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一年中,宽带无线技术不断涌现出大量“亮点”,不但老技术得到了革新,新技术、新标准也纷纷诞生。在802.11领域,Mesh技术给Wi-Fi带来更大的扩展性,全球多个城域Mesh网络给新兴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希望。业界热 盼的802.11n也有了重要突破,WLAN市场上的27家企业共同组建了增强无线联盟(EWC),期望此举能加快IEEE 802.11n标准开发进程,为WLAN产品推广技术规范。在802.16领域,继2005年5月通过802.16——2004固定WiMAX标准
- 关键字:
WiMAX 商用 通讯 网络 无线
- 朗讯科技公司近日和Verizon无线联合宣布,Verizon无线已经选择了朗讯科技的CDMA20001xEV-DORev.A技术用于其美国全国网络的部署。朗讯的Rev.A解决方案包括对Verizon无线现有的朗讯基站的硬件和软件的强化升级,使 Verizon能够推出一系列崭新业务,例如强化版“一键通”、信息处理和VoIP等。根据本次协议,朗讯科技将继续成为Verizon无线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Verizon无线网络规划副总裁EdSalas说:“利用EV-DORev
- 关键字:
CDMA Verizon 朗讯 通讯 网络 无线
- 日前,在第七届中国(北京) 移动通信国际论坛召开期间,NEC通讯全面展示了在3G领域的成就,包括:NEC端到端网络系统设备多元化产品、移动增值业务、专业化移动通信服务等。此外,NEC还展示了最新的环保手机N701iEC O、面向全球的N1001和N8206等3G手机。作为展示内容的亮点,代表移动通信领域未来发展的高端手机N902iS也出现在了NEC展台上,同时NEC首次在中国展示其HSDPA手机。 作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先锋厂商,NEC在中国市场提出了“3G,以中国为核心
- 关键字:
3G NEC 通讯 网络 无线
- 如今短距离无线技术的应用范围正日益普及,各种无线技术如蓝牙、UWB、Wi-Fi、ZigBee等因不同的有效范围与传输率,在数字家庭领域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同时,他们之间互相融合和向更高速率迈进的趋势使得他们找到了更强劲的发展“支点”。 蓝牙与WLAN、UWB加快共存 随着蓝牙与无线局域网络(WLAN)应用的普及,其共存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际芯片大厂透过自行开发与持续购并,目前几乎均同时掌握了WLAN与蓝牙的产品线;而蓝牙芯片领导业者CSR最近也切入WLAN领域,其他如Broadcom、英飞凌、TI
- 关键字:
02.11n 短距无线技术 网络 无线
- 美国东部时间7月12日9:05(北京时间7月12日21:05)消息,UT斯达康(Nasdaq: UTSI)今天宣布,该公司已获中国电信的后续合同订单,将为中国电信部署UT斯达康的RollingStream端对端IPTV解决方案。 UT斯达康表示,RollingStream端对端IPTV解决方案将用于扩建中国电信在上海的商用IPTV网络,该网络初期计划容纳5.1万用户。目前上海的宽带用户数量正在高速增长,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末,上海宽带用户数量已接近
- 关键字:
IPTV UT斯达康 通讯 网络 无线
- 自2005年开始,IPTV迅速成为中国电信领域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继视频点播、网络游戏之后,业内最关注的增值电信业务。但是目前IPTV在中国发展模式有待清晰明确,对IPTV业者的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前,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IPTV发展模式之路论坛”在京举办,与会专家、企业界代表、用户代表和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员就IPTV行业应用的现状及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及意见。 据赛迪顾问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底,中国IPTV业务用户达到26.7万,同比增长为480.43%,“这主要是得
- 关键字:
IPTV 通讯 网络 无线
- 澳大利亚电讯全球CEO楚曦佑近日在第七届中国3G移动通信国际论坛上演讲时表示,只要把握机遇和客户利益,3G技术将为通信产业带来相当规模的经济效益。 楚曦佑认为,未来的3G战略将在3G技术的分享、基础建设和客户转变这三个方面完成。 他提出,客户的体验终极目标将简化为一按键、一电话和一触点。楚曦佑将此命名为“一的力量”。 作为GSM最大的市场,中国拥有3.7亿用户,在未来的3G技术推广中,也必定是潜在的最庞大的用户群。而3G的基本功能的研发足以加快3G技术的发展和推
- 关键字:
3G 通讯 网络 无线
- 通信产业网讯 继2006年4月2日宣布合并计划后,阿尔卡特(巴黎证交所:CGEP.PA,纽约证交所:ALA)和朗讯科技(纽约股票交易所代号:LU)近日向外界通报了整合进程的最新情况,双方坚信将能够在2006年底前(也就是在最初宣布的6到12个月的时间框架内)实现合并交易完成的目标。在最近几周内,两家公司取得了包括满足某些监管规定条件在内的一系列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目前,合并后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相关组织机构已经可以确定,将在合并结束后立即实施。通过对成本协同效应更细致
- 关键字:
阿尔卡特 朗讯 通讯 网络 无线
- 安捷伦科技公司推出了一种专为无线通讯市场设计的低成本手机功能测试系统。GS-8210系统含一移动台测试器、测试软件及带植入式天线耦合器的射频屏蔽盒。 安捷伦GS-8210测试器专为低成本手机测试市场设计。射频屏蔽盒提供了旨在模拟呼叫操作、提供可靠的测试结果,并避免与实际网络产生冲突的相关环境。其软件可自动操作用户的测试程序。 随着相关技术演变不断迫使第三代移动通讯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为吸引更多用户而传递价格更低和更合理的手机,移动通讯行业正经历一次巨大的技术转变。随着用户人数的增长
- 关键字:
GS-8210 安捷伦 测量 测试 通讯 网络 无线
- 虚拟专用网VPDN(Virtual Private Dialup Network)是基于拨号用户的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利用IP 网络的承载功能,结合相应的认证和授权机制,可以建立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 随着全球范围内互联网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各种企业用户远程办公的需求日益增强,用户发现单靠自己很难构造和维护一个能满足不断增强需求的企业网络,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设一个网络部署灵活简便、一次性投资较小、管理和维护成本低
- 关键字:
CDMA-VPDN 通讯 网络 无线
- 市场调研机构ONWorld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随着网络电话在家庭和企业的普及,预计到2011年将有1亿消费者使用移动VoIP服务。 ONWorld公司的研究部主任称,到2011年,VoIP、视频、音乐、广播、新闻和即时短消息等 服务都将成熟,移动设备(例如支持Wi-Fi功能的便携播放器iPod) 更加多样化,再加上无所不在的宽带网络,这一切将使移动VoIP用户数大幅增加。 报告预测,到2011年在所有移动VoIP服务用户中,有36
- 关键字:
VoIP 通讯 网络 无线
- 概述 车辆监控、调度系统利用公用移动通信网的数据承载通道(SMS、GPRS、CDMA 1X)作为监控中心与移动目标之间的信息传输媒介,利用各种通信平台(Internet、DDN专线、帧中继、VPN、ISDN、PSTN等)作为监控中心与远程工作站之间的通信方式,综合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基于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技术,实现对移动目标位置的跟踪、调度/指挥、监控、报警求助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在此基础上亦可针对移动目标的不同类型,对部分功能予以优化,建立各种专用的车辆监控/调
- 关键字:
GIS GPS 通讯 网络 无线 移动定位
-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互联网流量类型的分析,针对当前流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业务识别、保护关键业务、灵活控制非关键业务的带宽管理方法,并预测了宽带管理带来的业务前景。 1 近年来互联网流量的发展变化趋势 1.1 互联网流量协议分析 通过对一个典型网络出口流量的协议分析(图1)可以看出,当前网络流量中的主要协议类型为TCP,占总流量的比例高达80%,其次为UDP,为18%,其它协议类型流量较少,不足2%。 1.2 互联网流量应用分析 进一步深入到网络的应
- 关键字:
带宽管理 宽带 流量 通讯 网络 无线
- 7月12日上午消息,中国3G牌照发放的时间很有可能会继续推迟到明年初,而最新的障碍则来自大唐移动与高通公司在TD-SCDMA核心技术的专利争议,另外TD-SCDMA规模网络测试不佳也是一大原因。 据悉,目前向高通公司申请TD-SCDMA专利授权的公司大概为60家,而向TD-SCDMA核心专利持有者大唐移动申请授权的大概为30家,并且多为TD-SCDMA产业联盟内部成员。 该人士称,目前中国就TD-SCDMA专利与高通等公司共进行过三轮谈判,而最
- 关键字:
3G TD-SCDMA 牌照 通讯 网络 无线
- 近日由TD-SCDMA技术论坛主办的“TD-SCDMA终端及应用研讨会”上,与会人员普遍呼吁,应将TD-SCDMA尽快投入市场,用市场来检验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持续改进。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高技术发展处处长于生多表示:“经过前期在试验环境以及外场实际环境的测试与调试,TD-SCDMA的系统设备、智能天线、接力切换、同频组网等关键技术已得到充分验证,终端芯片功能已逐步完善,兼容性和产品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已有了一批较稳定、接近可实用的手机终端,这表明TD-SCDMA产业化工作已取得了
- 关键字:
TD-SCDMA 产业化 商用 通讯 网络 无线
无线 soc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无线 soc!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无线 soc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无线 soc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