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测试测量 > 设计应用 > 基于行波的电缆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行波的电缆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作者:时间:2011-11-14来源:网络收藏

式中J0为每个积分周期初始时刻电流的采样序号;△J为每个积分周期包含的采样点数。如图2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4704.htm

d.jpg


若数值积分大于或等于设定值,则可能发生了“可恢复故障”,即满足:
e.jpg
式中Aset为预先设定的阀值,即给定的“可恢复故障”的数值积分绝对值的最小值。
综上所述,可确定系统自动存储SRAM中记录的波形的条件为:
f.jpg
满足上述条件后,系统自动从SRAM的记录波形中截取该段时刻以及周围时刻的一部分波形储存,将储存的多次谐波进行相关度的检验。检验中所利用的公式可表达为:
g.jpg
a[j+i+32]为滤波完成后的信号函数,b[i]为所选用的卷积窗函数,Cj为卷积结果,n为卷积窗的采样点数,32是指发生可恢复故障时系统将自动记录该时刻之前的32次米样数据。
所得卷积结果越大,则表明相关程度越高。当相关程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确定发生可恢复故障。系统自动记录一次数,即系统认为发生一次“可恢复故障”。然后对该波形进行测距运算。
当一定时间段内系统记录的可恢复故障的次数达到一定量,系统开始向用户发出预警,并视故障发生的频率由少到多而依次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预警。
2.2 故障测距
对于通过超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得到的“瞬时性可恢复接地故障”数据,由于其暂态过程特性,其中也包含有“瞬时性可恢复接地故障”的过程信息,利用该故障测距技术,我们攻克了测算故障距离的问题,在故障预警的同时,通过测距自动算法,能明确指示故障点距离。
采用单端行波原理,利用线路故障后在线路一端(装置安装端)测量点提取的第1个正向行波浪涌与其在故障点反射波之间的时延计算本端测量点到故障点之间的距离,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当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故障线路两端母线时将产生反射和透射现象,如图3所示。

h.jpg


假定M端为测量端,且行波从本端母线到故障点的传播方向为正方向。故障初始行波浪涌(以电流行波为例)到达M端时形成本端第1个反向行波浪涌,记为j.jpg。该行波浪涌在M端母线的反射波形成本端第1个正向行波浪涌,记为k.jpg,它将向故障点方向传播。行波浪涌k.jpg到达故障点时将发生反射和透射,其中故障点反射波返回M端时表现为反向行波浪涌,记为q.jpg,从测量点继续向故障点反射的正向行波浪涌,记为p.jpg,依次类推。l.jpgm.jpg分别表示所有来自故障方向的暂态电流行波浪通(反向行波浪涌)以及所有向着故障方向传播的暂态电流行波浪涌(正向行波浪涌),可以证明来自故障方向的每一个电流行波浪涌与其在母线的反射波浪涌之间始终具有同极性的关系。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