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晶硅因用于新能源光伏产业而名声大噪。它曾经创造的财富神话更是吸引了大量企业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然而面对副产物四氯化硅的处理难题,多晶硅企业正骑虎难下:不处理的话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因资源浪费生产成本也会增加;处理的话暂时又没有令人满意的稳定可靠的技术作支撑。
四氯化硅到底能否被资源化利用?目前的困难究竟是“拦路虎”还是“纸老虎”?利用2010年四氯化硅资源化技术研讨会的机会,CCIN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副产品成了企业命门
四川新光硅
- 关键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四氯化硅
- 近期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倾向,新能源发展过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当前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形势如何?“过剩”的原因是什么?
新能源过剩是节点过剩
新能源产业链的建设一般分3个环节:研发、设备制造和利用。一般而言,新能源产能不应该过剩,因为新能源的利用应该是越多越好,目前所谓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设备制造过剩,是产业链节点过剩。现状是,设备制造投入过多,研发和利用方面投入较少。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研发的回报时间过长,导致早期企业和地方政府对研发
- 关键字:
新能源 多晶硅
- 由于大陆多晶硅大厂2011年每公斤生产成本可望降至约35美元,届时现货市场报价亦将跟著逼近该水位,然许多大陆小规模或新进多晶硅业者成本恐难达到该水位,预估届时恐将面临生存保卫战。
根据Bernreuter Research近期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多晶硅市场供给端成长快速,导致涨价困难,2010年多晶硅现货价约维持每公斤40~50美元,预期2011年底或更早,大陆多晶硅业者可望透过大量量产,使得多晶硅每公斤生产成本达到35美元,届时料源现货市场价格亦将落在该成本价附近,将威胁到产能不具规模经济或新加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电池
- 4月12日,陈庆文(化名)在太湖旁边一个僻静的茶楼里,与外部投资者就多晶硅项目进行商谈。陈庆文的多晶硅设备工厂在江苏,规模约百人,年利润在1000万元左右。
不过,一如当日下午阴沉的天气,即使对方提出的条件“非常好”,陈庆文也没兴奋起来。因为,“38号文还在,我无法兴奋起来。现在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做生产多晶硅的设备。”
陈庆文所指的38号文,正是2009年9月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
- 2010年上半国际多晶硅价格约每公斤50~55美元,贴近诸多新多晶硅厂的生产成本价,大陆多晶硅业者认为,该价格水位将促使大陆太阳能多晶硅市场持续运作淘汰赛;不过大陆自制的多晶硅仍缺,大厂持续加码扩产是必然趋势。
受惠于终端需求强劲影响,2010年上半国际多晶硅价格稳定维持在每公斤50~55美元,而大陆市场自制多晶硅价格第1季每公斤约人民币395元、第2季报价已调涨至人民币420~430元,调升幅度约 8%,主因供不应求。
大陆一线多晶硅业者表示,大陆2010年第1季多晶硅的进口量年增率达6
- 关键字:
Hemlock 多晶硅
- 近日,保利协鑫总裁朱共山表示,公司在太阳能领域主要的2个经营发展方向为专业太阳能料源供应者及电厂经营者,另外,2010年公司多晶硅年产量将达1.7万吨。
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保利协鑫生产多晶硅7454吨,分季度来看,一季度,保利协鑫多晶硅产量为1086吨,二季度为1180吨,三季度为1993吨,四季度产量则达到3195吨的峰值。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指出,2009年保利协鑫多晶硅产量达7454吨,占全国总产
- 关键字:
太阳能 多晶硅
- 友达日前宣布与日本东芝移动显示公司(TMD)签署一份备忘录,将收购TMD位于新加坡的子公司AFPD面板工厂,瑞士信贷证券认为,此桩并购案将为友达增加LTPS(多晶硅)产能以提升高阶NB急智能型手机的显示屏市占率,并且友达也将取得东芝在LTPS及OLED(发光二极管)的智慧财产权,将可巩固友达在中小尺寸面板的领导地位。
瑞信证券指出,尽管友达目前为中小型面板的龙头,不过新奇美已积极抢攻市占率,预期友达透过此桩并购将可维持其领导地位,估计东芝新加坡面板厂月产能约 45000片,而友达目前LTPS月产
- 关键字:
友达 面板 多晶硅
- 部委对多晶硅门槛准入标准无法达成一致,使得标准迟迟无法推出。此背景下,工信部为推动多晶硅产业的发展正拟推出多晶硅产业化招标。
发改委与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的争议焦点在多晶硅电耗指标。发改委要求还原电耗60千瓦时/千克,但工信部、科技部认为应定在80千瓦时/千克,双方难以协调,因此标准难以出台。
2010年3月29日,国内首个千吨示范项目拥有者四川新光硅业总工程师张惠国向本报记者表示,还原电耗标准合理水平在80千瓦时/千克,但国内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江苏中能总经理蒋文武称,“60千
- 关键字:
新能源 多晶硅
- 机遇与挑战:
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
进口多晶硅价跌量增
外资主导太阳能产业
市场数据:
1-2月江苏口岸进口多晶硅1752吨,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1.3倍
南京海关向本报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江苏口岸多晶硅进口大幅飙升。
2010年1-2月,江苏口岸进口多晶硅1752吨,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1.3倍;进口平均价格为48.2美元/千克,下跌30.7%。
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南京海关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外低价多晶硅的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王勃华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上表示,光伏领域也要调结构并防范产能过剩等问题。他同时透露,业界关注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有望在近期出台。
对光伏产业的前景,王勃华持乐观态度。但他同时指出,国内多晶硅行业仍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出于调结构的考虑,近期国家可能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从而使得太阳级硅行业更加健康发展。
据了解,《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主要内容涉及布局、能耗、环保、监督等多方面。其中,在产业布局方面,《准入标准》要求企业
- 关键字:
多晶硅 光伏
- 南京海关向本报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江苏口岸多晶硅进口大幅飙升。
2010年1-2月,江苏口岸进口多晶硅1752吨,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1.3倍;进口平均价格为48.2美元/千克,下跌30.7%。
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南京海关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外低价多晶硅的大量涌进,将严重冲击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的太阳能产业。2009年,江苏太阳能光伏产业占全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70%。
进口多晶硅价跌量增
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江苏等东部沿海省市纷纷将太阳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电池
- 3月17日,南京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江苏口岸多晶硅进口大幅飙升。
2010年1-2月,江苏口岸进口多晶硅1752吨,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1.3倍;进口平均价格为48.2美元/千克,下跌30.7%。
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南京海关分析人士表示,国外低价多晶硅的大量涌进,将严重冲击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的太阳能产业。2009年,江苏太阳能光伏产业占全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70%。
进口多晶硅价跌量增
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江苏等东部沿海省市纷纷将太阳能产业定
- 关键字:
多晶硅 光伏
- 3月17日,南京海关向本报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江苏口岸多晶硅进口大幅飙升。
2010年1-2月,江苏口岸进口多晶硅1752吨,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1.3倍;进口平均价格为48.2美元/千克,下跌30.7%。
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南京海关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外低价多晶硅的大量涌进,将严重冲击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的太阳能产业。2009年,江苏太阳能光伏产业占全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70%。
进口多晶硅价跌量增
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江苏等东部沿海省
- 关键字:
多晶硅 光伏
- 国际太阳能市场研究咨询公司Solarbuzz(该公司近日由NPD集团收购)新出炉的报告中指出,2009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安装量达6.43GW,相比2008年增长6%。据公司称,这一安装量创造了新纪录,全球收益达380亿美元。欧洲地区三大市场分别为德国、意大利及捷克共和国,安装量达4.07GW。2009年欧洲国家共安装4.75GW,占全球需求量的74%。美国为2009年第三大市场,安装量增加36%至385MW;日本安装量提高109%,位列第四。
2009年太阳能光伏市场增长6%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电池
- 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谈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并对多晶硅国内供需状况做了评析。
刘汉元:短期受金融危机和前期大量投资的影响,可能有短期的过剩。长期甚至从中期角度来讲,说它过剩可以说是非常不科学,不严谨或者不实事求是的,未来发展空间认识有问题。原来的几万吨的消耗主要是基于历史上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这部分核心材料的需要,每年停留在3万吨、5万吨,过去几十年基本是靠提高集成度来增加生产产品数量,绝对的多晶硅消耗基本上增长量都不太多,但进入规模化适当良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
多晶硅介绍
多晶硅(Polysilicon)是生产单晶硅的直接原料,是当代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光电转换等半导体器件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
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商有Hemlock Semiconductor、瓦克集团(Wacker Chemie)、REC、日本德山公司(TOKUYAMA)、MEMC、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以及一些中国的一些比较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