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路中阻碍电流流过的元件称为电阻器(简称电阻)。电阻是汽车电路中使用最多的基本元件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对电路工作的稳定性有极大影响。它的主要用途是稳定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其次还作为分流器、分压器和负载使用。01.电阻的分类电阻的种类较多。按材料可分为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等;按阻值是否可变分为固定电阻、可变电阻;按具有的特殊性质分为光敏电阻、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等;按安装方式可分为插件式电阻和贴片式电阻。在汽车电脑板中,常采用贴片式电阻。各种电阻实物如下图所示。02.电阻的标示大多数电阻上都标
- 关键字:
电阻
- 0欧姆电阻的阻值是多少?0欧姆电阻即电阻标值为0欧姆的电阻,多用于PCB设计等方面,是一种理想电阻。那0欧姆电阻是表示没有电阻吗?当然不是,0欧姆电阻的阻值不是0欧姆,只是接近0欧姆。如下图分别是0欧姆贴片电阻和色环电阻的样式。0欧姆电阻示意图0欧姆电阻作用1、调试方便或者兼容设计:可以选择器件、功能、配置等。我们硬件工程师在设计PCB板的时候,需要尽可能考虑到兼容性的问题。例如:芯片的某个引脚拥有两项功能,可以驱动蜂鸣器,也可以驱动LED灯,但这两项功能不能同时工作,为了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实现可以选择驱动
- 关键字:
零欧姆 电阻 电路设计
- 电子工程师或者硬件工程师在进行电路设计时,应该经常会遇到电阻选型的问题,今天我就来谈谈电阻选型需要注意哪些参数?以及电阻选型的方法。电阻选型需要注意的参数主要参数是以下四个:1、阻值2、封装3、功耗4、精度那怎么确定电阻选型参数呢?下面我将进行较为详细的分解。电阻选型技巧1、确定电阻安装方式首先确定贴片电阻还是插件?目前,大部分选择贴片电阻。贴片电阻和插件电阻案例示意图2、确定电阻的阻值(1)根据电路计算取值可以根据分压电路、反馈电路、取样电路等,计算出阻值。如果计算出来的阻值不是常见的阻值,那就可以通过
- 关键字:
电阻 选型 电路设计
- 无论是硬件DIY爱好者还是维修技术人员,你能够说出主板、声卡等配件上那些小元件叫做什么,又有什么作用吗?如果想成为元件(芯片)级高手的话,掌握一些相关的电子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譬如在检修某硬件时用万用表测量出某个电阻的阻值已为无穷大,虽然可断定这个电阻已损坏,但由于电脑各板卡及各种外设均没有电路图(只有极少数产品有局部电路图),故并不知电阻在未损坏时的具体阻值,所以就无法对损坏元件进行换新处理。可如果您能看懂电阻上的色环标识的话,您就可知道这个已损坏电阻的标称阻值,换新也就不成问题,故障自然也就会随之排除。
- 关键字:
无源器件 电阻 二极管 三极管
- 什么是上拉电阻?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都是电阻元器件,所谓上拉电阻就是接电源正极,下拉的就是接负极或地。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也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低电平。那么,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用处和区别分别又是什么呢?一、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什么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而下拉电阻是直接接到地上,接二极管的时候电阻末端是低电平,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低电平。上拉是对器件输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强弱
- 关键字:
电阻 电路设计
- 使用温度计算和Arrhenius方程了解电阻器和放大器的老化行为,以了解电阻器漂移、电阻器稳定性和运算放大器漂移。之前,我们讨论了使用相对较短的测试时间来评估电子元件长期稳定性的高温加速老化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讨论并研究电阻器和放大器的老化行为。老化预测——老化引起的电阻漂移首先,让我们记住电阻器的值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在许多电路中,只需要总的精度,电阻器老化可能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然而,某些精密应用需要在指定寿命内长期漂移低至百万分之几的电阻器。因此,开发具有足够精度的老化预测模型以确保所采用的精密
- 关键字:
电子元件老化,电阻,运算放大器,老化效应,Arrhenius
- 了解电子电路(即电阻器和放大器)中的温度漂移。我们还将介绍闪烁噪声的影响如何发挥作用,以及漂移如何限制信号平均的有效性。即使在固定的电气条件下(电源电压、输入和负载),电子电路也不是完全稳定的,因为它们往往会随着时间和温度而漂移。这些与理想行为的偏差会给精确测量增加相当大的误差。为了深入了解电子学中的温度漂移,本文简要介绍了电阻器和放大器的温度行为。我们还将讨论闪烁噪声的影响可能不容易与输出中温度引起的漂移区分开来。最后,我们将讨论漂移会限制信号平均技术的有效性,该技术通常用于提高可重复测量的精度。电阻温
- 关键字:
电阻,运算放大器,闪烁噪声,信号平均
- 由于电信号在PCB上传输,我们在PCB设计中可以把PCB走线认为是信号的通道。当这个通道的深度和宽度发生变化时,特别是一些突变时,都会产生反射。此时,一部分信号继续传播,一部分信号就可能反射。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控制PCB的宽度。所以,我们可以把信号走在PCB走线上,假想为河水流淌在河道里面。当河道的宽度发生突变时,河水遇到阻力自然会发生反射、旋涡等现象。一样的,信号在PCB上走线当遇到PCB的阻抗突变了,信号也会发生反射。我们以光的反射类比信号的反射。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
- 关键字:
PCB设计 电路板 电阻
- CAN总线为什么要加终端电阻?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信号发射在电路中,信号反射是指信号在传输线或电路中遇到阻抗不匹配导致部分信号被反射回去的现象。这种反射会引起信号的失真和干扰,对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至于为什么会反射,这里引用《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分析第三版》原文(有省略)的分析:为什么信号遇到阻抗突变时会发生反射?答案是:产生反射信号时为了满足两个重要的边界条件。必须记住,信号到达瞬时阻抗不同的两个区域(区域1,区域2)的交界面时,在信号-返回路径的导体中仅存在一个电压和一个电流回路。在交界
- 关键字:
CAN 总线 电阻
- 基本微控制器的例子特点是“轨内”电压测量。一个主要的例子是测量可变电阻的输出。电阻的一端连接到微控制器的5.0电压轨,另一端接地,雨刷器被发送到微控制器的模数转换器(ADC)引脚。由此产生的电压以接地和微控制器电压轨为界。本文提供了为测量轨外电压的微控制器选择电阻的指南。你将学习如何准确地测量这些更高的电压而不损坏你的微控制器。本文的重点是优化电阻的选择。我们的讨论仅限于一般小于30vdc的直流电压。交流的考虑超出了这篇短文的范围。此外,更高电压的直流测量可能需要额外的安全考虑,这也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微控
- 关键字:
DigiKey 微控制器测量 电阻
- 关于三极管简单讲解一下三极管,如果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完全导通),Rce≈0,Vce≈0.3V,且这个0.3V,我们就认为它直接接地了。那么就需要让Ib大于等于1mA,若Ib=1mA, Ic=100mA,它的放大倍数β=100,三极管完全导通。图1 NPN三极管三极管属于电流型驱动元器件,因此一般在基极都会串一个限流电阻,一般小于等于10K,但是在基极为什么会下拉一个电阻呢?举例说明。图2 温度开关控制马达电路如图是温度开关控制马达转和停,温度开关相当于一个按键开关。在B极串个开关,N管就能够做个开关管使
- 关键字:
三极管 电阻 电路设计
- 前情提要最近看到一个关于上下拉电阻的问题,发现不少人认为上下拉电阻能够增强驱动能力。随后跟几个朋友讨论了一下,大家一致认为不存在上下拉电阻增强驱动能力这回事,因为除了OC输出这类特殊结构外,上下拉电阻就是负载,只会减弱驱动力。但很多经验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秉承工程师的钻研精神,我就试着找找这种说法的来源,问题本身很简单,思考的过程比较有趣~二极管逻辑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二极管逻辑电路了,其实用性也不算高,不过因为电路简单,非常适合用来理解基本概念。一个最简单的二极管与门如下图所示。与门实现逻辑与操作Y=A&am
- 关键字:
电阻 电路设计 上下拉电阻
- 0Ω电阻到底能过多大电流?这个问题想必每位硬件工程师都查过。而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0Ω电阻的阻值到底有多大?这两个问题本来是很简单的,答案应该也是很明确的,但网上网友却给出了不尽相同的答案。有的人说0Ω电阻是50mΩ,还有的人说其实只有20mΩ;有的人说只能过1A电流,还有的人说可以过1.5A……那么,到底是多大呢?下面,我们一步一步来看。一0Ω电阻阻值大小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专门查了一下电阻的标准。根据EN60115-2电阻标准文件记载,0Ω电阻的阻值是0Ω,但也会有偏差。0Ω最大电阻偏差有三种
- 关键字:
电阻 电路设计
- 搭载高电流额定值和坚固的金属条组件,Bourns® AEC-Q200 合规的 Jumper 可让设计师在 PCB 上连接分离的点。2024年2月7日 - 美国柏恩 Bourns 全球知名电源、保护和传感解决方案电子组件领导制造供货商,推出全新 CRF 系列大电流金属条 Jumper。Jumper也称为零欧姆电阻,具有极低阻值,用于连接 PCB 上无法通过印刷线路连接的分隔点。与厚膜 Jumper 相比,Bourns 符合 AEC-Q200 标准的新型大功率 Jumper 具有更大的额定电流和更低
- 关键字:
Bourns 电阻 零欧姆
电阻介绍
常用电阻有碳膜电阻、碳质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和电位器等。表1是几种常用电阻的结构和特点。
大多数电阻上,都标有电阻的数值,这就是电阻的标称阻值。电阻的标称阻值,往往和它的实际阻值不完全相符。有的阻值大一些,有的阻值小一些。电阻的实际阻值和标称阻值的偏差,除以标称阻值所得的百分数,叫做电阻的误差。表2是常用电阻允许误差的等级。
国家规定出一系列的阻值作为产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