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2005-wimax-sige 文章
最新资讯
- 借助德州仪器 (TI) 符合 WiMAX Forum 标准的802.16e Wave 2 软件与开发工具平台,无线基站与宽带移动设备制造商现在能够将开发工时减少逾 15 年之多。该软件达到电信级标准,能为服务供应商提供基于最新 WiMAX 标准的特性。而开发工具则包含基于 TI 优化 TMS320TCI6487 DSP 的评估板 
- 关键字:
模拟技术 电源技术 德州仪器 WiMAX 传感器
- 益登科技 (3048) 所代理的802.16d与802.16e WiMAX芯片解决方案领先供货商Wavesat日前发表第二代WiMAX Mini-PCI设计,最适合低成本大众市场的室内与室外客户端设备。这是Wavesat继2006年推出无线宽带产业首款WiMAX Mini-PCI设计后,又一项领先业界的产品。 Wavesat的NP7256 mini-PCI设计提供许多先进WiMAX功能,例如可大幅增强室内调制
- 关键字:
益登科技 Wavesat 通讯 无线 网络 WiMAX Mini-PCI 移动通信
- 电子元器件代理商益登科技 (3048) 所代理的802.16d与802.16e WiMAX芯片解决方案领先供货商Wavesat日前发表第二代WiMAX Mini-PCI设计,最适合低成本大众市场的室内与室外客户端设备。这是Wavesat继2006年推出无线宽带产业首款WiMAX Mini-PCI设计后,又一项领先业界的产品。 Wavesat的NP7256 mini-PCI设计提供许多先进WiMAX功能,例如可大幅增强室内调制解调器效能的UL子通道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avesat WiMAX Mini-PCI 移动通信
- 在中国,WiMAX发展的政策“坚冰”未破,以低成本和高带宽见长的WiMAX一直在以“私生子”身份成长,缺乏“根正苗红”的发展根基。尽管WiMAX的发展面临重重挑战,但随着WiMAX在全球的不断升温,包括运营商和设备商在内的一些重量级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WiMAX。 进入2007年,WiMAX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球WiMAX高峰会议上,全球WiMAX论坛理事兼副主席Mohammad Shakouri透露,在WiMAX方面,中国力量正不断壮大,除了原来的中兴、华为、上海贝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iMAX TD-SCDMA 移动通信
- 据中国台湾产业研究与咨询机构——市场情报中心估计,今年下半年台湾基于WiMAX技术的消费者终端产品的发货量将达到65.1万部。比2006年同期将增长800%。今年全年台湾WiMAX技术消费者终端产品的销售收入将从去年的2260万美元增长到1.59亿美元。 市场情报中心称,今年下半年台湾主要的WiMAX运营商预期将从网络测试阶段转向正式运作。另外台湾不同的WiMAX技术消费者终端产品制造商将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摩托罗拉、阿尔卡特、Alv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台湾 WiMAX 无线网络
- 日本无线电株式会社 (JRC)在WiMAX World USA 2007 年会(9 月 25—27 日在芝加哥举办)上推出紧凑式、安装于户外的移动 WiMAX 基站 NTF-291。 JRC NTF-291 移动 WiMAX 基站带有一个符合 IEEE 标准 802.16 TM-2005 的基于&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JRC WiMAX 基站 移动通信
- 富士通微电子美国公司在 WiMAX World 年会(9 月 25—27 日在芝加哥举办)上展示了其最新的移动和固定 WiMAX 设备技术。 富士通高调推出了其 MB87K21 802.16e-2005 移动 WiMAX SoC 产品,这是一款单芯片 MAC 和 PHY 混合信号设备,为移动基站、移动终端及 PC&nb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富士通 WiMAX 移动设备技术 移动通信
- 引言
近两年来WiMAX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城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的热点。在2004年10月正式发布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2004标准(802.16d的最终版本)后,为了迎合全球通信产业发展移动化和宽带化结合的趋势,WiMAX论坛于2005年12月推出了支持移动性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IEEE 802.16e-2005,从而使移动终端能够在不同基站间进行切换和漫游。
1 WiMAX的主要标准规范
目前,IEEE 802.16空中接口标准主要包括IEEE 802.16-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iMAX 宽带无线 无线网络
- 9月27日消息,在昨日的“3G在中国2007全球峰会”上,电信专家候自强表示,我国在TD方面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果在考虑WiMAX时将TD与其融合,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他把融合后的技术叫作TD-SWiMAX。 候自强表示,我国在TD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TD-SCDMA的演进可以看到,将围绕TDD运作时减弱扇区干扰、提高扇区容量等工作与单窄频的CDMA相结合就造就了今天的TD-CDMA。而在LTE时代,我们又提出TD在LTE内平滑演进,2005年11月这种桢结构的建议被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TD WiMAX TD-SWiMAX 无线 通信
- 3G以及3G增强型技术仍然是产业主流,相关技术、业务以及市场正逐步进入规模发展阶段,而WiMax虽然受到广泛关注,但还不是成熟产品。 3G和WiMax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通信行业关注的焦点。在昨天的“3G在中国”2007全球峰会上,信产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表态:3G以及3G增强型技术仍然是产业主流,相关技术、业务以及市场正逐步进入规模发展阶段,而WiMax虽然受到广泛关注,但还不是成熟产品。 闻库提到的WiMax主要是指基于802.16e的移动WiMax,基于802.16d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3G WiMax 信产部
- 9月26日上午消息,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副局长在昨日的3G在中国全球峰会上表示,我国目前正考虑将部分模拟电视频率,用于发展下一代公众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其中包括WiMAX技术。目前WiMAX部署最大的障碍也就是频率问题。
谢飞波透露,“下个月在日内瓦召开2007年世界无线通信大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下一代公众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资源,至少要增加800M带宽,这800M带宽从哪里来?”
“我集中介绍一下我国考虑的频段,第一个考虑就是模拟电视,大家知道从上个月
- 关键字:
WiMAX 无线网络
- “Wimax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Wimax要想于中国乃至全球获得成功,必须具备四个方面条件:市场、技术、频谱和完备的生态系统。”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吴斌博士在Winmax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线宽带是目前中国主流电信运营商的增长动力,无线宽带表现出两种发展趋势,即:宽带无线化和无线宽带化。 吴斌认为,在这个大趋势之下,Wimax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Wimax要想于中国乃至全球获得成功,必须具备四个方面条件:市场、技术、频谱和完备的生态系统。 据有关数据,全球WiMAX用户数到2010年的时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imax 无线宽带 贝尔阿尔卡特 移动通信
- SEQUANS Communications与PMC-Sierra公司宣布,双方共同合作为移动WiMAX 设备制造商开发移动WiMAX 家庭型基站(femtocell)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一项集成参考设计,包括Sequans的新型SQN2130基站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PMC-Sierra的新型PM8800 WiZIRD? 2Tx/2Rx 射频 IC。 Sequans的SQN2130是业界第一款针对移动WiMAX基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SEQUANS PMC-SIERRA WIMAX 移动通信
- 在2007年第三届WiMAX全球峰会期间,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中国区技术副总裁苏腾凯、全球移动宽带业务负责人Asko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全球性的802.16e移动WiMAX标准,并希望中国政府可以在这方面采取有步骤的措施,来推进和采纳这种全球标准。 问:您认为中国的WiMAX市场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苏腾凯:在中国固定的WiMAX,即802.16d已经有很多的牌照了。目前设备已经通过了运营商的测试,但是由于监管限制,商业环境还没有成熟。而移动WiMAX,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移动 WiMAX 无线网络
- 是热点,也是挑战 WiMAX是2006年的一大热点,尤其是移动WiMAX。在这一年中WiMAX不断升温,开始在全球部署。虽然如此,但WiMAX在全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正面临着挑战与阻力。首先是作为移动接入,它面临其他移动宽带技术的竞争,如HSPA和EV-DO等。与它们相比,由于WiMAX原来没有用户基础,作为新进入者去竞争难度还是较大的。其次,在一些主要的潜在市场,没有可供WiMAX使用的频谱。例如,在欧洲有些国家对WiMAX还没有定位,监管部门还在分配频谱,需要作一些清频工作。有些国家(如法国与德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iMAX 无线 通信
pr-2005-wimax-sige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pr-2005-wimax-sige!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pr-2005-wimax-sige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pr-2005-wimax-sige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