迎来一个新的增长期。

近年来,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厂商欧菲科技接连完成了对音圈电机厂商新思考、芬兰Senseg公司以及索尼华南公司的收购,加强了触控和摄像头方面的技术布局。而半导体供应商兆易创新也在去年10月完成了对指纹识别芯片企业上海思立微的收购,从而加强技术布局。

更多的手机供应商则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技术影响力。汇顶科技在2018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为5.14亿元,已经接近2017年全年的5.97亿元。同一时间段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1.73%,更是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研发投入占比。此外,从财报数据来看,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手机供应链企业的研发投入也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

对于技术储备的争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手机厂商层面。上游供应商们通过收购或者自研的方式加强技术方面的壁垒,已经成为了普遍趋势。

而在分析人士的眼中,尽管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短时间内会增加供应商的运营成本,但随着需求的增长,这些投入最终会转变为订单,提升公司自身的价值。

“很多时候,供应链提升技术能力,或者和手机厂商联合开发就可以得到厂商的订货保证。这对供应商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孙燕颷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小米、OPPO和vivo四大厂商已经分割了近80%的市场。相比于往年,今年将会有更多新兴的技术逐步落地。头部手机厂商的带动之下,上游相关的技术产能有机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这波浪潮中,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被外界看好。

以屏幕为例,市场调研机构HIS Markit预测,2019年全球可折叠OLED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40万片,并将在2025年增长至505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1.77%。

此前,曲面屏、折叠屏等已经催生了对于柔性OLED面板的需求。但目前能够量产柔性OLED的厂商并不多,主要包括了韩国的三星、LG以及国内的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等企业。

而在过往一年中业绩并不理想的国内供应链企业,也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为了保障供应链的安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关注国产供应商的技术产品。华为就已在Mate 20、P30等系列产品中使用了京东方的屏幕,就连早前发布的折叠屏手机Mate X,其屏幕也由京东方提供。

京东方在2018年的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下降77.28%。但申万宏源最近的一份研报认为,随着折叠屏手机不断兑现,OLED用量大幅上涨,京东方能够抢占先机。申万宏源维持了对京东方A的“买入”评级。

同样在2018年过得比较惨淡的还有舜宇光学。财报显示,2018年舜宇光学实现净利润24.9亿元,较2017年减少约14.2%。在2018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舜宇光学总裁孙泱表示,今年新手机种类非常多,预计整体业务会比去年有所好转。“上半年公司在手机镜头方面取得了不少新订单,公司的目标是今年出货量增长近三成。”对于2019年,他给出了一个颇为乐观的发展计划。



关键词: OPPO 华为 国产手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