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智能可穿戴设备下一步该怎么做

智能可穿戴设备下一步该怎么做

作者:时间:2018-07-05来源:网络收藏
编者按:在过去几年中,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有所跑偏。以智能手环为例,大多数的产品是缺乏临床验证的,这使得很多用户对手环系统给出的数据持质疑态度。

  随着在市场中的沉浮,对于智能而言,在实现“落地”之前,它们需要新吸收几点教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2769.htm

  智能应与物联网相结合,将“智能性”落实到位

  纵观整个市场,除了VR头显等设备,智能的主流功能还是生理数据的的监测、通话等。单从期望实现的目的来看,这些功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当我们将之投放到市场,问题就会一一出现。

  目前,不仅仅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跑鞋等设备的首要宣传点就是生理数据的实时监测,但这也是最为受到消费者诟病的地方。首先是数据的准确性无人能够保证,其实是数据的反馈效果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用,从而让消费者对这类设备逐渐丧失兴趣,直至弃用。

  由此,在功能开发之际,如何与物联网相结合,让所收集的数据能够起到实际作用,真正实现“智能性”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所需要考虑的事。

  智能可穿戴设备要能够从本质上脱离于智能手机,独立存在全球领先的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资深科技分析师徐天韵表示,“年轻消费者对于这类产品的接受度一定是更高的,不过纵观整体,由于缺乏突破性产品,以及高普及率的智能手机能够提供与可穿戴产品类似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面临可持续增长的挑战,尤其是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要想实现可持续增长,突破性产品和较低的入门价格是关键。”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有些过于依赖智能手机,且在功能上也出现了过多的重复,从而在使用中显得不够便捷和多余。

  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功能上要能够脱离于手机的依赖,并与一般智能手机功能做出区隔。由此一来,智能可穿戴设备才能体现出本身的独特性,从而一步步的渗透消费者生活,改变消费者习惯,最后在市场站稳脚跟。

  其中,所谓的能够独立不仅仅是通过插入SIM卡实现通话的独立,更是能够将第三方APP或相关功能与设备进行完美融合,让消费者能够在使用某些APP时享受到不下于手机端的体验。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位要更为精准细化,而不是一揽子全包

  前面也提到,当前,通话、数据监测等都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除了前面所说的,这些功能与智能手机的重复率过高之外,定位模糊也是一个问题所在。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运动手表、智能医疗手环……这些都是针对某一细分领域而打造的产品。从当前的产品推出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运动智能手表新品被推向市场,而一些手环为了能够很好的显示数据,功能变得更为灵活,显示屏也成为了基础配置之一。

  另外,从资本看好的情况来看,根据镁客网每周所做的投融资汇总统计,自年初至今,在300多起投融资事件中,关乎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的一共发生5起融资和1起收购:1家是从事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的尖叫科技,3家是主攻医疗可穿戴设备的ReThink Medical、Verily和橙意家人,1家是专注打造运动可穿戴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共享平台的TuringSense;至于被收购的则是被Fitbit纳于麾下的智能手表公司Vector。

  从这种种情况来看,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厂家,他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了“定位不够清晰”这个问题。从长远角度来讲,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相对于一开始一股脑的将所有功能加注在产品上,从某一细分领域为切入口,然后慢慢扩展,不失为一个好的迂回政策。

  总结

  从整体市场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是蒸蒸日上的。不过,在这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其中的“伪市场”,或者说“市场伪需求”。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正在进行一轮洗牌中,Pebble、微软等或被收购,或主动退出市场。等到这一轮洗牌的结束,相信该市场“野蛮式的增长”行为将放缓,一些“硬伤”也将得到改善,从而带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总结一下,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其所需记住的教训主要就三点: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将智能功效从表面功夫落实到实处;在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之外,多做出一些创新,而不是成为智能手机的附庸甚至是复制品,基于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出更多的独特性;术业有专攻,明确自身的定位,先将自身的根基打牢。

  事实上,从本质来讲,这三点教训可以归纳成一句话,那就是基于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不可盲目为产品加载功能,而是在功能落实的同时又具备相当的独特性。这其中涉及到的是一个用户粘性的关键,功能真实有效,在具备独特性的同时且切中要害,如此才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