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再抛冠捷股份 京东方与长城交易成就3方共赢

再抛冠捷股份 京东方与长城交易成就3方共赢

——
作者: 时间:2007-06-26 来源:IT时代周刊 收藏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股份只是一个开端,其终点将是中国显示产业布局的宏伟蓝图 
  
  连日来,尽管B股股东对剥离5代线的强烈抵触令京东方(000725.SZ,B200725)异常苦恼(内容详见本刊127~128期,《B股股东反对无效,京东方坚决剥离液晶主业》),但这并不影响它为重组而做的其他努力。 

  2007年5月15日,在经过5月10日至5月14日数天停牌后,长城电脑终于发布公告称,将以11.4亿港元收购京东方持有的10.27%冠捷 (0903.HK)股权。据悉,长城电脑在5月10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17次会议上通过上述议案,也借此证实了数天之前的业界传言。同时,京东方也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31日召开2007年的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出售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 

  2006年8月,京东方仅以10.5亿港元的代价买下26.23%冠捷股权。在今年1月18日,为了填补5代线亏损造成的资金“黑洞”,它曾以5.3港元/股的价格将10.3%的冠捷股份转让给飞利浦,收入10.6亿港元。其后,京东方曾再次公开表示,将在适当的时间出售剩余的股权,实现从冠捷的全身而退。目前,京东方正在就5代线重组问题与上广电、龙腾光电进行着最后的博弈。 

  尽管京东方公开否认出售股权与3方重组有关,但行业分析师认为,窘迫的京东方难以掩饰自己对资金的饥渴,不排除它急需巨额资金添加与另外两家厂商谈判筹码的可能;另一方面,作为收购方的长城电脑也意图凭此强化自己在显示器市场的地位;冠捷本身则会因为与长城电脑建立的新关系延伸自己的市场触角。 

  截至目前,尽管中国证监会的审核结果还没有出来,以上人士还是指出,3方共赢的完美结局却提前消除了交易本身的悬念,长城电脑最终接手京东方2亿股冠捷股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京东方别无选择 

  资料显示,排名全球100大IT企业第16名的冠捷是世界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厂商,市场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冠捷显示器共出货4280万台,同比增长45%,并实现净利润1.518亿美元。今年5月3日,在高调宣布将在波兰和墨西哥建立工厂后,冠捷主席兼行政总裁宣建生十分自信地表示,“未来3年内,冠捷年销售收入将轻松突破100亿美元。”众多投行也认为,冠捷股价在今年6~7月上涨到7港元应该不是问题。届时,京东方抛出的股票能获得16亿港元以上的收益,较现在至少高出1亿港元。 

  然而,京东方却无法等到6月的到来。 

  《IT时代周刊》了解到,3方为5代线重组专门成立的工作小组先后召开了接近10次的会议,但由于在控股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而一直不见推进。此前,当“上广电30%:京东方27%:龙腾光电7%”的第一个方案曝光后,龙腾光电所在的江苏省昆山市政府怨言颇大,京东方也认为自己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均强于上广电,应该掌握第一话语权;而上广电则依仗雄厚的资本优势不仅不肯让步,还在继续扩充产能——其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中的6代线项目日前得到上海市政府的肯定,将由政府出面组成银团贷款,政府旗下的投资公司出面参股。上广电集团董事长顾培柱就明确表示,“6代线将被注入到3方的合资公司中”。该消息对京东方而言,无疑再添加了几分忧愁。 

  “要争夺控制权,京东方必须找到更多的资金作后盾,除此别无他法。”有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京东方当初收购冠捷的意思是把它作为自己5代线的下游厂商,冠捷的电脑整机产品可以直接从京东方流水线上消费面板。但它却没有想到,今天会与另外两家竞争对手合组5代线,而新公司未来生产的产品又是彩电等大尺寸液晶面板,导致精心谋划的“上下游资源整合”意义不复存在。 

  2007年6月底是确定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5代线重组方案的最后期限,留给京东方的时间已经不多。多方观点认定,这桩只赚不亏的买卖至少能为京东方创造5亿港元的净利润,加上它剥离5代线时减少的3亿元亏损,京东方今年上半年增加的净利润有望突破8亿元,其意义不亚于“雪中送炭”。 

  长城的算盘 

  京东方出售冠捷股份有了较好的理由,那么长城电脑又为何甘愿在高位接盘,它有怎样的深层用心?业界对此议论纷纭。 

  从5月15日长城电脑复牌后的市场反映来看,其股价冲高后迅速大幅回落,跌幅达10%;同日,其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长城科技(0074.HK)也表现出相近状况,在开盘价大涨10%至3.85港元后报收于3.4港元。而一位IT行业资深投资者在抛出2万股长城电脑股票后,直接提出质疑:“冠捷品牌和长城是高度竞争的,仅持有10.27%冠捷股份的长城电脑不知道是在图什么好处?”对于以上现象,长城电脑方面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是由于投资者暂时还不能理解这项投资”,却又一再强调“这次收购机会十分难得”。 

  作为国内优秀的IT制造企业,长城电脑的主营业务涉及电脑整机、显示器、电源及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其中,显示器业务是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2006年,公司显示器销量较2005年增长了34%,自有品牌显示器销量同比增长48.8%,并成功实现产品的高端转型。但高层们始终认为,尽管长城电脑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不错,但与国际领先同行相比依然弱小,公司酝酿已久的国际化目标还实现得不尽人意。 

  “此次收购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上游生产领域的控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与冠捷在业务上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促进公司业务整合和降低生产成本。”长城电脑一高层坦言,此次交易定价为5.7港元/股,接近冠捷目前二级市场的价格且没有太高的溢价,这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美事。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申银万国分析师龚浩的认可。他表示,如果按照冠捷2006年的分红标准,此次收购将使长城电脑获得3770万元投资收益。而长城电脑若是在自有资金以外融资6亿元用于收购,在当前利率水平下,公司今年的财务费用将增加1855万元左右。按成本法计算,该交易可在2007年为长城电脑带来大约1800万元的税后利润。至于二者在显示器业务上的整合,龚浩认为,此次收购仅是第一步,未来长城电脑极有可能继续收购飞利浦持有的冠捷股权以达到控股冠捷之目的。“真到那时,年产量不足300万台的长城电脑必将借助产量高达4280万台的冠捷渠道和管理经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将因此迎刃而解。”龚浩说。 

  当下,长城电脑对“继续收购”说法并不承认,但诸多市场分析人士却似乎并不以为然。他们指出,长城电脑的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简称“CEC”),它已对旗下公司的发展定位有了明确的规划。鉴于长城电脑在显示器、电源及硬盘上突出的生产能力,公司定位于整机产品生产领域。CEC也将提供有力支持,助它扫清发展障碍。这或许正是“投资者暂时还不能理解”的地方。 

  深层的产业意义 

  转让2亿股冠捷股权既可以免除京东方的下市危机,使之在与上广电和龙腾光电的5代线重组问题上增一份底气,同时也成全了长城电脑渴望做大的愿望。而业界普遍的观点更是认为,目前冠捷的AOC品牌液晶显示器在中国内地市场已占据大约25%的市场,其目标是在2010年将份额改写为40%,在长城取得10.27%的冠捷股权后,若双方能在渠道、制造体系合作,将有助于双方达到共赢。而琢磨冠捷副总裁林允武的态度,也不难发现冠捷对长城电脑的期待。林允武说:“长城电脑是内地正派的计算机公司,其成为第二大股东,冠捷等于多一个客户。过去长城电脑也向冠捷采购监视器,但数量不多,未来肯定会大幅提高。” 

  一项交易轻松成就3方共赢,这从企业层面来理解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但细观整个国内显示产业,则能隐约看到政府在这桩“不可能的交易”背后的身影。事实上,受到国家推动京东方与其他两家厂商组建新的5代线的消息启发,越来越多的声音也认为具有政府背景的长城电脑收购冠捷股份只是一个开端。收购之路的终点,将是中国显示产业布局的宏伟蓝图。 

  知情人士指出,为确保上游液晶面板产能有稳定的下游消化渠道,在推动本土面板厂商“三合一”的同时,对下游配套制造商寻找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长城电脑作为国内最大的品牌显示器厂商,国资委下属企业中电集团的控股公司很快就被锁定。那么,为什么又选择冠捷来帮助壮大平板显示制造集群的规模呢?以上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冠捷是全球第一大显示器制造商;其次则是因为京东方和中电集团都是国资委背景的企业,这次股份转让,不过只是把鸡蛋从一个篮子转移到另一个篮子而已。 

  有迹象表明,长城电脑正在就继续收购京东方残余的0.25%冠捷股份主动沟通,同时与飞利浦的接触也已悄悄开始。分析人士认为,如何控股冠捷并将它最终完全收编的用意,已经浮现在长城电脑的“脸上”。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