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上,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指出,近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7%,规模5年扩大3.3倍。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从12家增加到25家,其中有3家企业超过1000亿元,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占行业规模比重达到70%。由此可见,我国信息产业领域大企业大集群的格局已经形成。
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因。由于高技术产品具有运输成本低、规模经济明显、技术外溢效应强的特点,因此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产业的高度集群化。
首先,从全球来看,电子信息产
- 关键字:
电子信息
- 今年1-11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与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存在差距;新开工项目持续低速增长;新增固定资产增长放缓;到位资金中,企业自筹部分增长最快,所占比重加大;各行业的投资趋势分化明显,电子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信息机电行业的投资继续快速增长,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家用视听设备、电子元件行业的投资则保持低增长状态;各投资主体呈不同发展格局,内资和港澳台企业持续活跃,外商投资低迷中略有回升。
具体情况:
1、投资增速略有回升,与全国制造业增速仍有较大差距
今年前
- 关键字:
电子信息 集成电路 电子器件 消费电子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与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内容,明确指出了信息化和电子信息产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统筹全社会产业发展资源,着力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国家产业战略层面:强化核心基础产业的战略地位,实现从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到强国的转变。
要针对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客观现实,着力强化决定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 关键字:
电子信息 集成电路 电子元器件
- 12月26日消息,根据信产部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司近日发布的相关报告,今年前10月,通信类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增长较快,但增长动力主要海外市场和国内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信产部特别指出,华为、中兴的出口是通信系统设备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通信类企业效益回升
信产部的上述统计报告称,1-10月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总体效益比去年大幅回升。百强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0028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润总额343亿元,同比增长115%;
其中通信类、软件类和元器件类企业增长较快。22家企业营业收入
- 关键字:
电子信息 元器件 光纤 消费电子
- 一、北京电子信息材料领域技术的现状及优势
北京信息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06年,北京信息产业的工业增值超过1300亿,占全市GDP的16.6%,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强劲拉动了我市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北京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已经初具规模,整体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配套材料、光电显示材料和磁性材料三大领域。
首先我们来看集成电路配套材料领域。北京聚集了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物理所、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多家国家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顶尖级科研机构,
- 关键字:
消费电子 电子信息 材料 半导体 元器件用材料
-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的产业形势和特点,提出了2008年的工作思路。业界注意到,今年产业规模增速首次出现放缓,但结构调整出现系列新的转机。种种迹象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出现“拐点”。
产业规模突破5万亿元
记者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工作会上得到的数字表明,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稳定持续发展态势,1-10月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9433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将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到56000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 关键字:
消费电子 电子信息 消费电子
- 12月4日,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同济大学和中国电子报社共同主办的“2007
- 关键字:
消费电子 电子信息 消费电子
- 第四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保持平稳发展。1-10月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433.3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997.1亿元,同比增长19.7%;软件业实现收入4436.2亿元,同比增长21.0%;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667.7亿元,同比增长20.0%。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1.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值增速小幅回升。
1-10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34997.1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5759亿元,同比增长19.7%,产业规模继续在全国工业各行业中保
- 关键字:
消费电子 电子信息 计算机 消费电子
- 1-9月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总体效益较好。百强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8755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总额312亿元,同比增长125%;上缴税金267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出口交货值2456亿元,同比增长20%。
一、收入增幅趋缓,出口增幅回升
1-9月份,百强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8755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比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18家,其中联想超过1000亿元。
1-9月份百强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456亿元,同比增长20%,
- 关键字:
消费电子 电子信息 消费电子
- 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乐观,为电子信息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电子信息板块今日的突然发力即使在两市个股普涨得行情下仍显得分外惹眼,电子信息分类指数涨幅居两市之冠,大有前夜牛郎今又回之势。然而从基本面的深层原因分析,本栏认为从国内市场看,两大因素将提升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景气度。首先,国内重大项目投资将带动产业新的增长。这些项目包括进入关键期的奥运建设、即将启动的3G建设以及正在逐步推广的数字电视转播。其次,中小企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发展也将为产业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在国内、国外的双
- 关键字:
模拟技术 电源技术 电子信息 3G 数字电视 元器件用材料
- 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电子信息产业,今年以来增加值、利润和投资额出现较大回落,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已现拐点,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重塑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电子信息业出现"三低"趋势
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投资与消费关系得到改善,预计今年GDP可能保持在11%左右,增幅与去年持平。然而今年1-8月,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却出现了"三低"趋势,即增加值、利润和投资额低增长。此外,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出口速度也低于全国工业产品的平均增速,产业发
- 关键字:
模拟技术 电源技术 电子信息 GDP 模拟IC 电源
- 由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综合规划司,江苏省信息产业厅、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电子报与苏州市经贸委承办的“电子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竞争力”研讨会10月18日在苏州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以及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就当前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研讨。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在研讨会上说,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
- 关键字:
消费电子 电子产业 电子信息 台湾 消费电子
-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日前在深表示,出于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考虑,在信产部的协调下,目前京东方、上广电与龙腾光电的整合正在进行中,但细节还没有落实,现时没办法对外公布详情。 丁文武是在深圳第三届中国国际显示大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认为,这一企业整合动作对国内TFT-LCD产业发展非常有利,在技术的共同研发、市场的共同占有等资源共享以及采购成本的降低方面都有好处,亦有利于相关企业进一步
- 关键字:
消费电子 信息产业部 电子信息 TFT-LCD 液晶显示 LCD
- 1-8月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收入和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总体效益较好。百强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7733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润总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44%;上交税金221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出口交货值1956亿元,同比增长17%。 一、收入增幅回升,出口增长平稳 1-8月份,百强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7733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月有所回升。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1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家,其中联想和海尔均超过800亿元。 出口平稳增长。1-8月份百强企业累计完
- 关键字:
模拟技术 电源技术 电子信息 经济运行
-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8月,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总量增速小幅上升,规模以上制造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929.2亿元,同比增长19.4%。 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总量规模继续扩大,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490.3亿元,同比增长19%,比去年同期净增4229.2亿元,产业规模继续在全国工业各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软件业实现收入3438.9亿元,同比增长22.9%。 统计显示,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794.0亿元,同比增长1
- 关键字:
消费电子 电子信息 收入 消费电子
电子信息介绍
“电子信息”是近几年频频出现的一个词,它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成为信息学的词汇。电子信息在信息的存储、传播和应用方面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纸质载体储存和传播信息的一统天下,代表了信息业发展的方向。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