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Broadcom(博通)公司(Nasdaq:BRCM)今天推出下一代65nm单片交换机芯片系列StrataXGS® 4。这个新的产品系列使设备制造商能够以单一高密度系统同时满足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和企业市场在成本、功耗、性能和可扩展性需求,这些都需要使用商用芯片解决方案。
Broadcom公司第四代StrataXGS架构采用低功率、65nm CMOS工艺技术制造,以实现数据中心3.0应用必需的可扩展性、企业网络必需的安全性以及实施下一代服务提供商网
- 关键字:
Broadcom StrataXGS®4 交换机
-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发表的“亚太地区每季度无线局域网设备跟踪报告”称,2007年上半年中国无线局域网设备市场的销售收入为5853万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51.4%。无线接入点(包括单独的接入点和无线路由器)的销售收入为3686万美元,继续在这个市场占统治地位。无线交换机和无线网状网络设备的销售收入分别是874万美元和900万美元。无线网络是配置出货量为383万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0.5%。
IDC预测,中国无线局域网设备市场2007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328亿美元。2011年的销售收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无线局域网 宽带 交换机 无线网络
- Broadcom(博通)公司(Nasdaq:BRCM)今天宣布,推出具有240Gb多层交换能力的单芯片万兆以太网交换机芯片。Broadcom公司的新型芯片利用65纳米工艺实现业内最低功耗,最终使“绿色”数据中心得以实现。数据中心承载着所有网络内容和重要的商业资产,正因如此,万兆以太网联通性对于满足容量需求至关重要。Broadcom公司新的万兆以太网交换芯片以更低的功耗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更高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其可以在低功耗运行状态下为Web2.0、在线视频点播、社交网络和互动游戏中的多媒体内容引起的用户数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Broadcom 交换机 芯片 通信基础
- 展望2008,人们开始期待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十大信息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当数以下四种:绿色IT、统一通信、虚拟化和mashup。
任何一位称职的IT高层管理人员都必须认真审视这些信息。
业界分析人士透彻分析了2008年具有战略性的十大信息技术,这些技术日益激励着IT高管考量不实行各种技术所带来的危险性。如果其竞争对手掌握了其中的一项技术,而你却未握有此项技术,那在发展战略上你就将处于劣势。
绿色IT
鉴于种种原因,绿色IT技术的作用更显突出。这些原因包括对环境破坏的了解日益增
- 关键字:
消费电子 IT 存储器 交换机 消费电子
- 由于电脑数量猛增,学校的用电量急剧增加导致经常跳闸。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UPS电源,为交换机和调制解调器供电,省去了突然断电的苦恼,其原理如附图所示。 开始时,笔者因受一些廉价万能手机充电器的影响,并未设置恒流部分(虚线框内)。两组手机电池靠继电器K1、K2并联充电,串联放电,使电压达到交换机使用的6~12V电压。当外部电源接通且电池电压未达到4.2V时,TL431的K极呈高阻抗,R1、T1、T2为电池提供恒定的电流,同时外部12V电压经D1直接提供给交换机。当电池电压达到4.2V时,由于。TL431的作用
- 关键字:
调制解调器 交换机 UPS
- 2007年,中兴通讯入选“影响中国十佳上市公司”。
- 关键字:
中兴通讯 交换机
- Tundra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华为)的供应商, 为该公司提供 Serial RapidIO® 交换机,支持其下一代产品系统的建设。 华为选择 Tundra 旨在加速客户产品上市时间的串行 RapidIO 交换机,原因在于该解决方案能在满足华为集成诸多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华为 交换机 Tundra 无线 通信
- 一看到这个题目,可能读者朋友们不屑一顾:交换机还有什么组网方式可谈?不外乎就是将它与用户计算机相连就行了。当然,那是针对交换机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而言,一些高层交换机如三层交换、网管型的产品,在组网结构方面就没这么简单了。
三层路由
通常,普通的交换机只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路由器则工作在网络层。而功能强大的三层交换机可同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并根据MAC地址或IP地址转发数据包。但是要注意到三层交换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因为它主要是为了实现处于两个不同子网的Vlan进行通讯,而不是用来
-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交换机 组网结构 无线 通信
- 2005年,大中型企业网升级与新网建设主要以万兆为骨干、干兆为接入,而原来的百兆接入份额不断下降。从产品结构上看,2005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中,高端交换机端口的总量为287.6万端口,占总销量的14%;中低端交换机的销售量为1767.9万端口,占总销量的86%。与2004年相比, 2005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高端交换机销售量增长了20%,中低端交换机增长了11.2%。总体来看,2005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特征为:千兆交换机成为市场主要推动力,网络安全备受关注。
2006年-2010年,中国以
- 关键字:
交换机 通讯 网络 无线 以太网
- 在当前的三层以太网交换设备中,报文的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主要由交换芯片和网络处理器完成,CPU基本上不参与交换和路由过程,主要完成管理和控制交换芯片的功能[1]。
在这种情况下,CPU的负载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协议的定时驱动、用户的配置驱动、外部事件的驱动。其中,外部事件的驱动最为随机,无法预料。典型的外部事件包括端口的连接/断开(Up/Down),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消息的上报(包括学习、老化、迁移等),CPU通过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收到包,CPU通过DMA发包等。
在以上所列的外部事件
- 关键字:
交换机 收发包 通讯 网络 无线
- 一、概述
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
- 关键字:
交换机 通讯 网络 无线
- 据市场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全球IP多媒体子系统(IMS)市场将以很快的速度增长到下一个十年,为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带来丰厚的收入机会。 IP多媒体子系统市场主要包括软交换机和媒体网关。 这篇报告预测称,到2012年,全球IP多媒体子系统市场的销售收入将从2005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126亿美元。IT多媒体子系统技术实现的大量的新服务(如VoIP)以及运营商希望在推出新的服务的同时不中
- 关键字:
06回顾 IMS VoIP 多媒体 交换机 网关 网络
- 网络互联、无限接入和多种协议使网络变得复杂而难以维护,因此及时发现网络问题并加以有效维护逐渐成为网络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流量分析仪(例如Fluke F69X系列)是一种通过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及时发现网络问题的有效测试工具。
流量分析仪概述
流量分析仪(Traffic Analyzers),例如Fluke F69X系列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软件部分流量和交换流量管理器(Traffic Flow/Switch Flow Manager)可以和硬件部分网络分析仪(Traffic Analyzer)配合或单
- 关键字:
交换机 流量分析仪 通讯 网络 无线
- 我们知道,传统的局域网Ethernet使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在CSMA/CD网络中,节点可以在它们有数据需要发送的任何时候使用网络。在节点传输数据之前,它进行"监听"以了解网络是否很繁忙。如果不是,则节点开始传送数据。如果网络正在使用,则节点等待。如果两个节点进行监听,没有听到任何东西,而开始同时使用线路,则会出现冲突。在发送数据时,它如果使用广播地址,那么在此网段上的所有PC都将收到数据包,这样一来如果该网段PC众多,很容易引起广播风暴。而冲突和广播风暴
- 关键字:
交换机 通讯 网络 无线 虚拟局域网
- 许多新型的Client/Server应用程序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传统 的共享式网络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也就推动了局域网交换机的出现。 1、交换机的定义 局域网交换机拥有许多端口,每个端口有自己的专用带宽,并且可以连接不同的网段。交换机各个端口之间的通信是同时的、并行的,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吞吐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每个端口还可以只连接一个设备。 为了实现交换机之间的互连或与高档服务器的连接,局域网交换机一般拥有一个或几个高速端口,如100M以太网端口、FDDI端口
- 关键字:
交换机 通讯 网络 无线
交换机介绍
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我们以前介绍过的HUB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