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咖啡席卷北美:还没喝过Cometeer的你落伍了
前不久,发迹自硅谷的蓝瓶子咖啡 (Blue Bottle Coffee) 正式进入中国,硅星人写了一篇文章讲了这个品牌成为“网红咖啡”的幕后故事。蓝瓶子咖啡被视为“第三波咖啡”运动的代言人。现如今这一运动正在势头上,精品咖啡的受众快速扩张。但考虑到原材料供需、制作和消费方式等因素,精品咖啡的主要消费场景还是在店内。不过,一家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品牌正在异军突起,想要结合精品咖啡和胶囊/冻干咖啡,让消费者能够安坐家中享受精品咖啡,创造了近几年来咖啡创业市场上的新奇迹。它就是 Cometeer,目前咖啡圈的“网红”加备受资本关注的美国冻干咖啡品牌。
图片来源:Emma Fishman | Bon Appétit 网站
Cometeer 于2015年创立,号称投资了“数百万美元”,建立了一条在咖啡领域"前所未有"的咖啡精萃和急速冷冻生产线,将 K-cup 胶囊咖啡包装的冻干咖啡送到消费者的家门口。他们号称,通过这一品牌,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以最高的还原度享受来自全美10家知名精品咖啡烘焙商的高水准咖啡——无论你喜欢的咖啡饮用方式是冷还是热,是黑咖、拿铁、卡布奇诺,还是阿芙加朵。在咖啡创业领域,似乎总有咖啡因摄入过量的产品经理、工程师和各式各样的创业者,畅想着自己能够颠覆咖啡领域,成为下一个星巴克、瑞幸,甚至蓝瓶子咖啡——然而,大部分这样的咖啡创业公司,最后都并没有成功。
Cometeer 不一样:它在创立不久就已经收回了早期投建产线所付出的成本,获得了第一批核心用户,实现稳定收入。作为目前美国市场冻干咖啡的领先品牌,Cometeer 的技术创新和营收能力使其成为热衷于 DTC(直接面向消费者)领域投资者的宠儿,合计的已知融资额已经超过1亿美元。该公司的融资情况:1850万美元的种子轮,前年5000万美元A轮,以及去年10月3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曾投资 Unity、Robinhood 等知名公司的机构 D1 Capital 是其最新一轮融资的领投方;并且,Allbirds、Warby Parker 等知名 DTC 品牌的创始人,也对 Cometeer 倾囊相助。说来也有意思:欧美的咖啡消费市场更大、历史更悠久。然而在咖啡消费品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上,反而被中国抢占了先机。就以冻干咖啡为例,在中国2018年就开始有相关品牌,并且很快在各大渠道成为销量冠军;反而是在欧美,冻干咖啡到了2020年才开始进入主流视野。Cometeer 的冻干咖啡有何神奇之处,能够获得美国大批 coffee snob(对咖啡极其讲究的人)的青睐?

Matthew Roberts 图片来源:《福布斯》
Roberts 决定把冲速冻咖啡这件事变成自己的事业,于是从隔壁的 MIT 招了一批学化学和机械工程的学生,找****把****提了额,在自家的阁楼里创办了 Cometeer 这家公司,潜心研究一件事:如何把咖啡变成冻干。冻干就是将食品材料进行急速冷却、包装后,即可面市。冻干生产加工需要的机器确实较为昂贵,但制作原理并不复杂,属于近几年食品行业非常流行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在宠物食品行业,被广泛采用。然而对于 Cometeer,冻干咖啡可不是“泡咖啡、速冻、包装上市”这么简单。它并没有采用更简单的冻干粉工艺,而是在创业初期就斥巨资投产了一套自主专利,且流程极其复杂的咖啡冲泡、精萃和液氮急冻产线,将冻干咖啡变成了一项‘科学“:包括(且不限于)原咖啡豆的含水量、烘焙程度、研磨粒度、萃取的水温水质水压、颗粒分布、氧化,以及成品冻干在不同的消费者端冲泡条件下溶解后的残余固体密度——都在 Cometeer 这套极其复杂的生产流程的考虑范围之内……




注:封面图来自于 Cometeer,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电化学工作站相关文章:电化学工作站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