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本实验活动使用ADALM2000和Scopy介绍包络检测和幅度调制。信号的包络相当于其轮廓,包络检波器连接该信号中的所有峰值。包络检测在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应用广泛,幅度调制(AM)检测便是其中一个应用。AM是电子通信领域使用的一种调制技术,常用于通过无线电载波传输信息。在AM中,载波的幅度(信号强度)与被传输的波形成比例变化。例如,该波形可能对应于扬声器重现的声音或电视像素的光强度。典型的幅度调制信号如公式1所示。其中:■ :消息信号■ :载波信号■
- 关键字:
ADALM2000实验 包络检波器 ADI
- 本文概述了用于环境质量监测的气相色谱传感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关键组件。文中将介绍气相色谱法如何精确地分析与水和土壤污染相关的化合物,探讨气相色谱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进气口、温度控制装置、检测器和电源子系统。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低噪声放大器、模数转换器(ADC)、基准电压和电源管理IC方面的建议,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 关键字:
气相色谱传感器 环境监测 ADI
- 多相耦合电感器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由于每个耦合相内的电流纹波得到消除,为系统带来了显著的优势。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无论是耦合电感器还是非耦合电感器,多相降压转换器的总输出电流纹波都是相同的。本文重点探讨输出电流纹波的考量因素,以及影响输出电压纹波和整体转换器性能的具体细节。
- 关键字:
耦合电感 多相降压转换器 ADI
- “一次做两件事等于一无所成”—虽然拉丁文作家普布里乌斯·西鲁斯对多任务处理的看法可能有些极端,但有时候,多任务处理可能会导致任务无法按最初预期的方式完成,或无法按时完成。随着工业过程日益复杂化,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现场仪器 已发展为同时执行多项不同的任务,包括与过程控制器保持定期通信。这给从站微控制器带来了额外的开销,必须妥善管理从站微控制器,否则过程数据可能会丢失,从而导致生产停机,现代工业通信协议应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IO-Link时序IO-Link是24 V、3线工业通信标准,支持工业从站和IO-Lin
- 关键字:
ADI 微控制器
- 在许多照明应用中,测量两个光源的相对强度比测量其各自的强度更重要。这样能确保两个光源以相同的强度发光。例如,比较同一建筑物内控制室( 1 号房间)和另一间房( 2 号房间)的亮度会有帮助,以便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间和夜里进行调整。或者,对于一个生产系统,您可能希望确保明亮的光照条件不发生变化。确定相对强度的一种办法是测量两个附加光检测器的不同输出。其差异将被转换为以地为基准的单端电压信号。图 1 中的电路就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方法,其使用带电阻增益控制功能的仪表放大器,例如 AD623。图1. 测
- 关键字:
ADI 仪表放大器
- 问题没有专门用于驱动GaNFET的控制器时,如何使用GaNFET设计四开关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回答众所周知,GaNFET比较难驱动,如果使用原本用于驱动硅(Si) MOSFET的驱动器,可能需要额外增加保护元件。适当选择正确的驱动电压和一些小型保护电路,可以为四开关降压-升压控制器提供安全、一体化、高频率GaN驱动。简介在不断追求减小电路板尺寸和提高效率的征途中,氮化镓场效应晶体管(GaNFET)功率器件已成为破解目前难题的理想选择。GaN是一项新兴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功率、开关速度以及降低开关损
- 关键字:
DC-DC控制器 GaNFET ADI
- 得益于出色的深度计算和红外(IR)成像能力,飞行时间(TOF)摄像头在工业应用,尤其是机器人领域越来越受欢迎。尽管具有这些优势,但光学系统的固有复杂性往往会约束视场,从而限制独立功能。本文中讨论的3D图像拼接算法专为支持主机处理器而设计,无需云计算。该算法将来自多个TOF摄像头的红外和深度数据实时无缝结合,生成连续的高质量3D图像,该图像具有超越独立单元的扩大视场。借助拼接的3D数据,应用先进的深度学习网络能够彻底改变可视化及与3D环境的交互,深度学习网络在移动机器人应用中特别有价值。
- 关键字:
202501 视觉传感器 3D图像拼接算法 飞行时间 ToF ADI
- 无论是在建筑物中还是在生产车间,如今在任何地方都需要可编程控制器来调节各种生产过程、机器和系统。这就涉及到与相关器件连接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模块。为了控制这些器件,PLC或DCS模块通常具有提供电流输出、电压输出或二者的组合的输出模块。工业控制模块的标准模拟输出电压和电流范围为±5V、±10V、0V至5V、0V至10V、4mA至20mA和0mA至20mA。特别是在工业领域,通常需要对微控制器和输出外设进行电气隔离。传统解决方案采用分立式设计,可以将微控制器的数字信号转换为
- 关键字:
ADI 微控制器 电气隔离
- 电动汽车、大型储能电池组、家庭自动化、工业和电信电源都需要将高电压转换为±12V,以满足为放大器、传感器、数据转换器和工业过程控制器供电的双极性电源轨需求。所有这些系统中的挑战之一是构建一个紧凑、高效的双极性稳压器,它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C至+125°C,这在汽车和其他高环境温度应用中尤为重要。线性稳压器已广为人知,并且通常位列双极性电源备选方案的首位,但它不适用于上述高输入电压、低输出电压的应用,这主要是由线性稳压器在高降压比下的散热所导致。此外,双极性解决方案至少需要两个集成电路(IC):一个正输
- 关键字:
ADI 双极性稳压器
- 二十多年来,科学家和气候学家一直在发出警示,提醒人们关注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与温室气体(GHG)排放之间的联系。但如今,全球社会的注意力已经转向具体的行动,以及如何解决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和相关影响。半导体是现代设备、电动汽车(EV)、智能手机、机器人等产品的大脑中枢。通过定制创新和自适应边缘智能,半导体或可抓住解决可持续发展危机的关键。
- 关键字:
清洁科技 可持续发展 ADI
- 问题我按照数据手册在原理图中使用了10 Ω栅极电阻,但在启动期间仍有振铃。我的热插拔控制器电路为何会振荡?回答使用高端N沟道MOSFET开关的热插拔器件在启动和限流期间可能会发生振荡。虽然这不是新问题,但数据手册通常缺少解决方案的详细信息。如果不了解基本原理,只是添加一个小栅极电阻进行简单修复,可能会导致电路布局容易产生振荡。本文旨在解释寄生振荡的理论,并为正确实施解决方案提供指导。简介使用高端N沟道MOSFET (NFET)的热插拔控制器、浪涌抑制器、电子保险丝 和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在启动和电压/电流调
- 关键字:
热插拔控制器 寄生振荡 ADI
- 本文探讨了在系统级应用中实施热插拔控制器的优势和好处。热插拔控制器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解决方案,可无缝插入和拔出电子设备,确保持续运行、防止过流并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提供参考设计,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关键功能,从而增强这些功能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本文重点介绍热插拔控制器如何提高系统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并保护敏感设备,最终优化系统性能并降低维护成本。
- 关键字:
热插拔控制器 ADI
- 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发展,市场对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作为驱动机械运动的关键技术,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消费电子、医疗设备、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据市场调研公司GMI预测,2023年,全球运动控制市场的规模约为203亿美元;市场预计在2024至2032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5%,203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4亿美元。电机和运动控制是现代工业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领域。ADI拥有业界领先的电机和运动控制产品,旨在将数字信息完美地转换
- 关键字:
世健 ADI 电机运动控制方案
- 目标本实验活动的目标是延续“ADALM2000实验:调谐放大器级”中开始的调谐放大器级研究。图1 并联LC谐振电路背景知识正如我们在上一组实验中了解到的,二阶LC谐振电路通常用作放大器级中的调谐元件。如图1所示,简单的并联LC谐振电路可以产生电压增益,但需要消耗电流来驱动阻性负载。缓冲放大器(如射极跟随器)可以提供所需的电流(或功率)增益来驱动负载。谐振频率的计算必须考虑第二个耦合电容C2。公式1给出了图1中电路的谐振频率:实验前仿真构建调谐射极跟随放大器的仿真原理图如图1所示。计算发射极电阻R
- 关键字:
ADALM2000 调谐放大器级 ADI
- 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发展,市场对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作为驱动机械运动的关键技术,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消费电子、医疗设备、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据市场调研公司GMI预测,2023年,全球运动控制市场的规模约为203亿美元;市场预计在2024至2032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5%,203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4亿美元。电机和运动控制是现代工业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领域。ADI拥有业界领先的电机和运动控制产品,旨在将数字信息完美地转换
- 关键字:
ADI 电机运动控制 智能运动 WT文晔科技 文晔
adi介绍
ADI技术中心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
Analog Device Instrument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nalog Devices, Inc. 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ADI)自从1965年创建以来到2005年经历了悠久历史变迁,取得了辉煌业绩,树立起成立40周年的里程碑。回顾ADI公司的成功历程——从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一座公寓大楼地下室的简陋实验室开始起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发展成全世界特许半导体行业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