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奇迹!华科师徒全球首个复现韩国室温超导磁悬浮,美国超导盘中暴涨150%
人类就要迎来材料和能源的新纪元了吗?未来科技之门仿佛已被打开,我们似乎已站在人类文明史的分水岭。2023年最震撼的时刻才刚刚到来,「室温超导」似乎已经超越AI,准备在时间线上划下开天辟地的一刻。最近,全世界都陷入室温超导的复现狂潮。而今天,全球首个公开证实LK-99磁悬浮特性的殊荣,花落华中科技大学!
8月1日下午3点多,华科大UP主「关山口男子技师」的视频一发出,瞬间引爆B站。
华科团队获得晶体的磁悬浮角度比韩国团队的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网友们全体起立合影留念,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截至发稿时,视频的浏览量更是超过了430万。
华科团队首次验证悬浮现象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根牙签指的小「黑点」就是团队得到的材料样品。而屏幕显示的,就是它在显微镜下的样子。



当然,根据这个视频,目前只能说,华科大团队主合成的LK-99具备一定的抗磁性。抗磁性只是超导体的必要条件——超导体都有抗磁性,但是有抗磁性的不一定都是超导体。
此前世界各地的多个复现实验,也都能证明实验产物具备抗磁性。
而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已公开范围内,华科大团队复现了全世界首个可以表现出磁悬浮现象的LK-99的样品。
UP主也承认,目前只针对一片几十微米大小的样品,验证了迈斯纳效应。但是,由于接下来的测电阻步骤可能破坏样品,他表示实在不敢动。所以,现在正在加急烧第三批炉子。
来源:39latale
至于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测量磁化率以及是否具有零电阻效应了。让我们期待一波「关山口男子技师」的手速。来源:Blueの鲸、丶慕容沫沫
其实,这名UP主第一次不太理想的复现,也不过就发生在几天前。当时的产品,体现出了微弱的抗磁性。
难道,奇点要来了?


因为「迈斯纳效应」是一系列现象的综合产生的。悬浮实验不仅让材料能够浮起来,还需要正反向都能悬浮、横向移动时没有明显阻力、纵向移动时有不同的稳定状态等。除了抗磁性的悬浮实验,还需要加足够大磁场、升高温度、以及加大电流,来破坏其抗磁性。考虑到现在的样品量很小,上述实验很难一一重复,还需要进一步把样品的量做大。

另一团队证实:抗磁,半悬浮
前几天,知友「半导体与物理」首次宣布自己所在的国内小组已在进行实验。但发帖当天下午,他的帖子忽然消失,引发了许多网友猜想。

网友激动疯了









如果LK-99成真,所有电子产品都会重做,实在太棒了!



美顶尖实验室已证明理论可行
同在一天,美国顶尖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研人员,通过仿真计算,基本证实了理论的可行性。这篇论文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学者纷纷转发,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论文中,研究者模拟了韩国提出材料发生的情况,即铜原子渗入晶体结构并取代铅原子,导致晶体产生轻微应变并收缩0.5%。作者介绍
常海欣
UP主的导师常海欣,目前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此之前,常海欣于2001年在燕山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于2004年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深造,并于2007年取得了博士学位。之后的两年里,他选择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9年,他来到香港理工做助理研究,2011年加入日本东北大学,并在一年后出任该校助理教授。2013年,常海欣正式加入华中科技大学。根据公开资料,常海欣教授长期从事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等)、量子材料(拓扑绝缘体等)及相关材料合成、低维物理与纳米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发展二维纳米材料、量子材料的新型制备方法,研究二维/量子材料的电子与自旋输运性质、光学与光电子性能以及相关纳米与能源器件、第一原理计算等。迄今为止,常海欣教授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CS Nano,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Wiley、ACS、RSC选为「Top 10 most accessed Articles」、「Most-accessed Articles」与「Hot Articles」。并且,在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杂志上以通讯作者撰写相关领域的专题文章和综述文章多篇。发表的论文共被SCI刊物引用1200余次。武浩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