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引言现场总线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现场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新型总线系统,它综合...
- 关键字:
现场总线技术 电力系统 通信技术
- 1、电力系统:这些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器设备连接而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2、电力网是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3、电力网的分类:地方电力网、区域电力网、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网。4、电力系统
- 关键字:
电力系统
- 1 前言蓄电池是电力系统中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力系统中二次系统负载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确保保护设备、通信设备、自动装置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可靠工作。因此,如何保证蓄电池组的稳定性和实
- 关键字:
电力系统 密封 铅酸蓄电池
- 现在以一个县的电网为例,这个区域电网的具体情况如:全县面积1520.7平方公里。有110kV电站7座、35kV电站7座。小水电装机容量约为63MW。由于历史原因县网特点是:电网结构不合理、供电可靠性不高;输电线路分支多且长
- 关键字:
电力系统 电压 质量分析
- 摘 要: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从可编程控制器在电力系统智能装置自动检测系统应用出发,介绍自动检测系统设计原理和系统组成,详细介绍 PLC 在本系统功能和具体应用范围,并针对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中出
- 关键字:
可编程控制器 电力系统 智能装置 系统应用
- 摘要: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涉及系统的电压等级、电力网络结构、绝缘水平、通信干扰、接地保护方式和保护整定等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问题。目前,对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多基于以往运行经验
- 关键字:
PSCAD EMTDC 电力系统 中性点
- 一、导论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经济问题。它与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通讯干扰及接地装置等技术密切相关,并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特点,
- 关键字:
电力系统 中性点 接地方式 发展
- 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器是研究现代电网的基础,也是评价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及分析设备故障性质和原因的重要依据。在传统变电站中,录波所采用的方法是将需要采样的各个节点通过硬电缆集中的连接到专用的采集板上,采集板对
- 关键字:
设计 故障 电力系统 为基础 VxWorks
- 1引言在电力系统中,为了保证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重要设备能正常工作,发电厂、变电站均应安装UPS。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对容量要求也越来越大,大容量的UPS都是三相的[1],因此对三相UPS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发
- 关键字:
设计 UPS 三相 电力系统
- 电力系统在周期性负荷扰动的作用下会发生混沌振荡,甚至由此而失去稳定。为抑制这种情况下的混沌振荡,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利用自适应最优控制方法设计了在周期性负荷扰动幅值不确定以及系统参数不确定情况下
- 关键字:
电力系统 混沌控制 渐近稳定 自适应
- 1为什么要使用GPS/北斗时钟同步装置?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的电力行业的时间同步系统的时钟源大都采用美国GPS系统做为主时钟源。 目前,GPS是美国军方控制的军民共用的系统,对全世界开放。我国目前使用的GPS属于免
- 关键字:
GPS 北斗 时钟同步 电力系统
- 21ic智能电网: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和统一配电仍是目前电能生产、输送和分配的主要方式。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和消费模式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得传统互联电力系统面临更大的挑战,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电能生产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独立 电力系统 模式
- 摘要:电力系统监控产品中,模拟量数据流程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ADSP中SPORT及IDMA的模拟量输入接口。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简化数据流程,提高系统效率。
关键词:串行接口AD转换器;S
- 关键字:
SPORT IDMA 接口 电力系统
- 最近十年,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智能的网络系统、智能的交通系统、智能的家居系统;电网的发展也不例外“电网2.0”D智能电网,已是未来电网建设的方向。电力系统的在线监测是未来智能电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
- 关键字:
电力系统 应用 电网 智能 交换机 工业
电力系统介绍
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图1)。
电力系统的出现,使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