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2010年7月24日,“2010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在上海交通大学落下帷幕。

经过专家组的认真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3个队,二等奖27个队,三等奖60个队。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结合时事、贴近生活等特点,增强现实技术在竞赛作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本届大赛的参赛队伍和参与人数均创下新高:共有来自九个国家和地区、76所高校的165支参赛队报名参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提交的作品“皮影艺术,凌动舞台”思路独特、设计新颖,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奖项“英特尔杯”。

“皮影艺术 凌动舞台”英特尔杯获奖队代表分享创意理念
“皮影艺术 凌动舞台”英特尔杯获奖队代表分享创意理念
英特尔中国区执行董事戈峻先生致辞
英特尔中国区执行董事戈峻先生致辞
王越教授 竞赛组委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越教授 竞赛组委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英特尔首席技术官Pranav Mehta先生介绍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英特尔首席技术官Pranav Mehta先生介绍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竞赛组委会向英特尔公司赠送谢牌
竞赛组委会向英特尔公司赠送谢牌
  • 1
  • 2
  • 3
  • 4
  • 5

热点视频

大赛信息


时间: 2010年3月18日——2010年
7月31日
主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
承办: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
协办: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
独家合作媒体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2010英特尔杯获奖作品“皮影艺术,凌动舞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Top↑

2010ESDC部分获奖作品展示

Top↑

2010 ESDC开幕式

Top↑

  • 开幕式现场座无虚席

  • 王越院士宣布大赛开幕

  • 参赛学生认真聆听(一)

  • 参赛学生认真聆听(二)

  • 大赛组委会部分领导

  • 选手签名留念(一)

  • 选手签名留念(二)

  • 选手场外交流踊跃

  • 两位英特尔高层交谈中

  • 王越院士接受电视采访

  • 观摩上届获奖作品(一)

  • 观摩上届获奖作品(二)
开幕式报道文章

细致、周到的做好每项工作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在春风送暖,百花待放的今天,我们迎来了2010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开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对参加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详细]

努力使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走向国际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早上好,感谢各位媒体单位和其他合作著名企业代表来参加2010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开启仪式。 [详细]

对教育投入是企业责任的核心组成部分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早上好,感谢各位媒体单位和其他合作著名企业代表来参加2010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开启仪式。 [详细]

大学生科技竞赛是质量工程的重要项目
2010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竞赛专题邀请赛,今天在美丽的上海交通大学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大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本次赛事的各位嘉宾…… [详细]

希望好好利用这个实践、创新、做事的平台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早上好,感谢各位媒体单位和其他合作著名企业代表来参加2010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开启仪式。 [详细]

2010参赛队伍、成员与作品介绍

Top↑

竞赛从一开始就秉承国际化的理念来举办,致力于将该竞赛办成中国举办、境内外高校参加的国际性大学生竞赛。从2002年只有15所国内著名高校参赛到2008年发展成为全球高校积极参加的竞赛,探索出了一条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大学生科技竞赛体系。该项赛事为促进境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提升中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几年的努力,正朝着这个方向有条不紊的进行。

(1)2002年,国内15所著名大学的28支参赛队参加。
(2)2004年,除了国内50多所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以外,邀请到国立新加坡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参加。竞赛规模扩展到56所高校106支队伍。
(3)2006年,竞赛规模扩大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高校,使竞赛进一步走向世界。
(4)2008年,进一步扩大参赛国家规模,邀请到了美国,印度多个高校参加竞赛,使竞赛初步国际化。
(5)2010年,邀请部分欧洲的高校,以及日本、韩国等高校的学生参加。并计划在2012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北京
北京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
东华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福建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广西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河南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江苏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南京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
陕西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邮电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浙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香港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香港科技大学
Malaysia
Multimedia University    University Sains Malaysia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Vietnam
Hano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chiminh cit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USA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UML
Mexico
Tecnologico de Monterrey Univesity    ITESO University
Turkey
Bogazici University    METU
Ukraine
Kharkov National University of Radioelectronics
历届 英特尔杯 获奖团队
年份 参赛题目 参赛学校 参赛学生 参赛学生 参赛学生
2002 基于Linux平台的视频点播终端 北京大学 童霆 王绍翾 张渊
2004 便携式多媒体中心 复旦大学 杨成 黄炜 赵晋
2006 基于XML的智能车载导航系统和富信息交互平台 西南交通大学 肖轶翔 刘金柱 易卓霖
2006 智能移动人脸辨识系统─跟我走机器人 香港中文大学 Fu Kah Kuen Cheung Kin Wang Cheung Siu Ming
2008 基于视觉跟踪技术的残疾人辅助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 周贵斌 陈昌能 李佳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