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间消息,十大TD-SCDMA建网城市难点之一的广州已获重大突破,广州TD试验网基站已全部建成开通。
广州全部建成
据悉,11月8日,广州最后开建的“越秀山”TD-SCDMA基站顺利开通,这实际上标志着广州TD试验网基站已全部建成并开通。
广州TD-SCDMA试验网覆盖约1153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中包括荔湾、越秀等区域;番禺、花都等县城及话务热点区域;另外还有机场、高速、铁路、国道、公路等重要干道以及重要风景名胜区。
此前的消息称,今年年内,广东的TD-SCDMA用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广州 TD-SCDMA 大唐 移动通信
2007年,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获突破,公司国际营收额占公司总收入额的六成左右,国际收入首次超过国内。
关键字:
中兴通讯 移动通信
中国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国家发改委已经在10月31日向深圳发改委颁发一份内部函件。据此,深圳发改委将向中国无线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宇龙深圳发出有关批文,允许其生产采纳TD-SCDMA标准的芯片及终端产品。
TD-SCDMA标准芯片及终端产品生产批文正式发放,意味着该标准或将很快正式走向规模化商用。但有消息称,包括中国无线和宁波波导等共六家获得批文。通信世界网从发改委相关官员处了解到的消息称,TD-SCDMA标准芯片及终端产品的生产批文还是内部文件,目前尚未对外进行公布,因此无法告知将获得批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TD-SCDMA 标准 芯片 移动通信
WiMAX能在韩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搅起一股旋风,但在中国市场上,它只能默默地接受一个冰冷的现实——只开花,不结果。
WiMAX自2001年开始进入中国,经紧锣密鼓的宣传攻关,连续2年特意将高规格的“WiMAX全球峰会”放在北京召开,但是它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尝试仍然难见成效。其中除频率资源、知识产权、技术成熟度等一系列问题外,最主要的是运营商的冷淡和观望。
2007年9月10日,借在华召开“第3届全球WiMAX高峰会议”的时机,全球WiMAX论坛发起了今年以来游说中国产业界的最大攻势
关键字:
WiMAX 移动通信
尽管国内3G试点一直未曾间断,但牌照迟迟未能发放使得运营商和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市场,WiMAX便是他们的选择之一。知情人士透露,用来无线上网的WiMAX已经在广东悄悄投入运营。此前,美国运营商Sprint宣布,投资30亿美元建WiMAX网络,并将其称之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Sprint表示,WiMAX网络将于明年开通,其用户数将在2008年达到1亿。
阵营不断加大 WiMAX启动全球商业部署
在近日召开的2006中国无线技术大会上,WiMAX论坛亚太区总监胡铁军教授表示,目前WiMAX
关键字:
WiMAX 电信厂商 移动通信
0 前言
通过近10年的努力,TD-SCDMA已从一项技术上升为一项国际标准,然后再形成一个产业链。
2006年,它必然成为我国部署3G网络的主角。根据业界的预测:到2008年,我国将会在大城市建成上亿用户的3G网络;到2010年,将有2亿以上的3G用户。那时,我国的3G时代才真正到来。
在认识3G的3项主流国际标准,即cdma2000、WCDMA和TD-SCDMA时,一
关键字:
TD-SCDMA 无线传输技术 移动通信
TD-SCDMA移动通信标准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集团)在
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根据多年的研究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第三代移动通
信系统标准。这是近百年来我国通信史上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
信标准,它的出现在我国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是整个中国通信业的重大突破。TD-SCDMA标准公开之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
的反响,得到西门子等许多著名公司的重视和支持。1999年月11月在芬兰赫尔辛
基召开
关键字:
TD-SCDMA 技术原理 移动通信
TD-SCDMA的技术演进环境
TD-SCDMA是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上的垄断地位,使得我国有望在全球高科技战略领域首次从产业链的最高端切入,参与全球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合作与竞争。TD-SCDMA的知识产权效应和已经完备的产业链,使其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典范,也使中国成为三大国际标准的产业群基地之一。以大唐人为代表的TD产业链群体表现出的民族脊梁精神,在TD-SCDMA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中得
关键字:
TD-SCDMA 演进 移动通信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所长刘多在2007年IMS技术峰会上表示,今年10月,CCSA的TC3&TC5联合完成了国内统一IMS(common IMS)终端接入方式第一阶段的需求讨论,并确定了IMS用户终端设备接入方式,所涉及类型包括移动的GPRS、EDGE、CDMA1X、WCDMA、TD-SCDMA、CDMA2000和无线WiFi及有线接入DSL和Ethernet。
刘多表示,去年7月份左右,TC3和TC5联合进行了一些针对统一IMS的课题。目前做了3个项目,一个是需求,一个是功能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iMAX IMS WiFi 移动通信
预计未来几年W-CDMA手机市场将蓬勃发展,2006-2012年的出货量将超过10亿部。据市场调研公司IMS Research最近发表的报告:《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与特点——第八版》,尽管面临来自WiMAX等其它3G技术的竞争,未来五年WCDMA手机市场将以22%的复合年增率增长。
“GSM和CDMA市场都在推动上述增长。运营商继续把W-CDMA视为他们网络的强大升级路线,以及未来通向HSPA技术的跳板。”上述报告的作者Bill Morelli表示,“自然,手机厂商会推出多种手机,以满足这种不断增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CDMA 3G WiMAX 移动通信
综合国外媒体报道及信产部相关消息,正在举行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已开始讨论WiMAX的分配频段,WiMAX与TD频段争夺战开始。我国已被任命为2.3GHz~2.4GHz频段起草组主席,暂时获得有利地位。
WiMAX侯选7个频段
此前的10月20日,WiMAX被正式批准为国际电信联盟标准(ITU)第四个3G标准。由于WiMAX有可能占用此前中国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TD-SCDMA的频段,因此,WiMAX到底使用何种频段备受关注。
据悉,目前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iMAX TD 3G 移动通信
近年来,WiMAX是通信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经过两年多迅速的发展,WiMAX产业链迅速地成熟起来,预计在2008、2009年规模商用。由于当前留给WiMAX的空白市场空间相对有限,因而研究WiMAX与现有的3GPP、3GPP2网络的相互关系、融合方式与方法显得非常有意义,它将极大地影响WiMAX以至于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
作为WiMAXForum最初董事会成员之一的中兴通讯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WiMAX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WiMAX与3GPP相比的技术优势
WiMAX致力于提供移动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iMAX 3GPP 移动通信
2007年10月下旬,在广东地区的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超强的WiFi发射器(也被商家称作强搜天线)。商家公开号称只要花700元购买该设备,就可以终身免费无线上网。 消息一经传出,本报编辑部就接到很多读者的电话,询问WiFi700元包月上网是怎么一回事。本期我们就去看看这个事件背后的WiFi信号强搜天线,看看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呢? 利用无线网络漏洞的超强发射器 据售卖这种强搜天线的广东东莞一家公司介绍:只要安装该设备后,就可以搜寻设备周围两公里范围内的无线网络信号。因此,该公司声称只要花700元的设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WiFi 安全黑洞 移动通信
信息技术的革新给我国的TD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巨大机遇,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成功实现TD的商用和国际化成为我国3G发展的当务之急,关于WiMAX的新闻近期骤然升温。先是国际电信联盟 ITU 正式接纳无线宽带技术WiMAX为3G标准,WiMAX成为第四个全球3G标准。紧接着,WiMAX又直接跟TD发生频率冲突等问题,双方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早在2007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谈到3G和WiMAX之间的关系时,信产部部长王旭东就表示,蜂窝移动通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无线通信的主导产业,W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TD 3G WiMAX 移动通信
如果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业务时,业界对其的用心还模棱两可,那么,在其免费手机邮箱业务曝光之后,中国移动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面对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融合程度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中国移动明确提出了进军互联网的发展目标,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以及“免费手机邮箱”很容易被理解为移动运营商要抢传统互联网企业的“饭碗”。
但实际上,这两项业务对中国移动现有用户的保有、扩展的意义远大于中国移动从相应的互联网业务中获取利益。
尽管中国移动在目前的移动用户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中国电信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3G 中国移动 AT&T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介绍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