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回办公室?可以,但防摸鱼神器已经在等着你
难道这就是各大公司“重新思考工作方式”的结果?
——
文|杜晨 编辑|VickyXiao
当然,在面对美国疫情“躺平”的现实情况之下,部分远程/混合办公仍然将会维持想当久的状态——但如果你以为远程办公就可以很大程度“为所欲为”,那你就“轻敌”了: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雇主们正在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监控远程办公时代的员工们。Coworker.org,一家来自美国,聚焦雇员权益的非营利机构,采集了超过550款劳动力管理方面的科技产品的数据,并且采访了很多这些产品的用户和潜在受众。调查发现:这些产品当中绝大多数都属于“Bossware”,也即主要为老板服务,而不是为帮助员工而开发的办公/监工类软件。该机构近期发表了一份数据报告,名为《员工不是办公科技的受益者》(Little Tech Is Coming for Workers),展示了此类办公/监工软件(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的兴起和扩散,以及它们对员工、劳动标准和经济的伤害方式。一位曾在美国某电话客服中心打工,并且因为疫情期间失业而转行当专职 Uber 和 Lyft 司机的受访者表示:“当我不得不在工作中使用这些技术时,我感觉到它们缺乏个人化。当我因为被解雇而用这些软件向公司申请救济的时候,我感觉他们不拿我当人。”

图片来源:Coworker.org
除了报告之外,Coworker.org 还将所有调查期间采用的数据公开在了网站上,做成了一个可以查询的数据库。初探这个数据库,令硅星人感到非常惊讶的是:想要监控员工的各种行为和状态,可用的工具简直不能更多、更全面了。1)工作绩效/效率监控类: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地理位置监控、电话记录、社交媒体、员工私下活动监控等;2)工作安全:包括体温监测、基于AI的体力劳动安全预测等3)工作福利:包括工资和福利方面请求的自动化(非人工)处理、身体和心理健康应用等;
4)求职市场和劳动力优化:包括职场数据监控、自动化(非人工)解雇、零工经济市场的劳务数据购买等
虽然这些分类名称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有些软件的监控行为对于员工个人隐私的骚扰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比如,打卡软件可以跟踪远程员工 GPS 定位——这没问题,但有的软件会更进一步,按照员工的家庭住址设置gps围栏,出门太久就会警告;还有能保存员工键盘输入内容的,甚至会记录员工是否进行了大量的复制粘贴操作,也会记录在办公设备上进行的私人通讯记录……我们用数据库里一家叫做 Beekeeper 的公司举个例子:

数据库中统计的来自亚马逊的产品 图片来源:Coworker.org
报告指出,很多监工类软件在数据隐私操守上面是违背 GDPR 精神的。但由于这些软件的对象主要是体力劳动者、零工经济参与者等此类在疫情时代的求职市场上十分弱势的人士,他们为了能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很大程度上只能被迫接受雇主强制他们使用的各种监工软件。报告还指出,这些公司本身擅长规避法律风险,它们的投资者也在倾力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它们的投资者,包括、VC、PE 和对冲基金,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将资本输送到这个尚未得到监管的行业。”结果就是,这些公司目前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监管压力。现如今,在方式员工被过度压榨以及个人隐私被侵犯的立法干预方面,主要的干预对象都是大科技公司。以美国2019年通过的算法责任法 (Algorithmic Accountability Act) 为例,这项法律只针对年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或拥有数据量超过1亿人的大公司。然而在监工类软件方面,有一家非常知名的数据掮客名为 Argyle,掌握了号称全美国超过八成的零工经济参与者的数据,为 Uber 等一****知名共享经济公司压榨其合同工的行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数据支持——然而该公司的年收入据估计只有不到3000万美元,不在受管制的范围以内。不过就在前几天,科技重镇西雅图所在华盛顿州通过了《不再沉默法》(Silence No More Act),成为了继加州之后美国第二个通过相似法律的州。该法律禁止雇主通过保密协议 (NDA) 的方式来限制员工公开或私下讨论性骚扰、歧视、打击报复等职场上的不公行为,法案的发起者是两位被苹果和谷歌开除的女性员工。这一消息似乎预示着,在这个工作方式已经被高科技、算法和互联网彻底改写的时代,员工权益保护的受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高——这肯定是一件好事。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