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日经新闻(Nikkei)报道,中国半导体厂商(不含晶圆代工厂)的营收在2024年达到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但这一增速仍低于全球半导体市场25%的整体增长率。全球市场份额也从2023年的4.1%下降至2024年的3.9%。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限制的持续升级。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主要依赖28纳米及以上制程技术的成熟芯片生产,而生成式AI所需的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仍无法实现自主供应。中芯国际虽已实现7纳米制程,但这一技术节点仍无法满足生成式AI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例如,NV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制程技术 生成式AI
- 自证监会6月发布“科创板八条”后,国内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迎来了新的契机。一国内半导体并购案+2继芯联集成和纳芯微之后,近日,国内半导体产业又宣布了2起并购案:半导体零部件厂商富创精密拟不超过8亿元收购亦盛精密100%股权,电源管理芯片及信号链芯片厂商希荻微拟收购韩国芯片设计公司Zinitix 30.91%的股权。其中,沈阳富创精密公告显示,拟收购公司实际控制人郑广文、公司第一大股东沈阳先进、北京亦芯等8名交易对方持有的亦盛精密100%股权。富创精密表示,预计交易金额不超过8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亦盛精密将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 美国持续对中国大陆进行科技封锁,但有韩媒指出,与最初预期不同,这并未削弱中国产业竞争力,称中国不仅在智慧手机和显示器领域展示出实力,在半导体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正紧追韩国相关产业。「韩国智慧手机和显示器输给中国……(韩国)只剩下半导体产业了」,大陆环球网引述,韩国《亚洲时报》2日以此为题报导称,随着中国在电子和IT产业影响力扩大,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力已「大幅下降」。报导引述业界消息称,目前,在中国智慧手机市场上,韩国品牌已经大幅落后于中国本土品牌。有数据显示,今年第1季,韩国三星在中国折迭手机市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OLED
- 2022 年下半年至 2023 年上半年,全球和中国半导体产业下行周期状态显现,众多公司的营业收入出现明显的下滑。不过这一情况似乎在 2023 年中旬逐步迎来好转。近日各半导体公司陆陆续续交出 Q3 答卷,或许从中可以一窥半导体行业复苏迹象。Q3 财报密集出炉在半导纵横记者统计的 60 家半导体公司中,有 34 家公司的 Q3 营收实现同比增长,43 家公司实现环比增长。其中同比涨幅超过 50% 的公司有:力合微、中微半导体、艾为电子、卓胜微、力芯微、晶华微、江波龙等。从赛道整体来看,设备、MCU、存储、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前三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稳步恢复,行业出口分化明显,生产效益逐步回升,投资平稳增长,地区间营收差异较大。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增速较 1—8 月份提高 0.5 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低 2.6 个和 0.5 个百分点。9 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5%。前三季度,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 10.94 亿台,同比增长 0.8%,其中智能手机产量 7.92 亿台,同比下降 6.1%;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 2.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 美国商务部祭出新禁令,禁止对中国出口3奈米以下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对此研调机构集邦认为,在没有美系EDA工具的支持下,中国IC设计业从芯片设计初期、乃至于后端的系统设计,都将陷入发展困境,恐将影响中国半导体长远的发展。在美国商务部祭出禁止对中国出口3奈米制程以下的EDA工具后,集邦指出,中国即使在本次限制生效前大量采购EDA取得授权,之后软件也需连网回原厂进行授权(License)更新才能使用,对此美国可以确实进行管制。虽然短期内中国IC设计业还没有使用更先进的GAA(环绕闸极技术)EDA需求
- 关键字:
EDA 中国半导体
- 2022年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持续动荡,近来消费类电子下行周期导致全球半导体企业库存增加,营收增速放缓。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突破技术封锁,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仍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半导体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力求自给自足疫情催生了全球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移动医疗等领域产品的大幅增长和创新发展,丰富多样的终端应用正向促进了芯片设计公司的多样性发展,以及晶圆厂的产能扩张和更新迭代。据调研机构IC
insights发布的报告显示,继 2021 年激增 36% 之后,预计2022年半导体行业资本
- 关键字:
奎芯科技 Chiplet 中国半导体
- 虽然俄罗斯被全面禁运,空出了一个不小的半导体元器件市场,但这对目前的中国半导体企业来说,真的不是抢占市场空缺的机会,甚至可能成为被人针对的把柄。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 近日有韩国媒体援引美国半导体协会报告指出,到2024年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总销售额将达到116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将从2020年的9%上升到17%,年复合增长率达30%。数据显示,在外部经济环境压力下,中国半导体产业仍持续成长。这一点引起美国和韩国的担忧。不同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成长,美国半导体产业2015年市占率约50%,到2024年却会降低到40%以下。目前中国总计有28座半导体工厂正在建设,投资金额达260亿美元。中国半导体企业与政府合作无间,共同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 这张图笔者很早就见到过,截止目前这个格局也并未有多大改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三点结论:一是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主要还是国外垄断,尤其是美国,日本(ASML其实背后也是美国)除了中微有点份额,其余份额很少;二是半导体设备主要市场还是在光刻机,蚀刻为主的前道设备,这些我们影响的国产化还很少;三是表里面没有体现制程的信息,其实结合制程看,越高阶约明显,我们的国产化还是在90nm以后居多。排名前四位的公司依次是荷兰ASML公司、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日本东京电子公司和美国Lam,合计占该行业收入的65%。他们提供最先进和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半导体制造 国产化
- 这是IC insights去年12月底公布的数据。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大陆的晶圆总产量已经达到318万片,仅次于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位列第四。仔细看,日本其实只比中国大陆多10万片,而且,没有40~20nm这一段制程,很显然2021年从中国大陆目前公布的扩产情况,我们一定会在产能上整体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同时,明显较日本更加全面一些。从先进制程(<10nm)的情况看,中国台湾和韩国仍然属于业界领头羊,尤其是台积电和三星。我们在这块要超越,需要一些时间。北美、欧洲等地方情况和我们差不多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半导体制造
- 尺寸越小,价格越高的晶体,去年突然变得不可求,成为市场的热门商品,被视为国家战略资源。疫情的流行和极端气候等突发事件,各行各业都逃不过这个晶片慌不足,引起了供应链安全的担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芯片争夺战也开始拉响。卦哥家财经认为全球半导体业务将首先进入两个押注阶段,平行供应链将逐步形成。2028年左右,中经济将超过美国,更多的全球企业(尤其是全球资本)将在中国押宝,资本主导的半导体产业链将再次与中国融合,到时候全世界的芯片问题才能可以稳定。但半导体行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行业,研发和生产需要巨大的投资。例如,
- 关键字:
芯片投资 中国半导体
- 中商情报网讯: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大功率电源转换等领域都有应用,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当中的核心单元都和半导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我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占比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129.1亿美元,相较2018年有所下降,但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比重逐年增长。2019年占比达22.40%,较2018年增长2.09个百分点。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50亿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 发现有读者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各国(地区)发展态势不太清楚,这里本文介绍下。下面这张图来自IC Insights 官网,是按照各国(地区)的芯片企业的营收,进行了一个全球份额的排名。注意这里说的是芯片设计企业,也就是英特尔,博通,高通,三星,SK海力士,海思,索尼,联发科之类,包括了Fabless(无工厂,纯设计)和IDM(设计制造一体化)企业。纯芯片制造类的企业,包括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中芯国际之类是不算在里面的。可以理解成就是智能手机的苹果,三星,华为,小米, OPPO, VIVO的品牌份额排名,上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 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的进程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主业延伸或并购参与到半导体的细分领域中。4月18日,主营磷化工的兴发集团(600141.SH)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8亿元,主要投资于6万吨/年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化学品项目、3万吨/年电子级磷酸技术改造项目。这是上市公司将自身产品延伸到半导体领域的典型案例。还有许多上市公司都显示出了参与半导体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其中,石英玻璃和复合材料制品制造商菲利华(300395.SZ)已是国内首家具备生产G8代大尺寸光掩膜板基材的生产企业,还
- 关键字:
中国半导体 国产化率
中国半导体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中国半导体!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中国半导体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中国半导体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