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连接器 > 本分的富士康:台资企业如何成内地楷模

本分的富士康:台资企业如何成内地楷模

作者:时间:2010-01-27来源:中国经营报收藏

  实际上,1996年做机壳起,就已经开始悄悄生产主机板。因为台湾的电脑企业都是客户,如果也生产主机板,就是跟这些客户抢生意,关系难处。因此,郭台铭就选了电脑机壳这个产品,成功地隐蔽了富士康的秘密。几年后,郭台铭打开机箱,人们看到里面已经装得满满的时候,为时已晚,富士康已在电脑界做大,成为台湾第一大民营科技企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5575.htm

  2002年,IBM的一位副总裁说:“深圳到香港的公路如果塞车,全球PC市场就会缺货。”

  此时,富士康已经横跨电脑、手机、通讯、网络设备、MP3、游戏机等消费电子领域,业内称“3C”。接下来又进入汽车、渠道、数字内容新“3C”领域。2009年以来又进入节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而纵向则完成了从原材料、关键元器件、整机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狡猾的乌龟?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没有诞生几家巨人型国际大公司不能不是一种遗憾。

  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企业普遍遭遇增长的瓶颈,增长乏力,100亿元是一个坎,1000亿元更是一个坎。包括最成功的海尔和华为,在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后,基本上停止不前。而更多的企业遭受挫折,企业家落马。

  对于这些事实和现象,中国企业都可以列出很多理由。但是在巨人富士康面前,我们却没有说得出口的理由。

  富士康虽然是一家台湾企业,但它却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在大陆成长起来的一家企业。1996年之前,富士康是一家小企业,那时候的联想、华为、康佳、长虹、TCL很多中国企业比富士康的规模大。当时的联想是富士康的两倍。但10年以后,已经是天壤之别,富士康以每年50%以上成长率连续增长。现在一年增长的销售额就超过整个联想。

  我们再也不能讥笑富士康的和机壳太小、太普通,也不能议论做贴牌没有出息,所谓“血汗工厂”更是无的放矢。我们应该正视矗立在面前的这个企业巨人,找一找我们的问题。

  富士康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最值得大陆企业学习的是,富士康坚守产品、质量、技术、成本、管理等企业的基本面,兢兢业业地做产品,一点一滴地做技术,一丝不苟地抓质量。富士康基本没有做过广告,也不做市场营销,也不是去抓机遇、抓机会,而是坚守企业的基本面。

  富士康似乎想证明,必须摈弃机会驱动型的增长方式,放弃机会主义的企业路线,回归到企业的基本面,在产品、质量、技术、成本、管理等方面打造企业的竞争力。

  郭台铭说过一句名言:“做乌龟的,一定要晓得不要把兔子吵醒。”现在,他的学生比亚迪已经醒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