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市场分析 > 苹果进军汽车智能化 终端争夺战已延伸至国内

苹果进军汽车智能化 终端争夺战已延伸至国内

—— 不少车企开始畅想未来具有“苹果味”的汽车生活
作者:时间:2012-06-28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收藏

  “我并不认为,开发的SEFM免视模式能对车企普遍受用。”6月25日,惠州天缘电子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宏的观点,在首届中国(北京)发展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引起不小争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4020.htm

  在此之前,在iOS6操作系统基础上开发的Siri技术,已经在汽车业内引起震动。该技术对汽车行业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地图、车辆控制和Siri语音功能相结合。只要用户将iphone接入车内的USB线缆,便可使用电话、短信、查询方向等功能,通过语音指令实现对车辆的免提控制。将这一技术定义为Siri Eyes Free Mode免视模式,简称SEFM。

  该技术发布后,不少车企开始畅想未来具有“苹果味”的汽车生活。有消息称,包括通用、丰田、克莱斯勒、本田在内的8家车企已经同意整合苹果的Siri语音控制功能。这一信息令不少试图在领域大展拳脚的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压力倍增。

  “从苹果发布的官方数据来看,iOS6并不是为汽车厂和汽车量身定做的一套车载系统,而是简单地在现有苹果移动设备上加载,用户如果要使用这套系统必须要首先拥有苹果的移动设备,汽车本身也必须做兼容性设计开发,这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的角度来看,市场普及难度都很大。”

  已经于去年11月和微软签署基于MSAUTO技术项目合作的吴宏,试图通过引入微软的操作系统,在方兴未艾的中国市场中抢得商机,对于苹果的突然涉足,吴宏表示他更相信微软。

  争夺“第三屏”

  在吴宏看来,未来人们的生活将离不开三块屏:电视、手机和汽车操控台中嵌入的那块屏幕,“当很多车主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并通过它上网冲浪、浏览视频、处理商务事宜后,在汽车领域,全方位的人车互动技术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吴宏对记者说,目前这一苗头已经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出现。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总裁兼CEO林雷在调研中发现,随着中国汽车消费者的主流人群逐渐从60后转移至80后、90后,这些与网络共生的车主,开始用手机的移动终端功能为汽车的智能化树立标杆。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用户在驾车时通过自己的手机或ipad来进行导航,这说明汽车厂商过去生产的导航系统在用户端是失败的。与它们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相比,用户显然对操控体验性更强的智能手机更感兴趣,这就为IT企业涉足汽车领域奠定了基础。”林雷说。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国内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上网109分钟,其中地图、导航功能的使用增长率在智能手机用户中位居第一,超过手机微博。

  这一结果无疑令与之相关的各大企业嗅到商机。通用的OnStar(安吉星)、丰田的G-Book、福特与谷歌开发的无人驾驶技术,最终目标都指向汽车的智能化。而面对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市场,每一个与之关联的商家都不会放弃。

  就在吴宏领导的天缘电子试图将基于微软MSAUTO车载操作系统的“智驾云”大规模实现本土化商业运营之际,专注于导航地图的国内信息服务提供商四维图新开始考虑和丰田合作,在中国建立数据信息数据传输服务合资公司,试图在车载移动终端市场占据一方领土。

  在此之前,奇瑞已经与零部件巨头博世签署协议,双方决定在芜湖建厂,利用奇瑞旗下零部件企业埃泰克资源,开发和生产汽车多媒体产品。与此同时,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德赛西威也宣布与手机制造商HTC结盟,研发新一代车载信息娱乐系统SiVi LINK,共同开拓车联网市场。

  有数据统计,未来5年,汽车产业领域将有超过90%的创新与汽车智能化系统相关,汽车智能化已经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

  谁是最终受益者?

  面对新的市场机遇,一场对汽车智能终端的争夺战已经从海外市场延伸至国内。而在这场商战中,国内车企无论是主机厂还是汽车电子厂商再一次充当了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技术依附体。

  “毕竟从技术研发角度来看,我们的产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汽车智能化市场的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吴宏介绍,国外的车载智能化产品主要由车厂牵头,针对汽车产品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研发,而中国的汽车企业由于规模不大,还尚未在智能化领域取得突破。“一些有研发能力的国内车企正在攻关,但多数企业会和国外知名公司合作。”

  在吴宏看来,汽车智能关键技术的突破,一是要有稳定的车载操作系统,二是语音输入法技术是否成熟。而未来技术的难点将会在人机交互、基于车载地理位置的服务以及车身信息智能远程诊断等多项领域中展开探索。

  而在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之时,为了提前抢得商机,国内车厂和汽车电子企业更愿选择与知名IT企业或国外汽车厂商合作研发产品,而这种结盟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前者必须向后者支付技术转让费或支持费,这一费用所占比例对各厂家来说都是最高的商业机密。

  于是这种商业运营模式究竟能为国内车企或电子厂商带来多大的投资回报,还是一道算不清的数学题。

  然而“分食者”还不止于类似微软、苹果这样的技术提供者。根据天缘电子的产品推广计划,在“智驾云”上市之后,将主要通过汽车4S店的渠道进行销售,为此天缘电子将与多个品牌的汽车4S店签订协议,后者在负责“智驾云”产品销售的同时,也必然会抽取部分利润。

  而最重要的“分食者”来自通信运营商。上汽MAXUS大通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领域,汽车智能化产品一旦应用就会产生流量,无论是下载音乐、查询资料还是油耗控制,都属于增值服务,这一领域既被车企和后装企业所看重,也受到通信运营商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汽车智能化产品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移动、联通、电信这样的通信运营商。现在几乎每个商用车企业研发的汽车智能产品都会与上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除了通信运营商的后台运营技术支持外,当然会包括流量的费用分成。”

  该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目前车企对汽车智能产品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回报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所有车企都在关注这一领域的走势时,不做的企业将来自然会被淘汰,至于车企能在“这块蛋糕”中分得多少利润,现在还无暇顾及。



关键词: 苹果 汽车智能化 IOS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