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电源设计小贴士》将向您介绍如何快速地将并联阻抗转换为串联阻抗(反之亦然)。文章还说明作为频率函数的...
- 关键字:
串联 阻抗 转换
- 1引言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多电平逆变器在高电压、大功率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电平变换器有...
- 关键字:
多单元 串联 逆变电源
- 有线电视的供电系统是交流60V集中供电。CATV放大器的电源通常用电源变压器降压或隔离型开关电源两种。本文介绍一种串联型开关电源,该电源成本低,效率接近90%,电路见附图。工作原理:二极管VD1作半波整流,C1滤波后
- 关键字:
开关电源 串联 放大器 CATV 自制
- 文章还说明作为频率函数的这一转换的图示看起来很像是史密斯圆图(Smith Chart)。在简化变压器等效电路或滤波器网络到两个端器件过程中,本文介绍的方法较为有用。图1显示了将并联电路转换为串联电路的转换方程式(推导
- 关键字:
方法 介绍 实现 快速 阻抗 转换 串联
- 本例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振荡器结构。它使用一个串联LC(电感-电容)储能电路,使调谐范围大于采用并联LC方式的电路。这种振荡器结构能够获得宽的频率区间,明显超过最好的宽带调谐变容二极管性能。工程师们都认为现有水
- 关键字:
VCO 调谐 串联 储能
- 文章还说明作为频率函数的这一转换的图示看起来很像是史密斯圆图(Smith Chart)。在简化变压器等效电路或滤波器网络到两个端器件过程中,本文介绍的方法较为有用。图1显示了将并联电路转换为串联电路的转换方程式(推
- 关键字:
方法 简介 实现 快速 阻抗 转换 串联
- 在高压无功补偿装置中,一般都装有串联电抗器,它的作用主要有两点:限制合闸涌流,使其不超过20倍;抑制供电系统的高次谐波,用来保护电容器。因此,电抗器在无功补偿装置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然而,串抗与电容器不能随
- 关键字:
电能质量 串联 电抗器
- 1 前言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近10年来全球各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各种型式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作为一项在短期内可有效降低汽车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汽车新技术,已经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研究焦点之
- 关键字:
如何设计 串联 混合动力客车 动力系统
- 假如3个滑动电阻器并联,使其中一个电阻减小.那么总电阻应该是增加吧???..而串联与之相反.但为什...
- 关键字:
电阻器 并联/串联
- 0引言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这是电网最常用的无功补偿方法,也是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节能降损的有效措施。为满足电网和用电设备对电压质量的要求,根据无功负荷变化而投切适量的电容量。然而在电容器投运合
- 关键字:
补偿 电容器 串联 电抗器
- 标签:锂电池 均衡充电 串联充电成组锂电池串联充电时,应保证每节电池均衡充电,否则使用过程中会影响整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常用的均衡充电技术有恒定分流电阻均衡充电、通断分流电阻均衡充电、平均电池电压均衡充
- 关键字:
实现 方案 保护 电池 串联 锂电池
- 摘要:介绍一个以51 系列单片机为主控单元的串联锂离子电池组监测系统。采用差分放大器和模拟开关轮流检测单体电池电压,利用单片机的IO 接口和DS18B20 实现单总线多点温度检测。系统简单经济,经过试验,能可靠、准
- 关键字:
设计 方案 系统 监测 锂离子 电池组 串联
- 摘 要:本文在归纳总结LLC谐振变流器现有同步整流技术的基础上对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了新型的一次侧电流采样方案以及一种应用于倍压整流结构的新型电流型同步整流技术。除此之外,本文还从
- 关键字:
同步 整流 策略 变流器 谐振 串联 LLC 三元件
- 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在使用中可实现零污染,因此,它能有效解决汽车排污和能源问题[1]。铅酸蓄电...
- 关键字:
串联 蓄电池组 均衡充电系统
- 摘要:基于探索RLC串联电路谐振特性仿真实验技术的目的,采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对RLC串联电路谐振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测试,给出了几种Multisim仿真实验方案,介绍了谐振频率、上限频率、下限频率及品质因数的测试和
- 关键字:
Multisim 仿真 特性 谐振 串联 电路 RLC
串联介绍
若干个二端元件依次有一端相连且连接点上没有分支的联接方式(图1)。这是电路元件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由元件串联而成的总体称为串联组合。其特点是, 流过各个元件的电流是同一个电流i,位于组合端点之间的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的电压之和,即
式中n 代表串联的元件数。
当串联的电路元件是线性电阻元件时(图2),整个串联组合等效于一个电阻元件,其阻值等于各串联元件的电阻之和。在图2所示的电阻元件的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