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宣布已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采用2纳米 (nm) 规格纳米片技术的芯片,这标志着 IBM 在半导体设计和工艺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一直以来,半导体在众多领域内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计算机、家用电器、通信设备、运输系统、关键基础设施等等。IBM 研发的新型2纳米芯片技术可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与目前先进的7纳米节点芯片相比,这项技术预计可使芯片的性能提升45%,能耗降低75%。IBM 介绍了这款先进的2纳米芯片的应用前景,包括:· 使手机电池续航时间增至之前四倍,只需
关键字:
IBM 2nm芯片 半导体
在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半导体销量情况如何?市场调研机构IDC对此作出了解答。根据该机构最近发布的半导体应用预测报告,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仍然有4640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而2021年全球销售额预计会达到5220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在手机半导体市场,IDC预计,2021年手机半导体销售额将会增长23.3%,达到1470亿美元。同时,该机构还预测,2021年5G手机将会占到所有手机出货的34%,5G手机半导体将会占到整个市场营收的三分之二。而在PC半导体市场上,IDC认为今年这一
关键字:
半导体
全球缺芯的问题愈演愈烈,牵涉的范围也从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逐渐蔓延至多个行业,高盛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已有多达169个行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响,包括家电产品、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啤酒生产等。为何这些看起来与芯片毫无相关的行业会受到“牵连”?多个行业缺货,是否会反过来对芯片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缺芯危机蔓延,美国将损失13585亿!急忙找来19家企业合作 行业是否会受到芯片短缺的“牵连”,与产品本身是否包含芯片无关,而是与在芯片上的花费有关。按照高盛的报告,那些在芯片上花费超过行业GDP1%的
关键字:
全球缺芯 半导体
半导体产业协会(SIA)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了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环比也增长3.6%。一季度全球半导体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231亿美元,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个月的销售额达到了410亿美元。从SIA公布的数据来看,至少在3月份,全球半导体产品的销售额是达到了410亿美元。从半导体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全球半导体产品1231亿美元的销售额,也超过了2018年三季度的1227亿美元,创下了新高。
关键字:
半导体
半导体产业已经形成一条庞大的国际产业链,各地区分工合作。材料供应主要有日本、美国,IC设计领域由美国掌控,设备有日本、美国、欧洲三足鼎立,芯片制造则由中国的台湾岛和韩国主导,特别是最先进的5纳米制程技术由台积电和三星垄断。但如今美国却有意改变现状,自己也要主导芯片制造,一旦真的这样做,就等于整条半导体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处于美国的掌控之下了。起因嘛,和中国有关,主要是从2019年开始,美国一步一步地断供导致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国际半导体的供应。中国的科技业赫然发现,原来美国已经让这条供应链变
关键字:
台积电 半导体 供应链
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半导体产业链今年大爆发,台积电、联发科等从加薪、奖金、分红,到最近陆续推出的限制员工权利新股(RSA),大手笔犒赏员工。业界预计,今年半导体业员工总薪资有望到达近年巅峰。IT之家了解到,报道指出,联发科最早推出 RSA 制度。联发科今年营运大好,员工限制型股票的价值上涨不少。业界预计,联发科一级主管年薪过去约在 600 万元新台币(约 139.2 万元人民币)左右,今年加薪、奖金、分红、RSA 百花齐放,薪资水准有望提升很多。
关键字:
半导体
“目前,我们的芯片产能预订已经排到了今年三季度之后,整年应该都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华润微(688396.SH)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咨询时如此表示。华润微是国内做芯片全产业链的一家企业,从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目前的产品主要供应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部分产品已经涨价,后续根据市场和工艺的紧张程度,还会继续进行调整。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2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395.88亿美元,同比增速达14.66%。其中中国市场13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91%。这段时
关键字:
全球缺芯 半导体
4月28日消息去年有消息称华为正在面向全球招聘大量集成电路人才,其中海思部门更是直接给人才提供高薪以及更多的资源、平台等等,来进一步吸引更多芯片人才加盟。 数码博主@手机晶片达人今日透露,华为最近也开始招聘一些半导体设备的研发人员,似乎是在预示什么。 虽然他没有透露具体内容,但大部分网友开始联想,纷纷猜测是光刻机,例如他博文下面就有人评论称“光刻机现在真的是华为刚需”,但目前并无任何证据表明华为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硬件研发。 IT之家查询发现,目前华为海思在各大平台的招聘通告大都是侧向与芯片设计方
关键字:
华为 半导体 光刻机
临近上市公司年报季尾声,半导体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2020年危机并存,半导体行业脱颖而出,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抗压性和韧性。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884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3778.4亿元,同比增长23%;制造业销售额为2560.1亿元,同比增长19%;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509.5亿元,同比增长7%。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全国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增加值同比增长62%。《英才》记者选取半导体上市公司中,年报和一季报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等指标突
关键字:
半导体 年报
据美媒Politico报道,荷兰光刻机制造商、行业巨头ASML的总裁温宁克日前表示,美国针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禁令伤害了欧洲半导体行业,“15年之内,中国将有能力制造所有产品。到那时,欧洲供应商的中国市场将会消失。” (图说:ASML总裁温宁克。图/EFE/EPA)温宁克说,欧盟不应根据美国战略而限制高端技术向中国出口,这样会加速帮助中国实现“科技自主”。近年来,随着美国对中兴通讯、华为以及众多中国高科技公司的打压,欧洲一些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和产品未获得美国许可,无法出口给中国。这种针对中国的“卡脖子”做法也
关键字:
半导体 集成电路
4月20日,“深惠合作、共赢湾区”深圳-惠州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交流会顺利举行。在集中签约环节,投资30亿元的TCL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项目上台签约。4月23日,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30亿元的TCL电子信息及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基地项目上台签约。从广东惠州,到河北廊坊,TCL不断扩大领地。再加上此前收购中环电子、苏州三星等举措,TCL的半导体帝国初步建立。一路“折腾”,一路成长的TCL不知不觉,TCL已经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进化。2021年,TCL将迎来成立40周年。在这40年时间里
关键字:
TCL 半导体
4月26日晚间消息,据报道,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台积电将在内地投资28亿美元,以提高汽车用半导体的产量。报道称,台积电规划在中国大陆南京厂建置月产4万片的28nm产能,新产能预计2022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开出,2023年中达到月产4万片规模。台积电曾表示,为满足结构性需求的增加,并且因应从车用芯片短缺开始扩及整个全球供应的挑战,临时董事会核准28.87亿美元资本预算,折合新台币793亿9250万元,以建设成熟制程产能。这将是台积电自2015年以来,首次在内地投资。
关键字:
台积电 南京 半导体
芯片制造商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来缓解“芯”荒问题,包括改变制造流程来增加供应、向竞争对手开放剩余产能、审核客户订单以防止囤积和调换生产线等。即便如此,传来的消息依旧令人沮丧,据行业高管称,没有快速的解决办法,短缺很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芯片短缺问题似乎陷入了一个僵局:一时半会儿不会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所有人都只能等。芯片制造商的高管们表示,他们只能从现有工厂增加增量提升产能。由于制造半导体所需设备和空间的规模和复杂性,建设一个新的制造工厂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对于某些使用芯片的行业来说,这可能会影响
关键字:
芯片荒 半导体
1垄断1985年的一天,英特尔老板格鲁夫迷茫地望着窗外公园里的摩天轮,向身后的CEO摩尔问:“如果我们被踢出董事会,他们找个新CEO,你觉得他会怎么做?”摩尔答到:“放弃存储器的生意。”格罗夫眼前一亮:“那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做?”从这一刻开始,英特尔彻底告别了曾经让自己光芒万丈的存储器市场。在此之前,英特尔几乎就是存储器的代名词,但在日本公司低价策略的强力围攻下,这家半导体巨头业绩全线下滑,最惨时居然一张订单都没拿到,走到濒死边缘。然而,公司的管理层不愿接受输给日本的结果,惰性、迷茫、失落,笼罩着整间公司。
关键字:
半导体
全球半导体短缺,已传导至上游供应商。诸如台积电、联华电子等不得不涨价来满足需求。与此同时,为了缓解半导体供应短缺,台积电宣称2021年将招聘9000人来缓解业务扩大带来的人才不足。4月2日消息,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全球最大半导体代工企业台积电将从2021年12月31日起的新的一年里,从客户接到的半导体订单不会给予此前的优惠,更重要的是,由于制造成本增加,台积电还将在事实上涨价数个百分点,并在今后3年时间内启动1000亿美元的投资。而在2021年,台积电将投入创新高的280亿美元进行投资。另据相关人士报道称,
关键字:
台积电 半导体
半导体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 半导体!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 半导体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 半导体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