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世界,为电子工程师提供全面的电子产品信息和行业解决方案,是电子工程师的技术中心和交流中心,是电子产品的市场中心,EEPW 20年的品牌历史,是电子工程师的网络家园
关键字:
CDMA2000 DSP 基带信号发生器 FPGA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大主流标准之一,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标准,它标志着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目前,TD-SCDMA的商用化进程正在顺利地进行之中[1]。TD-SCDMA系统采用的是QPSK/8PSK调制,在高速的数据传输应用中,更是采用了如16QAM这样的调制方式。这些调制方式都属于非恒包络调制。由于调制信号在幅度和相位上都存在误差,用单纯的相位误差和频率误差已不足以反映信号的调制精度,于是引入了误差矢量幅度(EVM)指标来衡量传输信号的
关键字:
TD-SCDMA 3G EVM 射频 放大器 WCDMA CDMA2000
电信重组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就是使中国的移动通信进入“3G”时代,面对相对成熟的CDMA2000和WCDMA,中国标准的3G制式——TD-SCDMA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目前,3张牌照选择何种3G制式以及具体的分配方案尚未出台,但随着电信重组的落定,基于现有的运营商拥有的基础网络设施,新中国移动、新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等3G牌照似乎并没有太大悬念。这也意味着,3张不同制式的3G网络对
关键字:
3G 电信重组 牌照 手机 CDMA2000 WCDMA TD-SCDMA
全球80%的手机用户使用GSM移动网络。出于投资保护的考虑,海外运营商在3G演进中大多以WCDMA作为首选
重组之后的新联通,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基于1.2亿GSM用户发展,未来可能将获得WCDMA制式的3G牌照。WCDMA是全球最占优势的3G网络,而且其市场主流地位还在不断得到加强。
WCDMA标准之利
有联通内部人士昨日表示,新联通虽然面临组织整合,但WCDMA对联通十分有利,联通未来的重点是需要整合好网通的固网,把WCDMA固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平
关键字:
电信重组 WCDMA 联通 GSM TD CDMA2000
【赛迪网讯】IP网络技术最初是为了传输“BestEffort”的互联网业务,要建设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具有良好QoS的电信级ALL-IP网络并非易事。因此,ALL-IP网络演进路径仍有待深入探讨。
下一代CDMA2000网络已经加速向全IP演进。全IP网络不仅可帮助运营商实现网络平滑演进和高效部署,而且可在有效降低运营商CAPEX和OPEX的同时,保护运营商投资,实现快速投资回报,并最终实现各种网络的漫游和业务接入。
ALL-IP CDMA2000网络演进策略
关键字:
3G CDMA2000 ALL-IP IMS 软交换
6月2日,据香港媒体报道,国内3只电信股中电信、联通及网通停牌至今已超过一周,投资者一直翘首期盼的中电信收购联通CDMA网络,终于达成协议及公布详情。有消息人士透露,经多番讨价还价后,双方昨日终于达成收购协议,总作价高于市场预测的1000亿元,最快今日作出公布,中电信也可望最早在明日复牌。
中电信、联通及网通自上月23日停牌以来,三方一直周旋于收购作价及合并模式。这次中电信与联通就C网达成收购协议,意味中电信如能赶上今天发出公告,最快可于明日复牌。而联通与网通仍就合并进行磋商,由于交易复杂,预计
关键字:
电信 联通 C网 CDMA2000
三家运营商、三张3G牌照、三种技术标准,这就是中国电信业3G时代的格局,但是格局仍然风云未定。
市场格局“六合三”,技术标准也从2G步入3G,谁能在这场未来的战场中占据上风,三个因素决定一切,技术成熟、平台整合、客户开发。而就目前看来,这场重组的三大主角各具特色。同一起跑线上,发令枪响,谁会跑得更快?
中国联通:暂时利好还是先发优势?关键在整合资源
此次重组中,中国联通目前看来是最大的得利者,出售业务拖累最大的C网业务,腾出手全力经营G网,得到一张技术最为成
关键字:
3G TD 联通 WCDMA 移动 电信 CDMA2000
如果你发现,选择TD-SCDMA手机有可能不能与你朋友正在使用的WCDMA或者CDMA2000制式手机互打电话或互发消息,那你是否还会选择TD-SCDMA?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在现在的TD-SCDMA试商用中,TD已实现与GSM以及EDGE的自动切换和互联互通,但是对TD来说,当3G牌照正式发放,实现与WCDMA和CDMA2000的互联互通更为重要。
这一点可以把中国联通CDMA的发展历程作为参考。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联通CDMA与中国移动的GSM以及中国联通自己的GSM之间只能互通
关键字:
TD 3G WCDMA CDMA2000
随着3G网络建设工程的启动,3G直放站设备的监控也纳入日程。当前3G移动通信产业逐步走向商用化阶段,直放站设备作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重要设备,在增强信号覆盖,提高网络传播速度,降低网络运行成本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其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中的地位已日趋重要。
中国移动已经在部分区域进行了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3G模式直放站的实用性试验和技术跟踪。与此同时,直放站的监控网络建设也成为运营商和生产厂家所关注的问题。为了做到对所有直放站设备网元进行管理,以实现更好的实时网络
关键字:
3G 移动 通信 WCDMA CDMA2000 TD-SCDMA 直放站监控
CDMA发展集团(CDG)宣布,亚太地区在CDMA用户总数增长和网络部署方面继续保持全球的领先地位。亚太地区CDMA用户总数已经达到了全球CDMA用户总数的49%。香港、印度尼西亚、中国澳门、蒙古、韩国、斯里兰卡和越南相继进行了CDMA网络的扩展和部署。来自世界各地的CDMA生态系统的代表将于12月4-7日香港举行的世界移动通讯年度大会暨展览会期间讨论上述议题以及其他议题。
“CDMA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灵活性在亚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DG执行董事佩里•拉法格表示。“从全局看,亚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CDMA 3G CDMA2000 移动通信
CDMA Development Group(CDG)宣布,截至2007年第三季,全球CDMAOne和CDMA2000的用户群累计总数,已超过4.214亿。另外CDG并报告,3G CDMA2000的用户群已达4.004亿。而无论亚太(APAC)、北美、欧洲、中东和亚洲(EMEA)的全球CDMA用户比例,都持续以不断上升的百分比增长。
根据CDG的统计,APAC和北美的CDMA用户占绝对多数,其中APAC占全球总数的49%,北美占32%。而APAC和EMEA地区的CDMA用户年增长率则最高,分别为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CDMA2000 CDMA 宽带 移动通信
10月22日消息,上周五,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宣布,接纳美国WiMAX准4G技术成为ITU移动无线标准,自此,美国WiMAX成功叩开了国际3G标准的大门,与WCDMA、CDMA2000以及我国的TD-SCDMA并列成为全球第四大3G标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本土3G标准TD-SCDMA的国际化道路将遭遇巨大冲击。
据了解,WiMAX是一种新兴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其具有更广阔的覆盖范围,一度被视为3G的威胁力量。由于此前没有合适的频率,WiMax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很大的制约,其一直自封为3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ITU TD-SCDMA CDMA2000 通信基础
2007年,是全球3G商用的第6个年头。经过六年的发展,3G应用已经非常丰富,3G应用已经让人们获得了全新的移动体验。
一、全球3G发展特点
随着全球范围内3G网络建设和业务经营活动的全面铺开,无论3G的行业管理,还是3G业务和设备市场的发展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3G行业管制
3G行业管制政策显现两个新特点,首先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始大规模启动3G市场,掀起了第二轮的3G许可证发放热潮。从1999年到2007年,3G牌照发放出现两个高峰期,第一个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发起的,在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3G WCDMA CDMA2000 移动通信
CDMA作为优秀的移动通信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G时代由于其在传输高速率、大容量的业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极大地丰富了移动通信世界。如今,CDMA的这些优势一直延续到了3G时代,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标准都采用了CDMA技术,足以看出CDMA的强大生命力。CDG的数据显示,CDMA2000的商用网络已经达到300余个,用户数达到了3.5亿。最近中兴通讯对外宣布,其上半年CDMA基站出货量同比增长240%,大有领跑CDMA庞大市场的势头,这强劲的增长势头足以说明CDMA技术旺盛的生命力。面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CDMA 移动通信 CDMA2000 移动通信
CDMA发展组织 (CDG)) 宣布, CDMA2000®继续在亚太地区3G无线通信市场保持领先地位。CDMA2000® 在该地区拥有超过 1.61 亿3G用户,年均复合增长率 (CAGR) 达到30%。62家CDMA2000运营商在29个国家提供商用3G服务,年底之前, 50%的亚太运营商将向3,900多万用户提供EV-DO宽带数据服务。随着3G用户、运营商的迅速增长及宽带数据通信服务需求的大幅上升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CDMA2000 亚太地区 3G 无线 通信
cdma2000-1x系统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cdma2000-1x系统!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cdma2000-1x系统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cdma2000-1x系统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