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实验目的
实现数码时钟的功能,要求能够进行24时制时、分、秒的显示,并能够通过按键调整时间。
二、 实验原理
通过对系统时钟进行计数,获得1S的标准信号,再以该信号为基础,进行时、分、秒的计数,通过数码管将该计数值显示出来,即可实现数字钟的功能。同时可以使用独立按键对时、分、秒计数器的初始值进行设置,即可实现时间的设定。
三、 硬件设计
本实验硬件电路简单,用到了8个数码管和4个独立按键。硬件电路如下:
图3-1 数字钟电路
- 关键字:
FPGA 数码钟
- 作为包括这些计算的示例,一块双层板可能用20 mil宽(W)、1盎司(T=1.4)的铜走线,并由10 mil (H) FR-4 (εr= 4.0)的介电材料分离。结果,该微带线的阻抗为50 Ω左右。对于其他标准阻抗(如75Ω的视频标准阻抗),使"W"调整为8.3 mil左右即可。
微带线设计的一些指导原则
本例涉及到一个有趣且微妙的要点。参考文献2讨论了与微带PCB阻抗相关的有用指导原则。若介电常数为4.0 (
- 关键字:
微带线 PCB
-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直译是电磁干扰。这是合成词,我们应该分别考虑"电磁"和"干扰"。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电源技巧: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毁掉EMI性能
来自离线开关电源开关节点的100fF电容会导致超出规范要求的EMI签名。这种电容量只需寄生元件便可轻松实现,例如对漏极连
- 关键字:
FPGA SMPS
- 电磁兼容设计通常要运用各项控制技术,一般来说,越接近EMI源,实现EM控制所需的成本就越小。PCB上的集成电路芯片是EMI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因此,如果能够深入了解集成电路芯片的内部特征,可以简化PCB和系统级设计中的EMI控制。
在考虑EMI控制时,设计工程师及PCB板级设计工程师首先应该考虑IC芯片的选择。集成电路的某些特征如封装类型、偏置电压和芯片的:工艺技术(例如CMoS、ECI)等都对电磁干扰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将着重探讨IC对EMI控制的影响。
集成电路EMI来源
PCB中集
- 关键字:
EMI PCB
- 解决EMI问题的办法很多,现代的EMI抑制方法包括:利用EMI抑制涂层、选用合适的EMI抑制零配件和EMI仿真设计等。本文从最基本的PCB布板出发,讨论PCB分层堆叠在控制EMI辐射中的作用和设计技巧。
电源汇流排
在 IC的电源引脚附近合理地安置适当容量的电容,可使IC输出电压的跳变来得更快。然而,问题并非到此为止。由于电容呈有限频率响应的特性,这使得电容无法 在全频带上生成干净地驱动IC输出所需要的谐波功率。除此之外,电源汇流排上形成的瞬态电压在去耦路径的电感两端会形成电压降,这些瞬态
- 关键字:
PCB EMI
- 近日,技术分销商骏龙科技公司发布了基于Altera MAX 10的“Mpression Odyssey(奥德赛)”物联网开发套件和电机驱动方案。 MAX 10 FPGA是Altera新的第10代产品成员之一(注:其他第10代产品是Arria 10和Stratix 10),采用55nm台积电工艺制造。MAX10的定位介于CPLD(例如Altera的MAX V系列)与FPGA(例如Altera的低端FPGA—Cyclone V)之间,相比CPLD增加了Flash(闪存);相比Cyclone V缺少收发器
- 关键字:
骏龙 FPGA MCU 物联网 201505
- 本文首先介绍了各种分频器的实现原理,并在FPGA开发平台上通过VHDL文本输入和原理图输入相结合的方式,编程给出了仿真结果。最后通过对各种分频的分析,利用层次化设计思想,综合设计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通用数控分频器,通过对可控端口的调节就能够实现不同倍数及占空比的分频器。
1.引言
分频器是数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模块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电路中。在实际中,设计人员往往需要将一个标准的频率源通过分频技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常见的分频形式主要有:偶数分频、奇数分频、半整数分频、小数分频、分数分
- 关键字:
FPGA 分频器
- 常见的GPS导航系统一般分为五种形式:手机式、PDA式、多媒体式、车载式、笔记本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PDA功能的手机化,前三种形式开始出现交叉。而车载式除了前面提到的与CD机头集成在一起的产品外,许多车型原车自带的GPS也属于这种类型。而笔记本式产品在使用便捷性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除了一些发烧友外,很少有人将其用于汽车导航。
基于MCU的室外移动机器人组合导航定位系统
本文以低功耗MSP430F149为核心,设计了能够同时实现卫星导航(GNSS)接收机、惯性测量单元(IMU)、气压高度等
- 关键字:
FPGA GPS
- 电子设备的灵敏度越来越高,这要求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PCB设计也变得更加困难,如何提高PCB的抗干扰能力成为众多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将介绍PCB设计中降低噪声与电磁干扰的一些小窍门。
下面是经过多年设计总结出来的,在PCB设计中降低噪声与电磁干扰的24个窍门:
(1) 能用低速芯片就不用高速的,高速芯片用在关键地方。
(2) 可用串一个电阻的办法,降低控制电路上下沿跳变速率。
(3) 尽量为继电器等提供某种形式的阻尼。
(4) 使用满足系统要求的最
- 关键字:
PCB 噪声
- 致力于在电源、安全、可靠和性能方面提供差异化半导体技术方案的领先供应商美高森美公司(Microsemi Corporation) 宣布提供带有模块化电机控制IP集和参考设计的SmartFusion2™ SoC FPGA双轴电机控制套件。这款套件使用单一SoC FPGA器件来简化电机控制设计,可加快上市速度并可扩展用于工业、航空航天和国防等多个行业,典型应用包括工厂和过程自动化、机器人、运输、航空电子和国防电机控制平台。这款SoC器件集成了多个系统功能,有助于降低总体运营成本。
Sma
- 关键字:
Microsemi FPGA
- 采用免费软核LEON2作为数字机顶盒的CPU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为了使LEON2软核能更快更好地应用于数字机顶盒,选择先在FPGA开发板上建立基于LEON2处理器的一个原型,通过这个原型对硬件性能进行仿真,并且还可以在线修改程序,这样就很容易验证系统的性能,加速软件开发调试流程。经过在FPGA开发板上的仿真,对基于LEON2的系统测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数字多媒体业务和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新型数字机顶盒可以有效利用我国巨大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完成视频点播、
- 关键字:
LEON2 FPGA
- 引言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通常包括CPU、存储器和各种外设器件,其中CPU是系统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FPGA和SOPC技术的发展,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与传统的嵌入式系统相比,具有设计周期短、设计风险和设计成本低、集成度高、灵活性大、维护和升级方便、硬件缺陷修复等优点。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和市场逐渐成熟,使得嵌入式CPU软核(如Xilinx公司推出的MicroBlaze、Altera公司的Nios、欧空局开发的Leon3软核等)的大量应用成为可能。
Virtex系列FP
- 关键字:
FPGA SelectMap
- 高频电路往往集成度较高,布线密度大,采用多层板既是布线所必须,也是降低干扰的有效手段。在PCB Layout阶段,合理的选择一定层数的印制板尺寸,能充分利用中间层来设置屏蔽,更好地实现就近接地,并有效地降低寄生电感和缩短信号的传输长度,同时还能大幅度地降低信号的交叉干扰等,所有这些方法都对高频电路的可靠性有利。同种材料时,四层板要比双面板的噪声低20dB.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PCB半层数越高,制造工艺越复杂,单位成本也就越高,这就要求在进行PCB Layout时,除了选择合适的层数的PCB板,还
- 关键字:
PCB 高频电路
- 1 引言
机器人听觉系统主要是对人的声音进行语音识别并做出判断,然后输出相应的动作指令控制头部和手臂的动作,传统的机器人听觉系统一般是以PC机为平台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其特点是用一台计算机作为机器人的信息处理核心通过接口电路对机器人进行控制,虽然处理能力比较强大,语音库比较完备,系统更新以及功能拓展比较容易,但是比较笨重,不利于机器人的小型化和复杂条件下进行工作,此外功耗大、成本高。
本次设计采用了性价比较高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VC5509作为语音识别处理器,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使
- 关键字:
DSP FPGA
- 激光切割和雕刻以其精度高、视觉效果好等特性,被广泛运用于广告业和航模制造业。在大尺寸激光加工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加工速度与加工精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速度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在电机每次运动前、后设置加、减速区,但这会使加工数据总量成倍增加。除此之外,庞大的数据计算量也需要一个专门的高性能处理器来实现。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并行信号处理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本系统采用FPGA作为加工数据的执行器件。这种解决方案突出的特点是让运动控制的处理部分以独立的、硬件性方式展开,增加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 关键字:
DSP FPGA
fsp:fpga-pcb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fsp:fpga-pcb!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fsp:fpga-pcb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fsp:fpga-pcb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