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ART工作原理UART即通用异步收发器,是一种串行通信方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通过一位一位地进行传输来实现通信的,串行通信方式具有传输线少,成本底等优点,缺点是速度慢。串行通信分为两种类型:同步通信方式和异步通信方式。但一般多用异步通信方式,主要因为接受和发送的时钟是可以独立的这样有利于增加发送与接收的灵活性。异步通信是一个字符接着一个字符传输,一个字符的信息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每一个字符的传输靠起始位来同步,字符的前面一位是起始位,用下降沿通知收方开始传输,紧接着起始位之后的是数
- 关键字:
UART 单片机 STM32
- 调试时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接口,各种各样的转换板,似懂非懂的感觉很不爽!首先,串口、UART口、COM口、USB口是指的物理接口形式(硬件)。而TTL、RS-232、RS-485是指的电平标准(电信号)。串口:串口是一个泛称,UART,TTL,RS232,RS485都遵循类似的通信时序协议,因此都被通称为串口。UART接口:通用异步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是串口收发的逻辑电路,这部分可以独立成芯片,也可以作为模块嵌入到其他芯
- 关键字:
串口通信 UART/USART
-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通常被选作调试接口有以下几个原因:简单性:协议简单:UART的协议非常简单,只需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就可以进行通信。相比之下,I2C和SPI需要处理更多的通信协议和时序要求。硬件资源少:UART通信通常只需要两根线(TX和RX),而I2C需要两根线(SCL和SDA),SPI需要至少四根线(MISO、MOSI、SCLK和CS),这对引脚资源有限的微控制器尤其重要。①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多设备支持:SPI 通
- 关键字:
通信协议 通信串口 UART
- 串口通信在嵌入式系统中广泛使用,而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对于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UART/USART实现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串口通信协议,包括数据帧结构、校验方法、通信流程等,旨在帮助开发者设计高效稳定的串口通信系统。一、背景介绍串口通信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而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和USART(通用同步和异步收发器)是其中常见的串口通信接口。设计一种有效的串口通信协议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二、串口通信协议设计1. **数据帧结构设计:**数据
- 关键字:
串口通信 MCU UART/USART
- 一个通用的异步接收/发射器,简称为UART /ˈjuːɑːrt/, 是一种计算机硬件设备,它在计算机中的字符(通常是字节)之间转换数据,以及在起始位和停止位之间封装这些字符的异步串行通信格式, 其中数据格式和传输速度是可配置的。UART通常与通信标准结合使用,例如TIA(以前称为EIA)RS-232,RS-422或RS-485。 通用名称表示数据格式和传输速度是可配置的。 电信号电平和方法(例如差分信号等)由UART外部的驱动电路处理。UART通常是用于通过计算机或外围设备串行端口进行串行通信的单独(或部
- 关键字:
UART 异步串行通信
-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异步全双工串行通信协议,由Tx和Rx两根数据线组成,因为没有参考时钟信号,所以通信的双方必须约定串口波特率、数据位宽、奇偶校验位、停止位等配置参数,从而按照相同的速率进行通信。异步通信以一个字符为传输单位,通信中两个字符间的时间间隔多少是不固定的,然而在同一个字符中的两个相邻位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当波特率为9600bps时,传输一个bit的时间间隔大约为104.16us;波特率为115200bps时,
- 关键字:
异步通信 UART
- UART,即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是最常用的设备间通信协议之一,正确配置后,UART可以配合许多不同类型的涉及发送和接收串行数据的串行协议工作。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过单条线路或导线逐位传输。在双向通信中,我们使用两根导线来进行连续的串行数据传输。根据应用和系统要求,串行通信需要的电路和导线较少,可降低实现成本。本文将UART用作硬件通信协议应遵循的标准步骤进行说明,讨论使用UART的基本原则,重点是数据包传输、标准帧协议和定制帧协议;定制帧协议将是安全合规性方面的增值特性,尤其是在代码开发期间。在产品开
- 关键字:
UART 通信协议 数据总线
- IDC在关于数字基础设施的预测中指出,随着全球企业更多地实施高性能的、数据密集型的工作负载,以及对现有的应用进行现代化改造,将更大程度地利用云原生架构和微服务,导致数字基础设施环境更加复杂,同时政府的政策指导和业务发展的压力依旧推动垂直行业继续采购SDS&HCI产品,从而推动市场增长。IDC近日发布了《中国软件定义存储 (SDS)及超融合存储系统 (HCI)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3年第二季度》,认为最终用户市场对SDS&HCI系统的需求仍将推动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的增长,但过往疫情的影响让
- 关键字:
边缘环境 Gen AI HCI SDS
- 搞MCU软件开发的同学,对于调试,并不陌生。开发阶段,大家使用最多的调试手段:在调试器(eg:lauterbach)中,设置断点(Breakpoint),通过程序进入断点的方式确认问题。但是,此方式毕竟有其局限性,eg:非开发人员(eg:测试人员)不能或者没有条件通过此方式进行程序调试;车辆量产后,出现bug时,无法连接调试器,不能获取问题发生时的车辆工况信息......所以,谈到解决bug,我们就需要思考不同阶段的不同调试策略。本文聚焦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
- 关键字:
MCU UART
- 北京, 2023年5月23日——IDC近日发布《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系统(HCI)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从全球视角来看,超融合存储系统硬件(HCI)的出货保持较好增长态势,2022年较去年同期实现9.7%增长,其中中国HCI一体机系统达到8.4%的同比增长率;软件定义存储一体机(SDS)恢复健康增长,在中国,2022年达到8.0%的同比增长率。结合中国整体企业级外置存储市场来看,SDS和HCI的硬件出货占比仍在逐渐上升,目前已经接近47%的场份额。数字化转型还在
- 关键字:
SDS HCI IDC
- 2022年12月22日 – 专注于引入新品推动行业创新™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 即日起开售FTDI Chip的FT4232HA高速USB转UART/MPSSE IC。FT4232HA是符合汽车标准的USB 2.0至UART 转接器IC,可无缝地为目标设计提供高速USB支持。FT4232HA器件具有四个独立的可配置接口,为一系列汽车和一般USB应用提供了高度灵活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读卡器、工业控制、媒体播放器接口和机顶盒接口。 贸泽电子供应的FTDI Chi
- 关键字:
贸泽 FTDI Chip UART/MPSSE 高速USB
- IDC近日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HCI)系统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2年第二季度》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超融合存储系统(HCI)的增长都保持较好态势——2022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实现12.2%增长,其中中国HCI系统达到13.1%的同比增长率;而软件定义存储(SDS)则出现-2.0%的同比负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数字货币挖矿热潮导致SDS市场急剧增长,让2022上半年SDS市场的同比增长面临压力。结合整体企业级外置存储市场来看, SDS和HCI的硬件出货占比仍在逐渐上升,目前已
- 关键字:
SDS HCI
- UART,即通用异步接收器或发送器,是最常用的设备间通信协议之一。本文将UART用作硬件通信协议应遵循的标准步骤进行说明。
- 关键字:
202105 UART 硬件 通信协议
- IDC近日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超融合系统)系统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9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软件定义存储(SDS)在2019年较去年同期实现46.8%增长;超融合存储系统(HCI)实现33.9%的增长;结合存储硬件整体市场来看,在整体存储市场来看,SDS和HCI的硬件出货量都大致为20%的市场份额。由于HCI存储系统拥有易于部署和自动化软件定义的特性,在混合和多云环境中持续为各种业务提供价值,因此不仅是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HCI系统的增长都保持较好态势。IDC预测,对超融合
- 关键字:
SDS HCI
- 英特尔近日宣布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平台正式迎来针对性能和性价比优化的全新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作为业界部署最广泛的服务器平台,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平台目前已累计销售超过3000万颗芯片。今天所发布的新款处理器主要面向英特尔在云、网络和边缘领域的主流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客户。主流OxM厂商即日起将发售搭载这些新处理器的产品。通过为客户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性价比选择,全新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将进一步加强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领域的领导地位。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数据平台事业部至强与存储事业部总经理Lisa Sp
- 关键字:
HCI NFV
hci-uart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hci-uart!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hci-uart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hci-uart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