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业界动态 > 单晶硅强势回归 单多之争风云再起

单晶硅强势回归 单多之争风云再起

作者:时间:2016-03-08来源:能源杂志收藏
编者按:虽然单晶硅显示出了强势回归的态势,但在太阳能发电路线上,多晶硅与单晶硅之争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

  但全行业扩产也直接导致竞价后的价格下跌。据海关出口数据显示,在硅片市场上,2015年上半年单多晶硅片均呈现下降趋势,而片下降幅度更大;下半年,片价格依旧大幅下降,而多晶呈现小幅回升趋势。截至12月底,单多晶硅片价格差额已经从年初的0.29美元/元的差额,缩小至0.04美元/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7942.htm



  单晶产品总体价格不断走跌。比如上文提到的阳光能源,虽然出货量增加13.2%,但收入仅增长1.6%。种种数据显示出,单晶产品供应逐渐加大,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在逼迫单晶制造商加快技术进步,降低成本。

  下游需求加强

  不单单是硅片,在电池价格上,经过2015年一整年的波动,多晶与单晶电池价格差额也逐渐呈缩小趋势。在2015年年初,单晶电池价格高于多晶电池约0.466美元/片,而截至2015年年末,单晶电池仅高于多晶电池约0.127美元/片。

  据某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单晶组件出货量约2.54GW,除“黑马”乐叶外,天合光能、阿特斯、协鑫等几家组件供应商龙头都将会增加国内单晶出货量,预计在今年全年实现单晶组件出货5GW。而从市场占比来讲,2015年国内单晶硅市场需求占比已经提升至15%,预计接下来的2016年将会提升10%达到25%。

  价格下跌后,单晶产品的吸引力不止放大了一倍。随着单晶硅技术进步以及成本下降,单晶硅目前也逐渐成为光伏开发商选择的路线。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电站运营商来说,度电成本降低逐渐成为共识。多晶组件价格低的优势已经不如以往。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世民认为,单晶硅光伏电池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提升,目前产品稳定性、使用寿命都达到了产业界最高水平。单晶组件生产成本逐渐与多晶持平,预计2016年全球单晶和多晶将平分秋色。

  单晶硅一直未成为主流,主要原因还是拉晶成本高于多晶硅铸锭,导致单晶硅组件价格略高于多晶硅组件。

  作为“新晋”光伏开发商之一的晶澳太阳能曹博表示,公司会越来越关注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而不是每瓦成本。因此,无论是选择单晶还是多晶产品,高效产品成为电站开发商的重要招标要求之一。

  中民新能总裁韩庆浩表示,单晶在未来五年将全面替代多晶,会将自身光伏电站30%的单晶比例快速提高到60%以上。

  不仅如此,“领跑者”计划也显示出国家能源局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效方面的推进。

  但这并不意味着多晶产品就会失掉以往的地位,记者从多方了解到,以阿特斯、晶澳、天合光能等多数主流光伏组件供应商都在加紧升级技术路线,并陆续推出新款高效组件。可以预见,在今年的光伏组件市场上,效率将成为各制造商制胜的关键之一。

  分布式带来的大机遇

  在光伏行业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研讨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指出,目前国外对中国的太阳能产业的建议是,多晶硅技术发展空间有限,未来将更多的是基于单晶硅为主导。下一步将通过技术合作包括并购等形式,对我国整个制造业,形成一些导向,其中包括电池片的合作,逐步引导向单晶硅的发展。

  除了引导制造业向单晶硅发展外,未来发展分布式会成为政策引导的重点,这是否会是单晶硅的另外一个机遇?

  据专注于分布式的航禹能源总裁丁磊文介绍,在分布式发电上,特别是对于屋顶电站来讲,使用单晶可以在有限的屋顶面积上,获得更多功率的装机量。“屋顶资源更加珍贵。”分布式优势在于就地消纳,而且,从德国、日本对单晶的热衷,可以看出对整个分布式单晶需求的趋势。



  他跟《能源》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156组件60片装的,单晶主流功率是275,多晶为260,这样可以看到,同样的组件面积,而功率却相差了5.5%。相应的比如支架。电缆等辅料是一样多,相对而言,单晶等于节省了一定的辅料消耗。”

  另外,加上政策引导以及对分布式补贴力度,从成本来讲,在分布式上应用单晶硅比地面电站更加合算。

  另外,能源局新能源司副调研员邢翼腾的讲话中也指出,在分布式发展上,“十三五”期间要从工信部角度推动分布式工作。未来光伏电站布局和发展模式有待调整,整体有向中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中东部地区用地问题将面临很大挑战。在这个大趋势下,分布式开发将成为重点工作。

  特别是针对屋顶式光伏上,邢翼腾认为,分布式光伏要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发展。目前分布式发电是电价加0.42元国家补贴及地区补贴外,仍然有很大经济效益。

  但一位业内人士提到,无论单多晶产品路线,从技术成本上都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间,单晶硅与多晶硅甚至薄膜技术都不应该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这正是向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的过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单晶硅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