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源中常常被忽略的一种应力是输入电容RMS电流。若不正确理解它,过电流会使电容过热和过早失效。在降压转...
- 关键字:
RMS纹波 电流
- 引言
在ATCA构架中,每个Carrier Blade设备都包括多达8个AMC模块,而这些模块均需热插拔保护。载波板为每个AMC模块提供了两个主要电源:一个3.3V管理电源以及一个12V有效负载电源。 为帮助设计人员满足这些要
- 关键字:
限制 电流 实现 转换 多重
- 若需控制LED 亮度,就必须具备能够提供恒定、稳压电流的驱动器。而要达到此目标,驱动器拓朴必须能产生足够的输出电压来顺向偏置 LED。那麽当输入和输出电压范围重叠时,设计人员又该如何选择呢?转换器有时可能需要
- 关键字:
LED 反相升降压 调节 电流
- 1 引 言 随着各种便携式移动通信和计算产品的普及,对电池的需求大大加强,但是电池技术发展相对落后,降低电路的功耗成为IC设计关注的一个焦点;电路的功耗会全部转换成热能,过多的热量会产生焦耳热效应,加剧硅
- 关键字:
基准 设计 电压 电流 消耗 380nA 最大
- CP2130特别设计的电流驱动结构同时可以满足小电流闪光灯的驱动需求。其可以保证提供持续输出150mA,峰值输出300mA的驱动能力,满足了目前大部分手机、MP4、PDA等产品的小电流闪光灯的驱动需求。典型应用图见图4。
- 关键字:
驱动 方案 闪光灯 电流 CP2130 基于
-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 负反馈放大电路电路如图7.8所示,该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组态的判断与上述方 ...
- 关键字:
电流 串联 负反馈
- 当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反馈回电网时(一个“电网连接”系统),可以采用两种连接方式: 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与逆变器连接,经变压器(图1)接入电网,或者将逆变器直接与电网连接,避免使用变压器(无变压
- 关键字:
装置 设计 太阳能 传感器 电流 基于
- 用于负高压轨的隔离式低端电流监控器
电路功能与优势图1所示的完全隔离电路可监控minus;48 V独立通道的电流,精度优于1%。负载电流流经位于电路外部的分流电阻。分流电阻值应适当选择,使得在最大负载电流时分流电
- 关键字:
电流 监控 低端 隔离 高压 用于
- 介绍几种I/V变换的实现方法: 分压器方法
利用如图1分压电路,将电流通入电阻。在电阻上采样出电压信号。其中,可以使用电位器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这种方法最简单,但需要考虑功率和放大倍数的选择问题。
- 关键字:
电流 电压 实现方法
- 有人告诉我他有一个4~20mA的电流源。他想判断电流是否超出范围,或者电线是否已断掉!但是没有人知道该如何检测这一点。如果你想接受一项艰巨挑战的话,只需要告诉我,这是一个模拟功能,而且没人知道该如何来进行检测
- 关键字:
电流 范围 4-20mA 判定 怎样
- 本文设计的数控直流电流源能够很好地降低因元器件老化、温漂等原因造成的输出误差,输出电流在20—2000mA(可调)、输出电流可预置、输出电流信号可直接显示等功能。硬件电路采用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闭环
- 关键字:
设计 方案 电流 直流 AT89C52 数控 基于
- 1. 前言 变频器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高效率的驱动性能及良好的控制特性。简单地说变频器是通过改变电机输入电压的频率来改变电机转速的。从电机的转速公式可以看出,调节电机输入电压的频率f,即可改变电机的转速n。
- 关键字:
检测 方法 典型 电流 电压 变频器
- 设计与开环霍尔效应技术共同使用的独特LEM ASIC已经用于改善性能。除了与传统离散技术相比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40到+85°C)之外,这些性能改善还包括更好的偏移和增益漂移以及线性度。
- 关键字:
应用 装置 太阳能 传感器 电流
- 微处理器实现可通信智能电流继电器,摘要:通过对一种基于微处理器和CAN总线可通信智能电流继电器的设计,实现了传统的限时速切继电保护功能需要电磁式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组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的功能。在此设计的可通信智能电流继电器,不
- 关键字:
电流 继电器 智能 通信 实现 微处理器
- 嵌入式实现地铁杂散电流监测装置,1 地铁杂散电流产生原理 地铁牵引供电一般为直流供电,而当直流大电流沿地面敷设的轨道流动时,直流电流除了在轨道中流动外,还会从轨道泄漏到大地,在大地中的各种金属物体上流动,然后再回到电源系统。这部分泄
- 关键字:
监测 装置 电流 地铁 实现 嵌入式
电流介绍
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使电路中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每秒通过一库仑的电量称为一安培(A)。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所有电性的基本单位。除了A,常用的单位有毫安(mA)及微安(μA)。
目录
1 简介
2 单位
3 安培简介
4 产生的条件
5 计算
6 测量工具——电流表
7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