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是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数据传输(IrDA)。
同时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它们分别是:ZigBee、超宽频(Ultra 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它们都有其立足的特点,或基于传输速度、
- 关键字:
无线 通信
- IDT™ 公司利用正在开发为目标应用领域优化的 PCI Express® (PCIe®) 交换器解决方案,继续拓展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今天,公司宣布其业界第一款为满足高要求通信应用的高性能数据和控制平面互连需求的 PCIe 系列交换器解决方案已开始提供样品。
该系列由三款 16 端口器件组成,可提供 16、22 和 34 PCIe 三种通道数选择。16 通道、16 端口的 89HPES16H16 可为管理处理器、ASIC、FPGA 和 I/O 外设之间的控制平面流量
- 关键字:
IDT PCIe 通信 通信基础
- 由于OXC、OADM的出现,使得联网不仅能在业务层进行,光层的联网也变成现实。如何控制和管理网络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棘手的问题。由于现在所有的光器件都是电控型的,所以如何在光层之上构造一个合适的控制平台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现在国际上的四大组织作的各种草案,虽各有差异,但基本的思路都是相似的。他们总的思路都是以IP为核心,借用IP网中的流量控制(TE)、IS-IS、OSPF、RIP、RSVP等一系列协议,并在原协议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修改来达到控制光网络的目的,而且将信令网(控制平台)与业务网相分离(
- 关键字:
全光网 无线 通信
- 1 概述
目前国内各大通信运营商在完成网络传输基础建设后,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传输链路的带宽,寻求新的通信增值业务来提高经营利润成为首要目的。
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推行以及话吧、网吧等中、小型电信客户,在近期城域网中的蓬勃发展和所占市场利润份额比重的上升,已异军突起地成为新一轮竞相建设的热点。
在重庆主城区,重庆网通公司计划开设400家IP话吧;移动公司预计开设300家IP电话超市;电信、联通也各有当年话吧、网吧的开设计划;并且主城区200余家单位有建设专用网的意向,这就导致了当地运
- 关键字:
光纤资源配置 无线 通信
- 1 前言
光传输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传输网络网元的种类不断地增加,同时,组网的方式千变万化,演绎出复杂的形式、功能和特点。光传输网络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以标准为框架,以技术为支撑,用有限的网元通过合理的组织,构造出满足需求和发展的网络体系。
什么是好的网络组织,这个问题很难用一句话来回答,如果必须回答的话,应当是:最适合需求的网络组织是好的网络组织。用最简单的方式构造功能型网络组织,简单的方式是指在网络规划组织时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指构造的网络是简单的。对于需求的复杂性而言,我们追求简单的内
- 关键字:
DWDM SDH 无线 通信
- 现有的FTTH技术主要包括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接入技术和小区有源交换光网络(Active Optical Network——AON)接入技术,它们各有优势,适合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本文将根据我国住宅小区的特点,比较上述两种FTTH技术在我国住宅小区应用的优劣,通过阐明FTTH接入技术在我国住宅小区应用的几个突出问题,浅谈我国发展FTTH应用技术的应用策略。
1. 我国FTTH目标市场特点
目前,我国FTTH主要目标市场无疑是大中小城市住宅小区
- 关键字:
FTTH 光纤接入技术 无线 通信
- 3G和光网络技术发展综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21世纪无线通信网络最主要的技术,在实现移动网络分组化,提升网络业务实现能力和增值空间的同时,通过更先进的无线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超过2Mbps的高速接入,使无线用户能够体验到和固定网络宽带用户一样的宽带感受。正是这种分组化和高速接入的特性,使3G对承载网,特别是传输网的要求和2G有较大的不同,为此,采用适当技术构建适配3G的传输网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光传输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SDH电路交叉和WDM波长连接的概念,2000年提
- 关键字:
3G 无线 通信
- 对串行通信波特率自动识别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创新性地提出在码元宽度捕捉的基础上,用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进行波特率的自动识别,实现了不对待测系统发送的数据进行特殊要求即实现其串行通信数据的有效识别。
- 关键字:
自动识别 波特 通信 串行
- 无线通信技术或称自由空间光通信(FSO,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可作为一种宽带接入方式,是光通信和无线通信结合的产物,具有容量大、速率高和价格低的优势,在通信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分析光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的基础上,探析光无线通信的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并展望光无线通信的应用前景。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通信网络开始大规模扩容,先是广域网的不断扩展,接着是城域网的大量建设。与此同时,用户内部的局域网以及吉比特以太网快速增长。将这些
- 关键字:
光无线通信 无线 通信
- 摘要: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交换网和传送网技术、结构、功能彼此渗透、不断融合,这就需要在光网络中实现灵活高效的智能控制,在接入平台上提供丰富快捷的接入手段。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分别代表了不同层次网络边缘设备的融合和传送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有效整合这些技术,形成智能化的MSTP技术,可满足未来网络发展的需要。文章讨论了智能化的MSTP设备的构造模型:对等模型和重叠模型,并给出了一个为满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带宽动态变化需求,利用自动连接功能和链路容量调整(LCAS)协议动态
- 关键字:
MSTP 无线 通信
- 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光缆到户(FTTP)体系结构中,能向用户提供多种服务的最佳解决方案必须经济有效,且具有灵活性和可伸缩性。为了满足用户对总体可负担性和操作灵活性的需求,ADC正以其65年为管理物理线缆设备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经验,设计和构建首个真正的FTTP解决方案,完全从头开始。
建设网络中的光缆分配部分时,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于用户与中心局之间的链路连接,哪种分光器方式将起到最佳作用。由于目前的光缆线路终端(OLT)插件最多可服务32个用户,因此必须确保有效使用每个插件。在大型开发项目中
- 关键字:
集中式分光器 FTTP网络 无线 通信
- 自1999年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被提出以来,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标准和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以SDH和光传送网(OTN)为基础的自动交换传送网 被称为自动交换光网络,即符合G.8080框架要求的、通过控制平面来完成自动交换和连接控制的光传送网。它是以光纤为物理传输媒质、以SDH和OTN等光传输系统为传送平面构成的具有智能的光传送网。在ASON网络结构中引入控制平面可支持快速的业务配置,满足紧急的业务需求;支持流量工程,允许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采用专门的控制平面协议,可
- 关键字:
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 无线 通信
- 摘要 本文在介绍ASON的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简述了现在城域光网络的技术以及ASON应用于城域光网络的解决方案,最后对各大公司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自动交换光网络 智能光网络 城域光网络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以其所特有的优点成为业内公认的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今天,支持ASON已经成为光设备厂商宣传推广其光设备的必要条件,尤其在中国,随着AT&T采纳Ciena推出的智能光设备,Alcatel在北京,Lucent在江苏部署智能光网络产品,国内运营商普遍表现出了对ASON的热烈欢迎。
- 关键字:
自动交换光网络 智能光网络 城域光网络 无线 通信
- 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即如何从业务需求的角度入手,制订网络发展与建设的目标。新一代的网络业务正在向着大规模、分布式与密集数据应用的方向发展(如计算网格、并行与分布式业务等[1])。电信业中通过大量基础网络的建设,使得光网络拥有大量的线路和带宽。为提高网络资源的整体效率,使业务、资源、技术三方面彼此促进发展,采用业务驱动模式对未来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业务驱动、面向智能的光网络是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一旦获得全面突破,将会为下一代网络(NGN)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 关键字:
光子网格 无线 通信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光互联论坛(0IF)组织的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多厂商互通测试的进展,然后讨论了ASON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重点探讨了ASON与IP网络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ASON和IP网络进行保护恢复的各自优势,并对可能的双层恢复进行了探讨。 1、ASON技术的发展 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从提出概念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在标准化和商用化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内外厂商的ASON设备也已经比较成熟。国外如AT&T、Vodafone等运营商都有规模较大、成熟的商业网络。国内有些设备制造
- 关键字:
ASON 无线 通信
通信(spy-bi-wire)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通信(spy-bi-wire)!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通信(spy-bi-wire)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通信(spy-bi-wire)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