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ED为自发光材料,不需用到LED背光板,同时视角广、画质均匀、响应速度快、较易彩色化、用简单驱动电路即可达到发光、工艺简单、可制作成挠曲式面板,符合轻薄短小的原则,应用范围属于中小尺寸面板,加上OLED生产的资金门槛比较低,不像TFT-LCD需要几十亿人民币般高昂,仅需数几亿元人民币即可建构具规模的生产线。
初期以便携小尺寸应用为主,未来将与LCD竞争
OLED的驱动方式是属于电流驱动,可分为无源矩阵(passive)与有源矩阵(active)两种方式,目前商品化产品仅只有无源矩阵方式
- 关键字:
OLED LCD
- “如同其他高科技产业一样,中国显示产业是在痛苦中成长。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显示产业比其它国家起步晚了近十年。发展初期,产业基础薄弱,加上过山车般液晶周期影响,价格大起大落,日子艰难。十几年来,随着产业不断巩固和投入,中国大陆显示产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和稳定。”京东方(BOE)集团董事长在美国“显示周及SID年会”上表示。
液晶“生存定律”周期缩短
王东升表示:“每36个月显示面板性能须提升一倍以上,以
- 关键字:
京东方 液晶
- 台湾大尺寸LCD控制器IC产业在过去的几年里获得了稳步发展。据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LCD控制IC的发货量达1,540万片,其中台湾地区的出货量就占到了31.5%。
同LCD面板产业一样,台湾的LCD控制器产业也是背倚台湾LCD监视器制造商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们目前主要的出货仍然面向台湾在大陆的LCD监视器制造企业。但是,随着大陆电子制造企业对LCD监视器和LCDTV制造的兴趣逐渐上升,这些台湾IC公司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兴的客户群,并通过其分销商来进行
- 关键字:
LCD 控制IC
-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日益普及,人类文明踏入数字化时代的不断成功,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而显示器是人与机器沟通的重要界面,早期以显像管显示器为主,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显示技术不断涌现。液晶显示器件作为一种成熟的平板显示器件,它独具的低压、微功耗特性使之可以直接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结合而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甚至改变了整个社会。可以说,有信息的地方就离不开显示,凡是需要显示的地方就有液晶的用武之地,因此对 LCD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学习具有很高的
- 关键字:
AT89C52 LCD
- 市场研究机构NPDDisplaySearch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继今年3月份达到1250万平方米历史新高,4月份仍维持接近1230万平方米高档水位,虽月减2%,但年成长率达11%。
其中,电视液晶面板出货面积4月份达到924万余平方米、月减约1%、年增达14%。监视器面板出货面积达167万余平方米,月减4%、年减4%。笔记型电脑出货面积达93万余平方米,月减2%、年增11%。平板电脑出货面积约16万余平方米、月减17%、年减11%。其他应用面板出货面积约26万余平方米,月
- 关键字:
液晶 面板
- 1 引言
液晶驱动终端是将液晶控制器、微控制器等集成在一起.并将液晶控制与图形界面显示等功能通过软件封装在一起.为用户开放操作接口、屏蔽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细节,使用户通过熟悉的接口(如RS232接口)发送预定义命令即可控制液晶显示,进行图形界面开发工作。
目前.已有的液晶驱动终端主要采用微控制器与前、后台软件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该类终端只能够显示字模方式的图片.该种类型的终端显示数据存放在自带的NANDFlash中,在人机界面设计过程中对NAND Flash中的数据管理是以扇区为基本操作单元,图片下载需
- 关键字:
ARM9 液晶
- 近年来,我国液晶面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上游配套却一直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在外资占有率超过90%的液晶材料市场,中国企业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日前,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研发及产业化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的重点之一就是支持高世代(6代及以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用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然而,客观来看,虽然我国液晶材料国产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国产化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液晶国产化材料严重滞后于产业
- 关键字:
液晶 面板
- 液晶面板与液晶显示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液晶面板的产量、优劣等多种因素都连系着液晶显示器自身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液晶面板的生产是涵盖了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过程,包括半导体、物理、化学、电子、机械、光学、色彩学、热学等等。
近年来,全球液晶面板行业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手机等下游需求的带动下,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一直以来全球液晶产业由三星、LGD、夏普、友达、奇美五巨头控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过去对中国大陆一直采取产业限制政策,不允许当地企业来中国大陆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国液晶面
- 关键字:
液晶 面板
- 近日,有报告显示,国内本土偏光片厂商的出货规模预计将达390万平方米,TFT-LCD偏光片的国内自给率将上升到6.7%,增幅为1.1%。
根据群智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本土面板厂(即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天马、龙腾)对偏光片的实际需求规模为4800万平方米,而中国大陆本土偏光片厂商(深圳三利谱、盛波光电)的实际出货供给规模为268万平方米,偏光片的国内自给率仅为5.6%。随着三利谱、盛波光电产线的嫁动率及良率的不断提升,2014年中国大陆本土面板厂对偏光片的实际需求规模预
- 关键字:
TFT-LCD 液晶电视
- 显示领域专业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公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货及营收数据。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约为16790万片,较上季度的18232万片略有下降。
其中LGDisplay出货量市占率25.0%、销售额市占率24.8%,位居全球面板企业业绩首位,领跑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
数据显示,LGDisplay得以保持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笔记本电脑市场。第一季度,显示器和TV市场需求都有下降,而笔记本用显示器市场则略有增长。在这一领域
- 关键字:
液晶 面板
- 显示器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在其最新季度台式电脑显示器出货量与预测报告中指出,2006年第二季度全球台式电脑LCD显示器市场出货量增长3.1%至2980万台,增幅略高于预期。增长比较明显的地区是拉美,比第一季度增长37%;大中华地区,比第一季度增长26%。在宽屏台式电脑显示器的推动下,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刺激第二季度LCD显示器出货量高于当初预期的2960万台。
第二季度LCD显示器市场增长高于预期
2006年第二季度最受欢迎LCD尺寸/分辨率
2006年第
- 关键字:
LCD 显示器
- 京东方A(000725)周一晚间发布公告,公司近日与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液晶玻璃基板领域及其他领域进行合作。协议有效期5年。
根据协议,公司每年采购对方液晶玻璃基板量不低于公司当年国产化液晶玻璃基板使用量的80%;公司位于合肥的第六代面板生产线、位于北京的第五代面板生产线,每年采购对方液晶玻璃基板量,逐步达到该生产线每年液晶玻璃基板实际使用量的60%以上。
协议约定,同等条件下,双方同意在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装备、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及配套、照明系统节能
- 关键字:
京东方 TFT-LCD
- 伴随着彩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上游面板产业链的变革也同样发生着剧烈变化,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随着面板进口税率的重新调整,液晶面板产业重心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能得到有效释放。
国内大陆面板生产面积激增。随苏州、合肥及广州三地的3座8.5代线陆续投入使用,液晶面板生产面积大幅增加,产出面积共计21,979千平方米,同比增加50%。对于上游关键性材料如玻璃基板、液晶颗粒、膜材等需求也将相应增加。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14年出货到中国的面板量可达1.31
- 关键字:
面板 液晶
- 针对快速增长的大陆需求为基础的智能手机厂商,JDI(日本显示)和LGDisplay已经降低了报价竞争用于中档和高端智能手机在中国的京东方科技和天马微电子也降低了价格竞争在入门级和中级模型板面板订单,构成竞争压力增加台湾的面板制造商,据台湾基于供应链的制造商。
其中通过多年的发展,京东方现已成为中国知名的显示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中国大陆显示领域最具综合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唯一完整掌握TFT-LCD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中唯一全面覆盖各尺寸主流电子产品应用领
- 关键字:
手机面板 LCD
- 在CRT的时代,中国的显示设备都靠进口,无论是电视、投影机还是显示器,都被外国企业所垄断,过渡到液晶时代之后,中国内地开始出现很多本土的显示设备厂商,但是主要的显示器件还是得向国外采购,中国的电视、显示器企业,主要的角色还是组装生产,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国外企业得到,可以说这是很多行业的共同状况,不过近些年来,在液晶显示行业,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
最主要的原因液晶技术已经发展了10多年,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很多技术壁垒都已经不存在了,加上中国国内的市场发展迅速,有市场的优势,人力成本的优势,可以说是自
- 关键字:
液晶 面板
lcd(液晶)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lcd(液晶)!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lcd(液晶)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lcd(液晶)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