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驰昂咨询网站报道,高纯度多晶硅是电子信息产业和光伏太阳能产业最重要的原材料。2008年,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的需求量预计将达7.1万吨,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纯度超过99.9999%,6N)需求约为3.98万吨,约占需求总量的56%。而在生产方面,预计2008年全球高纯多晶硅产量将达到5.2万吨,其中Hemlock、Wacker、REC等七家国际大厂的总产量预计约为4.9万吨,国内厂商可以实现的总产量预计约为1500吨。
由于高纯多晶硅市场呈现严重供不应求的紧张态势,光伏太阳能产业
- 关键字:
多晶硅 光伏太阳能 电子信息产业 西门子 迅天宇
- 在中科院院士王占国教授看来,国内众多多晶硅项目的无序上马,实际上是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王院士讲到,欧美先进的改良西门子工艺已经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多晶硅生产的能耗和环保问题,然而目前这个技术对中国严格封锁。据了解,目前中国多晶硅生产除了中硅等公司在自主研发外,还有利用俄罗斯的多晶硅提纯技术结合引进欧美的设备的厂家;但这些技术与国际先进的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未彻底解决高能耗和环保问题。
如果不采取这种先进的闭环生产方式和优化的工艺路线,那么除造成环境污染外,能耗高,成本高,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取
- 关键字:
多晶硅 中科院 太阳能 电池
- 近几年来,传统能源价格飞速上升,全球变暖等因素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作为其上游的市场表现强劲,多晶硅价格一路上涨。国际国内产能扩张迅速。据统计,全国有近40家的企业宣布多晶硅产业,宣布的总产能接近8万吨,并已有十几家企业开工建设多晶硅生产线。但是,由于国外一直在多晶硅领域才与封锁,我国的多晶硅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缺乏,生产成本高,产品待提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
一、多晶硅行业周期性强,太阳能光伏产业引发多晶硅项目投资热潮
根据应用领域,多晶硅主要分成电子级(EG纯
- 关键字:
多晶硅 单晶硅 太阳能
-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高油价时代,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沉重,新能源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永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几乎全部转换自太阳能,因此太阳能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能源形式。从现代科技的发展来看,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有可能决定着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
光伏行业需求旺盛
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的一种利
- 关键字:
光伏 多晶硅
- 上海科技头脑与河南当地资源成功嫁接,打通了国内太阳能产业一大瓶颈。记者获悉,沪豫共建企业基于上海自主研发的物理提纯法,产出99.9999%以上纯度的太阳能电池硅产品,电耗和水耗分别只有“西门子化学法”的1/3和1/10,不仅使我国有了太阳能基础材料的高地,还首次实现了对日、德等原进口国的出口,确立了在国际光伏产业链上的地位。
太阳能是全世界的“朝阳产业”。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由目
- 关键字:
多晶硅
-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
多晶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按纯度要求不同,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其中,用于电子级多晶硅占55%左右,太阳能级多晶硅占45%,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需求量的增长速度高于
- 关键字:
多晶硅
- 来自最新一期多晶硅现货市场的消息显示,太阳能多晶硅成交价有望创下每公斤450美元的新高,这较之去年12月现货最高价每公斤400美元又攀上一个台阶。
这使得国内多晶硅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在近期均获得不菲的涨幅,其中包括川投能源、天威保变、江苏阳光和南玻A等公司。
供需矛盾造成全球多晶硅价格暴涨
以2006年的经验数据对应计算,每生产1兆瓦太阳电池所需太阳能多晶硅10克,2006年全球共需太阳能多晶硅2.5万吨。按照太阳能电池近5年来的复合增长率35%计算,2007年全球共需太阳能多晶硅3
- 关键字:
多晶硅
- 2008年2月24日,来自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百余名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云集四川乐山五通桥参加通威股份的调研会。当天,通威股份(600438.SH)董事长刘汉元宣布该公司开始进军多晶硅行业,并公布了一个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产能计划。国内“淘硅热”全面升级。
据统计,随着国际上多晶硅价格的一路上涨,目前国内有近50家公司在进军多晶硅行业,到2010年的计划产能将达10万吨以上,可预见产能也超过3万吨。而具有垄断优势和技术封锁的国际市场上的前六大公司,到2010年的扩产计划仅不到5万
- 关键字:
多晶硅
- 来自最新一期多晶硅现货市场的消息显示,太阳能多晶硅成交价有望创下每公斤450美元的新高,这较之去年12月现货最高价每公斤400美元又攀上一个台阶。
这使得国内多晶硅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在近期均获得不菲的涨幅,其中包括川投能源、天威保变、江苏阳光和南玻A等公司。
供需矛盾造成全球多晶硅价格暴涨
以2006年的经验数据对应计算,每生产1兆瓦太阳电池所需太阳能多晶硅10克,2006年全球共需太阳能多晶硅2.5万吨。按照太阳能电池近5年来的复合增长率35%计算,2007年全球共需太阳能多晶硅3
- 关键字:
多晶硅
- 回首2007年中国光伏产业,预言中的“冬天”似乎并未到来。
我国的光伏产业无疑是世界光伏业的异数。没有上游原料的产出,缺少本国市场的支撑,但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却超越美国,仅排在日本、德国之后,而且还诞生了像无锡尚德这样的世界级光伏企业。
几年前,几乎是施正荣一人就打响了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国内众多企业开始豪赌太阳能。在国外的巨大需求和令人瞠目的利润刺激下,国内大量企业争先恐后地上马多晶硅项目,各地政府更是为之摇旗呐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的&ldquo
- 关键字:
多晶硅
- 一直以来掣肘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原料瓶颈或许将在两年后被打破。瑞银集团能源分析师陈金崇昨天在上海表示,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将达到目前的三倍,而中国在太阳能领域将成为全球的一个领导者。
“当前太阳能产业发展主要受到多晶硅高成本的制约。但我们预计,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的产能将达到现在的三倍。”陈金崇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新增产能中有相当一块来自中国。陈金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预计在三年左右时间内,中国将会建立起大规模的多晶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
-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多晶硅引起了市场的充分关注。在市场缺口加大、价格不断上扬的刺激下,国内又一次涌现出投资多晶硅项目热潮。在这场新能源发展的战略中,天威保变、川投能源、特变电工等上市公司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
然而,就在国内企业看好太阳能这块蛋糕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却对中国兴起的又一波多晶硅热提出了异议。近段时间以来,在美国上市的国内新能源企业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一个月内跌幅均达40%和50%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的紧缺对企业投资多晶硅产生了足够吸引力,但在大量产能上马的情况下,未来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 光伏
- 一直以来掣肘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原料瓶颈或许将在两年后被打破。瑞银集团能源分析师陈金崇昨天在上海表示,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将达到目前的三倍,而中国在太阳能领域将成为全球的一个领导者。
“当前太阳能产业发展主要受到多晶硅高成本的制约。但我们预计,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的产能将达到现在的三倍。”陈金崇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新增产能中有相当一块来自中国。陈金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预计在三年左右时间内,中国将会建立起大规模的多晶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 电池
- 1月14日,中电科技集团第48研究所推出以多晶硅铸锭炉为代表的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太阳能光伏装备产品。
记者了解到,该系列多晶硅铸锭炉一次可铸锭240kg-270kg,晶体生长速率、炉内真空度、单炉能耗等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指标。
48所所长唐景庭介绍说,48所在2006年电子发展基金中通过竞标获得200万元经费支持用于研发多晶硅铸锭炉。多晶硅铸锭炉项目立项后,48所克服重重困难,设备安装调试一次成功,铸造出的硅锭晶体结构和电学特性全部优良,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完成
- 关键字:
多晶硅 光伏 太阳能 模拟IC 电源
- 2004年开始的太阳能热潮带来对上游材料多晶硅需求的爆发增长,其价格涨幅与盈利能力均大大超过下游的电池片、硅片等环节;而由于行业的高门槛,一直以来,行业基本由传统大厂所把持.
以新光硅业为代表的国内多晶硅厂商目前已经开始了中国多晶硅的突围之旅,而分析传统多晶硅大厂的情况无疑对我们深入认识行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趋势和未来技术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六大多晶硅厂(Wacker、HSC、MEMC、Tokuyama、SGS、ASiMI)的分析,我们发现境外大厂扩产主要集中在2008年底和2010
- 关键字:
太阳能 多晶硅 半导体材料
多晶硅介绍
多晶硅(Polysilicon)是生产单晶硅的直接原料,是当代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光电转换等半导体器件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
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商有Hemlock Semiconductor、瓦克集团(Wacker Chemie)、REC、日本德山公司(TOKUYAMA)、MEMC、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以及一些中国的一些比较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