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的不变性和唯一性使指纹识别技术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身份验证。近年来随着最新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算法理论的研究以及计算机硬件的高集成和低成本,指纹识别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实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识别系统数据量较大且要求尽快传入上位机进行处理,所以合理设计数据传输通道成为设计的一个重点。
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新型接口技术。它是由Intel、Microsoft等公司为解决日益增加的外设与有限的主板插槽与端口之间的矛盾而制定的一种串行通信标准。USB具有以
关键字:
DSP USB 指纹识别
0 引 言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一般采用PC服务器的C/S(Client/Server)结构,视频服务器由计算主机和许多存放视频的磁盘陈列组成,专门用于视频的存储和传输。流式传输采用的是边接收边播放的原则,这需要将多媒体的编、解码和传输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目前多媒体的编解码技术如MPEG- 4,H.264等,可以以较小的带宽开销来实现较高质量的视频传输,然而目前的传输技术却无法满足移动视频监控的需求,因为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在位置都会严重影响到传输。传统流媒体系统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低且移植性差
关键字:
ARM 嵌入式Linux USB
1 引 言
通常情况下,打印机、海量存储等设备是由普通PC机来驱动的,由于大量的测控、医疗等系统需要存储、打印数据,因此开发这类设备的嵌入式驱动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目前,各种嵌入式设备基本上是通过软盘存储,并口打印的,而它们的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度已大大落后当前各类嵌入式系统的需求。因此,开发基于 USB接口的嵌入式海量存储设备和打印机驱动已成当务之急。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最近几年逐步在PC领域广为应用的新型串行接口技术,它通用性好、实时性强、传输方式多样
关键字:
ARM μC/OS-Ⅱ USB
1 概 述
RS232(UART)接口是一种简单、方便和实用的通信接口,用途非常广泛。在许多嵌入式应用,如智能仪器仪表、电子设备中,均使用RS232与PC机等外部系统进行通信,实现上位机对下位机的控制及数据交换等。在系统调试过程中,通常也是通过RS232,将调试数据发送到PC上显示出来。
但在PC机领域,RS232(COM)串行接口已经从最新一生产的计算机,尤其是笔记本电脑中消失了,而串行接口USB成为了标准的配置。这种变化给硬件工程师带来了不少麻烦。
目前通常的解决办法是购置一根&
关键字:
PSoC USB RS232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对钢筋混凝土检测仪进行远程监控并且回传数据的装置。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大型桥梁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建成时间久或者新建成、受台风地震等灾害影响的桥梁,为了检查其安全性能是否符合标准,有专用的钢筋混凝土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为了解决大桥底部检测难以实时监控的问题,开发了该传输与控制系统,可在检测桥梁底部时实现实时监控,并且能够实时传回数据进行分析。
关键字:
检测仪 USB 开发板 Socket FTP 201407
XMOS近日宣布:其多功能音频(MFA)平台可帮助设计师满足消费者和音乐行业对其专业级和发烧级产品更高音频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MFA平台是一款功能齐全的参考设计,提供了下一代音频产品所需的核心USB音频功能,该平台充分利用了XMOS已被诸如Meridian、OPPO、森海塞尔以及索尼等公司选用的技术。 “人们现在对其便携设备播放的音乐都提出了能够提供更高质量音乐的要求,而xCORE多核微控制器就使产品开发人员能够提供这样的质量,”XMOS产品管理副总裁Paul Neil博士表示道:“我们正处于音乐行
关键字:
XMOS MFA USB
1 引言
在移动设备大力发展的今天,移动设备间的大量数据交流的需求大大刺激了嵌入式USB主机系统的发展,这必然要求嵌入式系统必须提供USB的主机驱动。而传统意义上的LISB驱动程序的开发都是USB外设驱动程序的开发,主控制器驱动大部分由操作系统来提供,开发者所要做的就是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驱动程序的接口。两大主流操作系统中,Windows不公开源码而Linux的代码却不方便移植。对于目前使用μCOS,VxWorks和QNX等OS的嵌入式系统和一些无OS的单片机系统来说,建立好一整套方便移植的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USB-HOST OTG
6月16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公布首次抽检的国内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测试性能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在抽检的20个品牌移动电源中,有效放电仅60%,最低才40%。这一检测结果将移动电源产品的又一个品质问题推向大众视野,而此前人们大多关注的还只是移动电源的安全性。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电源行业目前存在性能参数虚标、安全性能差、环保无保障、资源浪费、无国内国际标准等几大问题。”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
关键字:
移动电源 USB
中国大陆扶植半导体产业,台湾如何突破困境?威盛(2388)总经理陈文琦表示,台厂人才、技术都很好,可以藉由与大陆、美国等国际大厂寻求技术授权合作机会,才能产生更多价值。
中国大陆政府预计以十年一兆人民币的投资规模,重点扶植当地半导体产业,而对于威盛来说,早已在大陆注册中国芯,旗下威锋、威睿也陆续与当地厂合作。
陈文琦表示,台厂人才、技术都很好,可以多寻求合作机会,例如旗下威锋光纤控制器能与全球第二大光纤电缆厂─长飞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越多合作会产生更多价值。
陈文琦指出,
关键字:
半导体 USB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手持设备功能的不断升级强大,娱乐和个性化的应用也使得设备的电池的续航能力成为其中的一个死角。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我们周边的朋友随身带个移动电源,没有随身电源就只能随时找地方对设备充电了。因此电源适配器作为标配产品一直成了人们的必需品。
从苹果手机的USB电源适配等为代表的小型化适配器越来越受人亲睐,越来越多的电路元器件的SMD小型化封装让以往常见的电源充电器能够做到更加的小巧玲珑,集美观与便携于一体。 本文从内部电路重要的安规器件—&mdas
关键字:
USB 电路保护
引 言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因其具有方便易用,动态分配带宽,容错性优越和高性价比等特点,现已成为计算机的主流接口。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小型终端需要开发出与外界联系的USB接口。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两种。基于单片机的USB接口,特点是需要外置芯片,电路复杂,留下的 CPU资源不多;基于ARM的USB接口,特点是资源丰富,但ARM系列产品较多,如果选型不当,还需要搭接较多的外围电路,且不能很好地发挥CPU性能。
该设计采用三星公司ARM9核的
关键字:
ARM9 USB
1 引言
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上常采用串口(如RS232)和并口连接外围设备,但串口和并口都存在着通信速度 慢,接口独占不利于扩展等无法克服的缺点,而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即USB)因具有传输 速度快、支持热插拔、扩展方便、抗干扰强、成本低、数据传输质量高、节省系统资源等优点而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当前它已成为计算机最常用的接口之一。
现在USB控制器主要有两种:带USB接口的单片机(MCU) 和纯粹的USB接口芯片。纯粹的USB接口芯片仅处 理USB通信,必须有个外部微
关键字:
MCU USB
摘要:为了快速开发性价比高的基于USB接口的虚拟数据采集仪,采用了NI-VISA和CH372芯片的方案搭建一个通用的模板,并以一个温度信号的虚拟数据采集仪器的实例加以说明。实验表明该模板降低了USB通信的复杂度,缩短了开发周期。
关键词:USB;数据采集;虚拟仪器;NI-VISA;CH372
引言
构建USB接口的虚拟数据采集仪器常有如下方案:
①采用NI公司的USB数据采集模块。该方案的特点是方便使用,但成本相对高。②采用非NI公司的USB数据采集模块。通过调用厂商提供的二次开发包里面的动态链接
关键字:
NI-VISA USB
引 言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因其具有方便易用,动态分配带宽,容错性优越和高性价比等特点,现已成为计算机的主流接口。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小型终端需要开发出与外界联系的USB接口。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两种。基于单片机的USB接口,特点是需要外置芯片,电路复杂,留下的 CPU资源不多;基于ARM的USB接口,特点是资源丰富,但ARM系列产品较多,如果选型不当,还需要搭接较多的外围电路,且不能很好地发挥CPU性能。
该设计采用三星公司ARM9核的
关键字:
ARM9 USB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株式会社(TSE:6723)(以下简称“瑞萨”),于2014年6月2日宣布推出基于USB PD规范的通用串行总线(USB) Power Delivery (PD)控制器(零件号µPD720250),该控制器通过USB PD有线供电时的最大供电能力可达到100W(20 V电压下5 A)。 结合新型USB PD控制器与理想的供电电路,设计人员将能够快速实施基于USB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笔记本电脑提供更高的供电量,同时缩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电池充电时间。此外,对笔记
关键字:
瑞萨电子 USB PD 控制器
usb-if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usb-if!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usb-if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usb-if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