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光伏发电:国企的“一元时代”

光伏发电:国企的“一元时代”

—— 行业实质性利好
作者:时间:2011-09-08来源:国企收藏

  一方面,从资源禀赋条件来看,西部地区的光照资源丰富,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在该地区大力发展产业本身就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表现。目前国家掀起了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热潮,西部地区急需将光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巩固国内能源输出基地的地位。当然,近年来东部地区的电力缺口比较大,也急需发展像这样的新能源发电产业,但这可以通过加大地方配套补贴的途径来实现,并不一定要提高国家对该地区的光伏上网电价补贴,这实际上也是在发挥东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为充沛的比较优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23362.htm

  另一方面,东西部地区光照资源条件差别较大,适用于它们的模式不一样,发展进度上也不会一致。西部地区比较适合发展大型商业性光伏发电站,东部地区适合发展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由于大型商业性光伏发电站存在较好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投资者的资金实力往往比较雄厚,所以一般会优先发展。国内统一的光伏上网电价政策只是强化了这种趋势,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东部地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迅猛增长期也会很快到来。

  李胜茂表示,国内光伏发电企业要有长期战略眼光,主动内部挖潜,利用技术进步来大幅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在1元/千瓦时左右徘徊,按照当前技术进步的速度推算,“十二五”末期光伏发电就基本上能实现平价上网。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国内光伏发电企业通过提高发电效率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空间还非常大,或者说光伏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对行业影响的时间不会太长。未来1千瓦时成本降至0.6-0.7元后,光伏发电的低碳优势将显露无疑。当然,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还得需要电网建设和上网的配套支持。

  国企主导地位强化

  在快速发展的光伏发电领域,“国家队”的力量不容小觑。这支“国家队”由五大发电集团、中广核、中国节能、国投、神华和华润等央企,和以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国企组成。中国光伏发电迅速形成“跑马圈地”的热潮正是由这支“国家队”主导,并且成果颇丰,中国日照资源丰富且交通便利、并网方便的优质地区,多数已布局完毕。

  光伏发电“国家队”,早在去年已率先进入“一元时代”。2010年国家能源局启动280兆瓦规模的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招标结果显示,中标电价介于0.7288元/千瓦时~0.9907元/千瓦时之间,均全部低于1元/千瓦时;全部13个项目上投出最低报价的企业中有12家为央企或有央企背景。2009年中国(洛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洛阳宣言》中提出的在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目标,已提前两年实现。对此举,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央企集体非理性”、“为了跑马圈地可以不盈利”。

  国企大举进攻光伏发电领域可以说是多种因素所致。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要求,到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在500万千瓦以上的企业,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须达到8%以上。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逐步降低火电份额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代替电源。对于央企来说,一是资金充裕、实力雄厚,具有规模优势;二是有可再生能源配额的“硬性规定”,再加上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需要未雨绸缪、提前转型。

  “对国企来说,胃口会越来越大。不盈利的时候,就大举进军,盈利的时候,更不用说了。相对于民企的不能亏损原则,在光伏发电领域,国企具有天然的优势。”李胜茂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站的运营商绝大部分是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央企和地方国企。它们大多将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业务作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未来,国企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支配地位将会强化,除了资金、实力之外,在与地方政府关系(土地、税收支持)及电网关系(发电上网)协调方面都具有优势。一些民营光伏企业出于延伸产业链和推广使用自己产品的考虑,也已开始大举圈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但与国企正面竞争已不大可能。

  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产业的下游角色目前在国内更适合国有资本,民营企业更适合扮演投入相对较少、回报周期短、收入有保障的上游供应商角色。凭借设备的成本优势和先进技术,民营企业和国企积极合作共同发展,将是双赢之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