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温度对工业、农业、商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而温度的测量也就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传统的测温仪测量费时,准确度也较低,本文采用SWC温度传感器设计了一种数字测温仪,利用他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得温度。
1 设计思想
该测温仪由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单稳态定时电路、计数电路、译码与LED数码管显示电路等组成。测温范围为0~50℃,精度为0.1℃,数字显示。根据SWC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将温度转换为数字量,以其输出的串行脉冲个数表示其所测温度数。标定每个脉冲表示0
- 关键字:
SWC 温度传感器 LED 测量工具
-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以及产品市场化经历,利用微显示器件开发的投影机产品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投影产品可以说已经深入了我们教育、商务乃至家庭娱乐等诸多大屏显示领域,目前已有各种规格型号的前投影机和背投影机面市,LCD、LCOS、DLP是当前三种主要微显示投影原件技术,在普通民用领域,其尺寸约为0.55英寸到1.3英寸之间不等。
&nbs
- 关键字:
LED 背光 投影 显示 发光二极管 LED
- 我们认为LED照明、视频广播、汽车电子、无线基础设施、便携式设备等5个方面的解决方案将对2008年的半导体产业产生影响。
LED因其耗电较少而使得越来越多的照明应用转变为LED。LM3430+LM3432是用于LCD显示板的4通道-6通道LED背光驱动器解决方案。通过合并各通道电流调节器,为每个LED通道提供精确的驱动电流,通道偏差保持在
- 关键字:
LED 视频广播 背光 消费电子
- 在手机等小尺寸背光应用的强劲驱动下,LED市场曾于2001年至2004年一直保持着46%的惊人增长率。特别是在2004年左右,随着手机彩屏化和手机供货量的激增,LED背光在手机上的应用实现了飞跃式发展。LED作为手机等小尺寸LCD背光源已经十分普及,LED已经成功地占领了小尺寸液晶背光源市场。但以手机为主的小尺寸液晶背光源市场受到手机产量增长平稳以及单机用量下降的影响,市场增长出现乏力现状。下一个小尺寸LED背光的市场驱动力会来自哪些应用领域,专家普遍认为,除手机外,MP3、MP4、PDA、GPS、车
- 关键字:
LED 背光 OLED 发光二极管 LED
- 1 引言
发光二极管(LED)在工业控制器仪表、医疗装置和家用电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LED显示驱动器采用74HC573和74LS47等逻辑器件,使用的器件较多,占用较多的微处理器I/O口和较大的电路板面积,特别是在LED数量大的情况下,这些缺点尤为突出。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串行接口的LED显示驱动器应运而生,Maxim公司推出的MAX6950/MAX6951属于这类驱动器,其输入引脚少,驱动能力强,而且集成了译码器和亮度控制器。
2 MAX6950/MAX6951
MAX69
-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LED 74HC573 发光二极管 LED
- 对于制作RGB三基色合成的白光LED,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三种LED芯片发出的光的主波长一般是:红光为615~620mm,绿光为 530~540mm,蓝光为460~470nm。要达到最佳光效,可在这三种光的主波长范围内经过实验选择最佳的主波长配比。如果为了提高显色指数,可采用蓝光(460nm)、绿光(525nm)、黄光(580nm)、红光(635nm)组合,这种光的主波长配比可得到最佳的显色指数(达95以上),光效可达35~40lm/W,最低色温可做到2700K。为了兼顾出光效
- 关键字:
RGB三基色 发光二极管 LED
- 一、什么是LED? 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 LED的发光颜色和发光效率与制作LED的材料和工艺有关,目前广泛使用的有红、绿、蓝三种。由于LED工作电压低(仅1.5-3V),能主动发光且有一定亮度,亮度又能用电压(或电流)调节,本身又耐冲击、抗振
- 关键字:
LED 发光二极管 LED
- 为了获得充分的白光LED光束,曾经开发大尺寸LED芯片,试图以此方式达成预期目标。实际上在白光LED上施加的电功率持续超过1W以上时光束反而会下降,发光效率则相对降低20%~30%,提高白光LED的输入功率和发光效率必须克服的问题有:抑制温升;确保使用寿命;改善发光效率;发光特性均等化。
增加功率会使用白光LED封装的热阻抗下降至10K/W以下,因此国外曾经开发耐高温白光LED,试图以此改善温升问题。因大功率白光LED的发热量比小功率白光LED高数十倍以上,即使白光LED的封装允许高热量,但白光
- 关键字:
LED 发光二极管 LED
- 不同颜色的φ5mm LED 随着时间变化不会以同样的方式衰减。在20mA 的电流下,φ5mm 封装LED的衰减情况如图1所示。红光LED的光输出衰减速率较白光LED慢,而绿光和蓝光LED则以中等到的速率衰减。白光LED封装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灯具中,环境温度将影响白光LED的光输出衰减速率。
图1 φ5mm封装LED的衰减情况
不同白色光源的光输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高功率的白光LED有非常低的光输出劣化。根据图2中的初步数据,光线的吸收和散热已使高功率白光LED有所进展
- 关键字:
LED 发光二极管 LED
- 在以LED作为背光光源的小尺寸LCD产品中,侧面发光再加上光导板的发光模式已成为主要的背光光源系统,不过其光的利用率仅为50%,但因背光光源在面板侧面,所以背光模块的厚度可控制得与CCFL不相上下,整体系统的重量也相对高出许多。而在大尺寸的LCD背光光源中,为了增加光的利用率,采用直下型的背光模式,将使光的利用率提升至70%,但相对厚度也由29nm增加到50nm。
在直下型背光光源中,LED的排列方式对其混色效果与散热性的影响必须折中考虑,如图1所示。LED的配置越紧密,RGB混色的效果也越佳,
- 关键字:
LED 发光二极管 LED
- 1、 用颜色指示电压的“彩虹”LED信号指示器
图1所示电路由IC1和IC2组成LED监测模拟电压电平电路,IC1为Microchip公司的PIC12F675微控制器,IC2为Kingbright公司的AAF5060PBESEEVG“彩虹”指示器。IC2在一个封装内装有3块超亮度LED芯片(红、绿、蓝)。调节LED驱动器的占空比,就可以显示出可见光谱中所有可见颜色,其中包括白光。将PicBasic Pro编译器的PIC程序加到IC1的引用③上,将0~5V输入电压转换成一个与包含一定数量红
- 关键字:
LED 发光二极管 LED
- 在装饰照明应用中,可用超高亮度红、绿、蓝光LED作为光源,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按占空比方式对若干只LED的发光亮度实现独立的数字化控制,使其产生全彩动态变化效果。
1、 LED的排列结构
在这里引入了发光单元的概念,即将超高亮度红、绿、蓝光LED根据配色要求按一定比例构成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至少排列有一只红光LED、一只绿光 LED和一只蓝光LED,再将若干个同种结构的发光单元按一定形状或图案排列起来,形成线状或面状光源。在同一个发光单元中,LED应紧密排列,这样可使得各LED的
- 关键字:
LED 发光二极管 LED
- LED具有低耗能、高寿命的优点,因此许多特殊应用均会采用LED当作其发光源。然而,因为LED所需的电源为直流、低电压,故在用于照明的LED驱动器设计中需考虑定电流输出、能源转换效率和功率因数等。
1、 低频变压器及半波或全波整流电路
低频变压器及半波或全波整流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体积大,采用电压模式,LED的亮度会随着电压的变化而改变,无法提供定电流输出,并且其浪涌电流较大。
图1 低频变压器及半波或全波整流电路
图1所示的
- 关键字:
LED 发光二极管 LED
- 1.按发光管发光颜色分
按发光管发光颜色分,可分成红色、橙色、绿色(又细分黄绿、标准绿和纯绿)、蓝光等。另外,有的发光二极管中包含二种或三种颜色的芯片。根据发光二极管出光处掺或不掺散射剂、有色还是无色,上述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还可分成有色透明、无色透明、有色散射和无色散射四种类型。散射型发光二极管和达于做指示灯用。
2.按发光管出光面特征分
按发光管出光面特征分圆灯、方灯、矩形、面发光管、侧向管、表面安装用微型管等。
圆形灯按直径分为φ2mm、φ4.4mm、φ5mm、φ
- 关键字:
LED 发光二极管 LED
- 一般最简单的LED具有如图1(a)所示的5 mm LED结构,而Lumileds 公司的封装称其为Luxeon,其构造如图1(b)所示,采用改良的散热方法可以用大电流得到1~5W的操作,图1(c)及(d)是比较5mm LED与Luxeon 高功率LED的外部量子效率及光强度与电流的关系,可见高功率LED的性能比5mm LED要高很多。
图1 (引自F.Wall等人的论文)
图2是Nichia公司的高功率LED封装图,可以得到1.3W,同时Nichia公司有用氮气充满的金属封装,热电阻为
-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LED
mini-led介绍
MiniLED 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指芯片尺寸介于 50~200μm 之间的 led。MiniLED是为了解决传统led分区控光粒度不够精细的问题而研发的,发光晶体更小,单位面积背光面板能够嵌入的晶体数量更多,同一块屏幕上可以集成更多的背光灯珠。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