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帅会给Intel带来什么变化?

  早在几个月之前,英特尔的CEO人选就引发媒体关注,有传言说要从外部挖帅,现在终于尘埃落定,首席运营官布莱恩·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成为新任CEO,公司换帅,未来会走向何方?辉煌能否延续,众人翘首期待。

保守的赌博

又见英特尔COO升CEO:一场保守的赌博

Andy Bryant所带领的董事会首个提出将考虑外部聘用CEO,引发各种猜想,也曾说过“英特尔必须作出根本性的改变”这样的言论,那选一个工作了30多年的Brian Krzanich是否过于谨慎?空降CEO只是一些不了解intel的人士一厢情愿。因为接近这家公司的人都知道,intel公司CEO这个职业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按照钟摆“Tick-Tock”模式发展的intel公司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能力。前者,在X86领域,intel设计的芯片性能领先,后者,intel投入百亿级美元打造的制造工厂以14纳米技术领先任何晶圆工厂。即使分拆,这两个业务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而要管理这家公司就需要有这两个业务的基础。非技术出身的欧德宁已经被认为是不易,而只有MBA学位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明星人物又很难理解这样的公司模式。从两位创始人都接下来的四任CEO,英特尔目前六任CEO均由内部选拔,而且都属于在公司工作多年。<详细>

重回工程师文化:英特尔新CEO面临移动终端困境

布莱恩•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将于5月16日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接任CEO一职,在担任COO前,他曾担任英特尔负责全球制造的高级副总裁。这一人事变动被外界普遍解读为英特尔仍将继续保持工程师文化和制造优先思维等传统思路,并不会出现暴风骤雨般的改革场面。作为新任CEO,科兹安尼克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他的前任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按照英特尔公司法规定,现年62岁的欧德宁本应在三年后才正式退休,但他并未抓住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机遇,使英特尔市值被高通赶超,倍受诟病。如今这一问题被转交到了科兹安尼克身上,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和CEO这一新角色将是这位继任者最大的难题。 <详细>

新的开始还是旧的延续

新的开始还是旧的延续?

未来的挑战

英特尔新CEO:或押注制造技术

虽然英特尔新CEO的人选终于从英特尔内部产生,意味着英特尔的发展战略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CEO在目前英特尔主要的三大市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超极本)中仍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首先是智能手机:定位、模式及技术仍存短板,先看业内最为关心的智能手机市场。直到今天,业内对于英特尔进入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定位仍存有疑惑。即英特尔在此市场究竟是像高通一样走追求利润的高端路线,还是效仿联发科行以量取胜之路。其次是平板电脑:犹抱琵琶 昔日伙伴双腿走路,英特尔之所以在平板电脑市场动作迟缓,一来是之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超极本上,另外,就是微软的Windows7系统支持触控功能不佳,而Windows系统直到去年的10月才发布,从而延误了时间。最后是超极本:内外交困 普及仍需清障,由于英特尔对于超极本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不但误导了传统PC市场的用户,重要的是耽误了近2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平板电脑对于传统PC市场的冲击有增无减。 <详细>

英特尔历史上的五位CEO:凤头猪肚狗尾

总结一下英特尔前五任CEO,一路看下来,可以说是凤头猪肚狗尾。第一任罗伯特·罗伊斯是集成电路发明人,也是仙童半导体公司及Intel共同创办人被称为“硅谷市长“;第二任戈登摩尔为摩尔定律之父也是英特尔的技术精神领袖;第三任安迪格罗夫做出了成就Intel今天的关键举措:放弃存储业务专注微处理器业务以及打好生产基础等。这三人也是Intel的前两位创始人以及第一名员工(也可算创始人)。都是技术大牛出身。他们是凤头。第四任克雷格·贝瑞特则加强了Intel的市场细分、抓住互联网浪潮以及加固Intel的制造技术。决定了97年到05年(以及后续几年的积极影响)的Intel辉煌。可以算是扎实的猪肚。等到了第五任保罗·欧德宁,却只能用狗尾巴形容了。在2005年到今年5月的8年任内,除了借助Intel之前的X86优势的后发优势继续和Windows一起主导PC市场外,其他领域几乎不堪入目。 <详细>

Intel inside是否霸气如故?

Intel inside是否霸气如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新手上路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2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277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