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数字云电视和个人PC进入每个家庭,触摸屏输入功能的设备也取代了传统的键盘鼠标,而支持ANDROID4.X触摸功能的智能电视电脑一体机也会作为新一代典型的物联网应用而进入千家万户。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支持ANDROID4.X触摸功能的智能电视电脑一体机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触摸屏电视电脑一体机的实现方法、系统硬件实现和软件系统选用等。
0引言
当前市场上实现电视电脑一体机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现有的电视电路的基础上增加数字解码电路,然后外加PC主板方案。这类方案在
关键字:
ANDROID4.X USB LINUX
摘要 针对目前各地用电及收费管理不便的问题,文中研究了基于ARM和以太网的远程电参数测量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对电参数的采集和存贮。主控制器采用32位的ARM微处理器STM32F103V,接口硬件设计配合上位机显示电参数。上位机采用LabVIEW的DataSocket枝术编写实现显示功能。通过上下位机的结合,完成电能的计量,进而方便收费管理。
关键词 ARM;以太网;电参数;SPI;LabVIEW;DataSocket
随着人们用电管理方式逐步、向着更加智能、高效和网络化的改善。文中结合网络
关键字:
ARM 以太网 SPI LabVIEW
1.引言
目前仪器设备多数采用RS232接口与计算机通信,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支持热插拔的USB标准接口将取代RS232接口,因此计算机将越来越少配置甚至不配置RS232接口。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采用USB通信接口设计的无线数据通讯终端系统。此系统以高速、可 靠、可在线编程的STM32F103C6T6为主控制器件,实现了通过计算机与其他终端之间数据及文件的无线传输功能。实验证明,该系统的设计具有低成 本、高集成度和设计简单等优点,实现无线联网和组网功能,适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文件远端下
关键字:
STM32 无线通讯 RS232 USB
指纹的不变性和唯一性使指纹识别技术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身份验证。近年来随着最新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算法理论的研究以及计算机硬件的高集成和低成本,指纹识别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实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识别系统数据量较大且要求尽快传入上位机进行处理,所以合理设计数据传输通道成为设计的一个重点。
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新型接口技术。它是由Intel、Microsoft等公司为解决日益增加的外设与有限的主板插槽与端口之间的矛盾而制定的一种串行通信标准。USB具有以
关键字:
DSP USB 指纹识别
0 引 言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一般采用PC服务器的C/S(Client/Server)结构,视频服务器由计算主机和许多存放视频的磁盘陈列组成,专门用于视频的存储和传输。流式传输采用的是边接收边播放的原则,这需要将多媒体的编、解码和传输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目前多媒体的编解码技术如MPEG- 4,H.264等,可以以较小的带宽开销来实现较高质量的视频传输,然而目前的传输技术却无法满足移动视频监控的需求,因为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在位置都会严重影响到传输。传统流媒体系统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低且移植性差
关键字:
ARM 嵌入式Linux USB
1 引 言
通常情况下,打印机、海量存储等设备是由普通PC机来驱动的,由于大量的测控、医疗等系统需要存储、打印数据,因此开发这类设备的嵌入式驱动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目前,各种嵌入式设备基本上是通过软盘存储,并口打印的,而它们的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度已大大落后当前各类嵌入式系统的需求。因此,开发基于 USB接口的嵌入式海量存储设备和打印机驱动已成当务之急。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最近几年逐步在PC领域广为应用的新型串行接口技术,它通用性好、实时性强、传输方式多样
关键字:
ARM μC/OS-Ⅱ USB
1 概 述
RS232(UART)接口是一种简单、方便和实用的通信接口,用途非常广泛。在许多嵌入式应用,如智能仪器仪表、电子设备中,均使用RS232与PC机等外部系统进行通信,实现上位机对下位机的控制及数据交换等。在系统调试过程中,通常也是通过RS232,将调试数据发送到PC上显示出来。
但在PC机领域,RS232(COM)串行接口已经从最新一生产的计算机,尤其是笔记本电脑中消失了,而串行接口USB成为了标准的配置。这种变化给硬件工程师带来了不少麻烦。
目前通常的解决办法是购置一根&
关键字:
PSoC USB RS232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ADI),全球领先的高性能信号处理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最近推出专为串行外设接口(SPI)通信系统而优化的新型数字隔离器系列。ADuM315x SPIsolator™ 数字隔离器系列以ADI屡获奖项的iCoupler® 数字隔离器技术为基础,该技术的出货量已超过10亿个通道。 新的数字隔离器最高支持40-MHz SPI时钟速率,比基于竞争光电耦合器或数字隔离器的解决方案快6倍以上,尺寸小80%以上,成本低85%。更快的SPI时钟速率有助于提高数
关键字:
ADI SPI ADuM315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对钢筋混凝土检测仪进行远程监控并且回传数据的装置。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大型桥梁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建成时间久或者新建成、受台风地震等灾害影响的桥梁,为了检查其安全性能是否符合标准,有专用的钢筋混凝土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为了解决大桥底部检测难以实时监控的问题,开发了该传输与控制系统,可在检测桥梁底部时实现实时监控,并且能够实时传回数据进行分析。
关键字:
检测仪 USB 开发板 Socket FTP 201407
XMOS近日宣布:其多功能音频(MFA)平台可帮助设计师满足消费者和音乐行业对其专业级和发烧级产品更高音频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MFA平台是一款功能齐全的参考设计,提供了下一代音频产品所需的核心USB音频功能,该平台充分利用了XMOS已被诸如Meridian、OPPO、森海塞尔以及索尼等公司选用的技术。 “人们现在对其便携设备播放的音乐都提出了能够提供更高质量音乐的要求,而xCORE多核微控制器就使产品开发人员能够提供这样的质量,”XMOS产品管理副总裁Paul Neil博士表示道:“我们正处于音乐行
关键字:
XMOS MFA USB
在信息数据传播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保障数据通信系统的工作性能,就将一些新型的通信技术应用到其专用,从而实现双单片机数据通信模块的设计,以确保信息数据传递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其中SPI总线的应用,不但使得数据通信的效果得到很好的改善,还简化了整个通信系统的电流结构,使得双单片机数据通信模块设计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有效的促进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使其通信性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双单片机SPI总线数据通信设计分析
在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发
关键字:
单片机 SPI 通信
0 引言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是一种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存储芯片.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持程序能够统一,又必须在程序中使用不同的参数,可以使用EEPROM进行扩展存储,将需要使用的数据存储在EEPROM中.当系统上电开始工作时,首先从EEPROM中读取参数,然后执行应用.本文采用了ATMEL公司的EEPROM存储器AT25010及TI公司推出的2000系列DSP TMS320F28
关键字:
SM32 SPI EEPROM
前些天,有位网友谈到通过FPGA来实现SPI通讯。通过帖子的回复发现好多网友对SPI通讯还有些疑惑,于是今天就带着大家从SPI的标准协议,SPI在STM32单片机上的配置及在74HC595逻辑芯片通讯的实例来全方面认识一下这个既复杂又简单的通讯协议。 SPI 是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直译为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通讯方式,是一种四线同步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MC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关键字:
FPGA SPI MCU
1 引言
在移动设备大力发展的今天,移动设备间的大量数据交流的需求大大刺激了嵌入式USB主机系统的发展,这必然要求嵌入式系统必须提供USB的主机驱动。而传统意义上的LISB驱动程序的开发都是USB外设驱动程序的开发,主控制器驱动大部分由操作系统来提供,开发者所要做的就是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驱动程序的接口。两大主流操作系统中,Windows不公开源码而Linux的代码却不方便移植。对于目前使用μCOS,VxWorks和QNX等OS的嵌入式系统和一些无OS的单片机系统来说,建立好一整套方便移植的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USB-HOST OTG
6月16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公布首次抽检的国内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测试性能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在抽检的20个品牌移动电源中,有效放电仅60%,最低才40%。这一检测结果将移动电源产品的又一个品质问题推向大众视野,而此前人们大多关注的还只是移动电源的安全性。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电源行业目前存在性能参数虚标、安全性能差、环保无保障、资源浪费、无国内国际标准等几大问题。”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
关键字:
移动电源 USB
usb-spi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usb-spi!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usb-spi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usb-spi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