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ward Concepts的总裁兼首席分析师Will Strauss是一位跟踪DSP领域已久的知名分析师,他最近指出,DSP事实上已经成为整个半导体产业的驱动力量,因为在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和多媒体应用的新时代,DSP已经成为了底层的基础技术。
的确,从ADI公司的DSP发展战略就可以看到,DSP产品和技术已渗透到半导体应用的很多领域,而且随着ADI这些DSP厂商不断地推陈出新,所谓通用DSP和嵌入式DSP的用途界线不再那么泾渭分明,通用已体现出一定的相对性,即用途虽然广泛,但是以应用为导向
- 关键字:
ADI DSP DVR
- 为适应多路数据接收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同步串行数据采集及发送系统。详细讨论了FPGA数据采集部分及发送部分的控制逻辑;FPGA与DSP的通讯,FPGA与ARM的通讯的设计和实现。本系统已成功用硬件实现,其性能和指标均达到应用要求。
- 关键字:
ARM FPGA DSP 多路同步串口 差分去噪 200905
-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上网本就饱受争议。有人十分喜欢它,也有人异常讨厌它;有人认为它会“长寿”,也有人认为它活不到明年。所有的争议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上网本是创新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上网本只不过是在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上做了一些删减,由于采用了低端处理器,性能连普通笔记本电脑都比不上,这怎么算得上创新呢?创新创新,只有做出了新东西才叫创新!
其实,这是对创新的误读。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将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叫做维持性创新,指
- 关键字:
ARM 上网本 处理器互联网
- 据iSuppli公司,随着面向新用户群的新型产品问世,2013年中国数码学习设备(DLD)的出货额将上升到10亿美元以上。
DLD是提供数码学习内容的电子产品。
2013年DLD销售额将从2008年时的7.494亿美元上升到11亿美元。在此期间,该市场的所有四个领域——电子词典,电子学习机,儿童学习机和光学识别设备,预计都将实现增长。
图1所示为iSuppli公司对中国市场DLD销售额的预测。
电子词典是中国的第一代DLD,1989年由日本、香港和台湾厂
- 关键字:
DLD 光学识别 DSP CMOS传感器
- 多媒体技术催生了众多的数字视频应用,而智能视频技术已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应用方向。智能视频技术所覆盖着宽广的实用领域,并将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DSP是智能视频技术嵌入式应用的理想平台,集成有DSP的SOC器件在现在和未来都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 关键字:
TI DSP 智能视频 达芬奇 H.264 实时处理 200905
- 基于DSP和FPGA的嵌入式同步控制器实现,摘 要:针对印染设备多单元同步控制中动态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SP和FPGA的嵌入式同步控制器设计方案。DSP作为运算控制的核心,负责控制算法的实现;FPGA作为数据采集模块的核心,负责数据采集的实现。该系
- 关键字:
控制器 实现 同步 嵌入式 DSP FPGA 基于
- 赛灵思公司日前宣布其DSP优化的Virtex®-5 SXT可编程器件系列助力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大洋)成功推出RedBridge III 高清视频(HDTV)I/O卡。中科大洋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广播级视频产品提供商。高度集成的Virtex®-5 SXT解决方案是中国首款高清晰视频处理和I/O卡成功推出的推动力 ,它所提供的PCI Express®连接、高速GTP收发器,以及集成的DSP逻辑片,为高清晰和标准清晰(SD)视频提供了强大的视频卡。中科大洋在四月刚刚过
- 关键字:
Xilinx DSP 可编程器件
- 所谓软件无线电,就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可编程控制的应用硬件平台上,利用软件来定义实现无线电台的各部分功能:包括前端接收、中频处理以及信号的基带处理等。即整个无线电台从高频、中频、基带直到控制协议全部
- 关键字:
转换器 模数 无线电 软件 软件无线电 可编程性 转换器 频率 DSP
- ARM中国区总裁谭军网易
5月11日消息,“未来芯片市场只有两家企业——ARM和英特尔,ARM中国区总裁谭军5月9日接受网易科技独家专访时发表如此令业界侧目的观点。 谭军的信心来自于3G时代的来临,“固定上网,仍然会基于英特尔;但移动上网,那是ARM的天下。”
谭军指出,未来的互联网应用逐渐是移动互联网为主导。现在上网的用户中60%-70%是固定上网,1/3是无线上网,但是再过三五年以后,很可能是移动上网用户超过固定上网用户。
- 关键字:
ARM 处理器 手机
arm+dsp介绍
目前DSP+ARM架构已经成为工控、电力等领域的主流,美国德州仪器(TI)推出全新DSP+ARM工业处理器——OMAPL138,这款芯片也是业界功耗最低的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ARM9处理器,大大降低了双核通讯的开发难度,可充分满足工业应用的高能效、连通性设计对高集成度外设、更低热量耗散以及更长电池使用寿命的需求。不仅具备通用并行端口 (uPP),同时也是 TI 首批集成串行高级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