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格力“智造”体系揭秘 中国制造的中流砥柱

格力“智造”体系揭秘 中国制造的中流砥柱

作者:时间:2015-06-24来源:中国经营报收藏

  在新的政策和产业环境之下,将继往开来,在转型大潮中借势腾飞。不论企业规模大小,都有机会实现更大跨越。新的形势之下,什么企业能成为业的样本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6240.htm

  在中国,以电器为代表的家电企业经过摸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路径,同时兼具世界视野的制造之路。这些先行者不仅为整个制造业树立了榜样,也将成为业转型的中流砥柱。

  创新不仅是顶层设计还要形成体系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潮下,可以进一步重新审视这些样本企业的价值。其中,属于值得关注的企业之一。

  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00.05亿元,同比增长16.63%,从2010年的608.07亿元,到1400亿元,格力只用了5年。在金融危机与制造业成本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下,格力业绩靠的就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

  技术创新是任何制造业企业的安家之本,只是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投入更少,来钱更快”的捷径往往又会成为一些企业的首选,甚至不少红极一时的企业,也倒在了捷径上。

  格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笨方法”的执着,即坚持技术创新。这是需要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多年的投入未必会开花,大量的资金未必有结果,但这又是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常识”。

  格力“掌门人”董明珠曾多次说:“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强调创新,不是喊口号,而是要真金白银。创新需要投入成本,格力的科研投入每年都以几十亿元计,比如2012年、2013年科研投入均超过40亿元。

  技术创新不只是公司“顶层设计”,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形成体系。董明珠爱讲格力电器叉车工的事迹。格力的一位叉车工能够用叉车撬啤酒瓶,甚至用叉车穿针引线。在董明珠看来,即使在普通的岗位也可以孕育出富有想象力的创新技术,创新应该是员工的基因,企业的源流文化。格力的创新原则之一就是,只要敢于创新,项目投入没有上线,允许失败。

  2015年,凭借“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项目,格力再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对于企业而言,这是整体创新能力的标志。经过多年的积累,格力拥有了8000多名科研人员,建成一批实力强大的科研机构,创造出光伏直驱变频中央空调等国际领先成果。格力累计申请技术专利15600多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近5000项,仅2014年申请专利4100多项,平均每天11项专利问世。

  实现技术自主是制造业强大的基础,但也只是第一步。依靠技术为依托,还需要更为扎实的市场理念以及国际化运作。在这些方面,格力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多年前,董明珠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代名词。“我不会去做代工,因为格力是技术创造型的企业,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对制造业的理解,中国需要深化;对于样本企业,也需认真对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格力 中国制造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