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vd 文章
- 伴随中国蓝光高清DVD产业链布局,对于其“身世”的质疑一直泛滥江湖,至昨天达到高峰:EVD专利提供商北京阜国高层质疑中国蓝光高清涉嫌盗用EVD核心技术,阜国将展开法律维权。
阜国质疑
“CBHD涉嫌盗用EVD核心技术,我们一定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EVD专利提供商、北京阜国数字总经理鲍敦奎昨天对记者表示。
所谓CBHD,即中国蓝光高清DVD的简称。2007年9月,由中国视像工业协会、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和清华大学光盘国
- 关键字:
蓝光 DVD EVD CBHD 高清 阜国
- 自2008年2月,东芝宣布放弃HD-DVD业务后,以索尼、松下、飞利浦等品牌主导的蓝光阵营在下一代高清影碟机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一个人在战斗”的状态。尽管下一代高清影碟机技术得以统一,企业暂时不用再为“站错了队伍”而担忧,但中国作为影碟机制造大国,至今还没有一家本土企业在国内推出蓝光影碟机。据悉,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专利费问题仍然困扰着本土影碟机生产企业。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又传出了其他下一代高清影碟机技术的产业化逐渐成熟、产品即将上市的消息,这搅乱
- 关键字:
蓝光 消费电子 HD DVD
- “其实山寨黑手染指的不仅是手机,还包括平板电视。”本报报道了山寨手机在深圳的产业链后,陈展鹏(化名)给记者打来电话,忧心地指出,活跃在广州、深圳两地的山寨平板电视加工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在业界造成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陈展鹏前几年曾混迹于此行业,促成过几笔数百台以上的订单交易。据他描述,行业内还没有山寨电视机的称呼,但整个发展过程与深圳山寨手机的发迹如出一辙,都是一些台湾人把解码驱动技术带入内地或者是部分内地的人去台湾用钱“买”来板卡的制造技术。
- 关键字:
山寨手机 LCD DVD 液晶电
- 7月11日消息,正在青岛参加消费电子博览会的蓝光光盘协会负责人首次谈及了备受中国关注的蓝光DVD专利费问题,并透露,目前专利费的额度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估计今年年底会确定。他同时拒绝透露专利费将在5%以上还是5%以下。
自今年年初以东芝为首的HD-DVD阵营宣布退出市场后,蓝光DVD在高清碟机领域中胜出,业内预计包括中国在内的下一代碟机都可能使用蓝光DVD技术,因此,专利费问题再次为业界瞩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碟机生产国和销售基地,中国是很多商家眼中的圣地,同时也是高清碟机标准争夺的主战场
- 关键字:
蓝光 消费电子 HD DVD
- 被称为下一代DVD格式的“蓝光”正在加紧渗透中国市场。昨日,蓝光光盘协会(BDA)中国工作组在京公布了“蓝光”在华推进的进程:蓝光产品在华第一家测试中心成立;中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音频编解码(DRA)技术也已通过专业评估。此外今年年底,蓝光阵营重要企业索尼将在华实现光碟的量产。一系列举措表明,一条蓝光产业在华隐约成形。
蓝光本土化进程加速
昨日,蓝光光盘协会中国工组主席松村孝宣布了以上三个推进蓝光在华普及进程的消息。
继全球11家产品测试中
- 关键字:
蓝光 光碟 DVD 产业链
- 一天内在中国市场打出四大重拳,蓝光DVD阵营由此拉开对中国市场的正式攻坚战,但蓝光阵营迄今悬而未决的专利问题,也成为其敲开中国市场大门前一道难以回避的门槛。
四拳齐发
“我们希望通过蓝光这个统一的格式帮助国内企业走出中国,在世界范围共同开展蓝光事业。”昨天,蓝光光盘协会中国工作组主席、日本先锋技术研究开发本部执行董事松村纯孝如此开场白。
当日,蓝光光盘协会在京宣布了在华市场拓展的三项进展:在华首家蓝光光盘测试中心成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RA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
- 关键字:
蓝光 测试 索尼 DVD
- 在东芝全面停产HD-DVD影碟机之后,在分辨率达1920×1080的高清影碟机与碟片领域实际上就只剩下蓝光光盘一种标准格式。
不过,由于之前在中国市场一直缺乏蓝光光盘片源,所以索尼、松下、先锋等厂家在中国市场推出的蓝光影碟机一直乏人问津。
不过,“缺乏片源”这一尴尬状况即将得到解决。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蓝光光盘协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新索音乐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新索”)将会在中国内地开始生产蓝光光
- 关键字:
蓝光 HD DVD
- 由于缺乏核心专利技术,新一轮的蓝光价格战和专利危机很快摆在了中国DVD企业面前。
5月30日至6月1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第16届上海国际音响影视展览会暨上海国际数字家庭娱乐展”上,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展示了由TCL、新科、清华同方等国内公司共同参与开发制造的中国蓝光高清DVD(CBHD,俗称中国版HD DVD)播放机,以及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影音像出版社等制作的CBHD碟片。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还声称,这是一项为了应对蓝光阵营的不同声音,避免重蹈DVD专利费覆辙而
- 关键字:
蓝光 CBHD DVD
- 日前,杭州国芯表示,已经通过授权获得ARM926EJ-S处理器,将用于其为家庭娱乐和多媒体应用设计的下一代数字电视和机顶盒芯片。
ARM进军数字家庭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在手持设备市场独占鳌头,几乎一统天下的ARM核,能在数字家庭市场重演辉煌吗?“我们预计至2010年,基于ARM的处理器一半以上的出货量来自于非移动市场和嵌入式市场。”ARM中国区总裁谭军表示。他预计至2010年,全球基于ARM处理器的出货量将达到50亿片。
谭军表示,目前在机顶盒/DVD芯片厂商,已采
- 关键字:
ARM 数字家庭 移动 手持设备 机顶盒 DVD
- 据iSuppli公司,继高清(HD)-DVD格式退出下一代光盘标准竞争之后,台式PC市场对于蓝光DVD播放器的需求大增,导致光学读取头(OPU)这种关键部件供应短缺,因为供应商太少。
今年2月份,HD-DVD的主要支持者东芝放弃了继续与蓝光规格竞争的计划。此前华纳兄弟作出战略决策,停止支持HD-DVD并转而全力支持蓝光技术。由于蓝光已经在下一代DVD格式之争中占据上风,HD-DVD的头号支持者现在已经无力回天,而且大型电影公司和电子设备品牌决定采用蓝光,所以HD-DVD市场实际上已经消失。
- 关键字:
HD-DVD 电脑 光学读取头 笔记本 蓝光 光驱
- 与当年录像带格式大战一样,这场制式大战的输赢将由哪个阵营拥有更多的拥护者决定。本次华纳兄弟的临阵倒戈,基本上为高清DVD之争画上了句号,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垮了HD-DVD阵营。
东芝断臂,蓝光播放器全面获胜
2008年2月19日,新一代DVD制式之争终于结束,日本东芝公司当天正式宣布,放弃研制、生产和推广HD-DVD播放器业务,这一举动也就意味着索尼主导的蓝光制式播放器获得胜利,成为新一代DVD制式的统一标准。
据悉,目前蓝光技术也已得到全世界170多家游戏公司、电影公司、消费电子和
- 关键字:
蓝光 DVD 东芝 HD 索尼
- TCL集团自新的“4+2”业务架构组建以来,公司各产业销售业绩增长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新业务架构的积极效果正在显现。6月6日,TCL发布最新经营数据,5月份公司全球销售彩电1,131,845台,较去年同期增长26.65%。其中,LCD彩电共销售268,799台,同比增长220.39%;销售DVD播放机1,807,000台,同比增长49.59%;另外,公司5月份共销售手机952,697台,同比增长63.28%;在家电业务方面,销售洗衣机23,821台,同比增长41.96%。
- 关键字:
TCL 液晶 电视 DVD LCD 彩电
- 6月10日消息,德国光盘设备厂商Singulus第一季度获得了21台蓝光双层光盘生产设备的订单。Singulus本周一称,这个数字表明蓝光技术的采用速度比11年前的DVD技术的应用速度要快。
Singulus首席财务官StefanBaustert说,这个数字意味着蓝光双层光盘生产设备的第一年的订货量远远超过了DVD设备最初的订货量。
11年前,DVD设备最初的订货量为17台。
Singulus在声明中称,它在第二季度已经接到了蓝光双层光盘生产设备的额外订单。一家关键
- 关键字:
蓝光 DVD HD
- 据记者了解,在已经获得BDA授权的25家企业中没有一家缴纳专利费,而BDA也没有达成就此机制性意见。这或许将是蓝光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尽管已有11家中国内地企业获得了蓝光光盘协会(BDA)的授权,但国内企业普遍关注的专利费问题依然是启动中国蓝光市场的最大障碍。5月29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数字音频技术论坛蓝光光盘报告会”上,BDA方面的负责人、先锋电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部部长王希文介绍说,BDA目前还没有就专利费问题达成一个机制性的意见,所有已经授权生
- 关键字:
蓝光 BDA PC 先锋电子 DVD
- 针对媒体报道指蓝光阵营的主要成员索尼和松下之间关于蓝光专利方面出现较大分歧的说法,索尼中国公司昨日向本报记者发来声明称,索尼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开放的态度,支持蓝光技术在中国的普及。
有11家碟机企业已加入阵营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索尼与松下在允许中国碟机企业加入蓝光阵营方面有不同意见,并且蓝光阵营内部的分歧还出现在蓝光专利费的收取模式上。索尼昨日对这一说法予以回应,称这是对“索尼公司在蓝光生产授权和蓝光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一些不准确的提法”,索尼表示,蓝光的相关授权工作
- 关键字:
蓝光 DVD HD 索尼 松下
p-dvd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p-dvd!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p-dvd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p-dvd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