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据外电报道,希望在各地安装WiMax网络的Clearwire公司周三宣布:该公司已获得英特尔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提供的9亿美元融资,它将与两大巨头共同推动WiMax无线宽带技术的普及。 根据投资协议,先期已对Clearwire投资的英特尔投资公司将再投入6亿多美元,这是英特尔投资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与此同时,摩托罗拉公司将从Clearwire公司收购制造无线宽带设备的NextNet无线部门,摩托罗拉风险投资公司也将购买Clearwire公司的股份。&n
- 关键字:
WiMax 摩托罗拉 网络 无线 英特尔
- 【赛迪网讯】近年来移动通信领域呈现数据化、宽带化的趋势,WiMAX 采用多载波调制技术,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并且具有频谱资源利用率高,高效的带宽利用率,覆盖范围大等特点。WiMAX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为个人、家庭、企业提供便利、优良的移动多媒体宽带服务和高速的无线数据传输。WiMAX技术的这些特点,符合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通过WiMAX网络开展多媒体业务,需要解决端到端的QoS问题,以使用户获得满意的服务,同时又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目前,许多标准组织和设备制造商都在
- 关键字:
WiMax 通讯 网络 无线
- 【赛迪网讯】中国网通研究院刘红旗:同样作为无线接入标准,WLAN的安全机制的演进过程方面,对WiMAX具有天然的借鉴性意义。IEEE802.11i规定使用802.1x认证和密钥管理方式,在数据加密方面,不仅继承了端口访问控制技术和可扩展认证协议(EAP),还定义了TKIP、CCMP和WRAP三种加密机制。使用802.1x完成初步认证并且获得成对主密钥(PMK)之后,再通过四次握手协议来互动地从PMK中获得加密密钥和认证密钥。四次握手协议使得可以用临时密钥来对单播数据进行加密后再传播。同时在8
- 关键字:
WiFi WiMax 通讯 网络 无线
- 由于多重输入多重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技术提供了一个扩展无线区域网络(WLAN)范围的极佳方式,因而最近成为了焦点。MIMO技术始于1985年,但直到现在才应用于晶片层级的装置,以大幅改善传输范围与容量。 由于MIMO并不是单一概念,而是由多种无线射频技术所组成,因此我们必须充份了解MIMO的运作和效能。当应用于WLAN时,有些MIMO技术能与现时的WLAN标准(如802.11a、802.11b与802.11g)相容,因而能扩充其传输范
- 关键字:
MIMO 通讯 网络 无线
- 对于WiMax这一热点,信产部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首次发出警示:WiMax同样存在专利问题,是否能饶开高通还很难说。他同时指出,我国华为、中兴等厂商在WiMax上所持专利比所拥有的TD-SCDMA专利还多,有谈判资本。 专家提醒WiMax可能同样面临高通专利问题 在近日举行的一个宽带无线技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称,OFDM技术专利问题能不能规避?WiMax核心技术采用开放业务,跃过CDMA,但WiMax里是不是存在CDMA一样专利技术,值得注意。
- 关键字:
WiMax 通讯 网络 无线
- 被视为3G的潜在威胁,让WiMax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WiMax到底可不可取?WiMax是否具有商业前景?WiMax是否会取代3G?谁会去发展WiMax?这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不同技术流派争论的焦点。 6月30日,国内电信技术专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在当天进行的“2006宽带无线技术论坛”对这些焦点问题做了一一解答。他认为,WiMax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应用上比较灵活的,在成本上比较低的,因此,WiMax是一种可取的
- 关键字:
WiMAX 电信市场 通讯 网络 无线
- 对于WiMax这一热点,信产部相关专家首次发出警示:WiMax同样存在专利问题,是否能饶开高通还很难说。他同时指出,我国华为、中兴等厂商在WiMax上所持专利比所拥有的TD-SCDMA专利还多,有谈判资本。 专家提醒WiMax可能同样面临高通专利问题 在近日举行的一个宽带无线技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称,OFDM技术专利问题能不能规避?WiMax核心技术采用开放业务,跃过CDMA,但WiMax里是不是存在CDMA一样专利技术,值得注意。 他说,据称,高通
- 关键字:
WiMax 网络 无线
-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底,全球宽带接入用户达2亿,而其中DSL用户为1.4亿户。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11亿,其中宽带上网(DSL、Cable Modem等)网民数为6430万人。DSL在国内宽带接入市场中处于领跑的地位,但相比2004年底接入用户增长率的降低,也提醒我们宽带市场的转型。IPTV、VoIP语音业务、网游等热点应用对带宽、QoS、稳定性等接入技术的价值属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大家在对DSL给予期待的同时,目光自然地转向了FTTH、Wi
- 关键字:
Cable FTTH WiMAX 通讯 网络 无线
- 6月30日,由《通信世界》主办的2006宽带无线技术论坛在北京举行。 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闻库称,WIMAX、WLAN等与3G不是替代关系,双方会趋于融合。 对WIMAX已立项研究 针对目前正热的WIMAX、WLAN等无线宽带技术,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闻库谈及了信产部对该问题的看法。 他说,宽带无线接入与蜂窝移动通信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方面已经逐渐为大家所认识,以前移动通信和宽带接入好像两个家庭,好像固定网和移动网一样,前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注
- 关键字:
3G WiMax 通讯 网络 无线
- 一、WiMAX技术应用 WiMAX技术有四个发展阶段:固定接入业务阶段、游牧式业务阶段、便携式业务阶段和全移动业务阶段。WiMAX网络有两种组网方式:WiMAX网络单独组网或者与现有网络融合组网。目前比较有前景的是第二种方式。2005年4月19日,华为与英特尔在上海签约合作为全球客户建设电信级无线宽带网络。固网运营商利用传统有线网络提供话音和数据接入的同时,移动运营商也通过2G/3G提供话音和移动数据接入;同时,借助WiMAX为企业和商业用户提供宽带和专线数据接入业务。可以预见,WiM
- 关键字:
WiMax 通讯 网络 网络规划 无线
- VoIP和WiMAX都在各自的领域对传统技术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它们二者的结合也必将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产生新的影响。 优先支持VoIP业务 对WiMAX来说,VoIP话音业务作为基本的业务类型必须优先支持。 WiMAX网络基于IP协议,主要提供宽带数据业务,但仅提供传统的Web浏览等宽带数据业务远远不能满足运营商和市场拓展的要求,因此,WiMAX论坛应用工作组(AWG)提出了多种新的不同QoS要求的业务,其中VoIP是优先支持的业务
- 关键字:
VoIP WiMAX 通讯 网络 无线
- 华尔街日报星期一报道称,由于英特尔参与了争论,一个标准制定组织已经暂时停止了审议高通支持的一项高级无线技术。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采取的这个行动可能会延迟采用与WiMAX竞争的一种技术。英特尔一直在努力推广WiMAX技术作为笔记本电脑和其它设备中的长途宽带接入技术。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一个标准委员会上个星期披露称,它已经暂时停止了所谓的802.20工
- 关键字:
802.20 WiMAX 通讯 网络 无线 英特尔
- [摘要]介绍了当前短波(HF)通信中串行、并行两种体制的最新发展现状,着重讨论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HF通信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指出在短波通信中采用OFDM体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卫星通信和短波(1.5~30MHz)通信是目前远距离通信的两种主要手段。对军事通信而言,卫星在战争期间易被干扰或阻塞,甚至被摧毁而失去通信能力,因此,就通信的顽存性、机动性和灵活性而言,短波通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发射功率小,设备简单,通信方式灵活,抗毁性强,以电离
- 关键字:
OFDM 串行调制解调器 短波 通讯 网络 无线
- 6月20日消息,华尔街日报星期一报道称,由于英特尔参与了争论,一个标准制定组织已经暂时停止了审议高通支持的一项高级无线技术。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采取的这个行动可能会延迟采用与WiMAX竞争的一种技术。英特尔一直在努力推广WiMAX技术作为笔记本电脑和其它设备中的长途宽带接入技术。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一个标准委员会上个星期披露称,它已经暂时停止了所谓的802.20工作组的活动。这个工作组是审核一项能够提供比大多数手机速度更快
- 关键字:
WiMAX
- Wi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WiMax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其网络覆盖面积是3G基站的10倍。 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一项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城域网(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etropolitan Area&n
- 关键字:
WiMAX 通讯 网络 无线 无线宽带
wimax-mimo-ofdm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wimax-mimo-ofdm!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wimax-mimo-ofdm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wimax-mimo-ofdm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