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医疗保健电子市场保持着高速的发展,主要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区域卫生、公共卫生平台及大型医院的信息系统持续升级,新兴ICT技术扩大应用范围。2014年,中国医疗保健电子市场规模达到992.7亿元,同比增长26.3%。 <详细>
![]() |
赛迪顾问:韩晓敏 |
运动、健康、医疗与消费类电子的结合是当今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超低功耗、更小尺寸、更高智能、更丰富种类的现代传感器为代表,为不断电(Always-on)实时跟踪和分析人体的活动状况、睡眠状况、生理指标以及环境信息提供了技术可行性,也代表了未来保健与医疗发展的方向。 <详细>
![]() |
博世传感器事业部市场总监大中华区 严更真 |
物联网(IoT)不断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在医疗保健领域尤为如此。在该领域,可穿戴健身与医疗传感设备正在迅猛兴起,而索尼Smartwatch3和来势汹汹的AppleWatch则是这一快速增长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新宠。这些可穿戴设备能够监控生物计量指标,从而更高效地管理我们的健康与健身。 <详细>
![]() |
博通公司基础设施及网络部门副总裁兼首席 技术官Nick Ilyadis |
由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的数量激增、监管加强及医疗保健成本上升等原因,医疗保健行业正在转型过程之中。仅在中国,65岁及以上人群的数量到2030年就将增加近一倍,达到2.23亿人。另据麦肯锡咨询公司调查,中国医疗保健行业花费预计将从2011年的357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万亿美元。与互联、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和现成可用的数据存储有关的技术创新,正在推动由这些经济和人口因素造成的变化。 <详细>
![]() |
Intersil公司移动电源产品高级副总裁Andrew Cowell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慢性疾病对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下的中青年人群中的蔓延,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所有这些都在推动医疗模式的改变。从以症状治疗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医疗电子设备也开始从复杂的应用于医院的大型设备,向既适合医院有适合家庭和个人的便携式,穿戴式设备转化。 <详细>
![]() |
意法半导体通用微控制器市场部经理于引 |
现今,可穿戴市场是继智能手机热潮之后另一个被给予大量关注的领域。关注的问题也不是可穿戴市场是否会兴起,而是该市场何时会兴起,以及可穿戴设备会以何种形式呈现。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并非新兴事物,已经有数年的积累了。这类设备主要针对疾病患者(佩戴设备所带来的益处大于使用上的不便)。针对重大心脏疾病的植入式起搏器或除颤仪即属于这类可穿戴设备,通过植入体内可挽救生命,但显然是一种侵入式设备。一型糖尿病所用的胰岛素泵也是此类可穿戴设备的代表,带来的好处远超使用上的不便。 <详细>
![]() |
Maxim Integrated工业与医疗事业部 资深技术专家John DiCristina |
Silicon Labs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也被许多厂商应用于多种新型的健身设备中,包括从最简单的且通常不包括液晶显示屏的活动追踪器,到拥有中小尺寸显示屏、包括多个生物计量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的健康绑带和“超级手表”,以及位于市场高端的非常复杂的设计、通常运行在诸如Android Wear这类的操作系统上的智能手表。在每一类产品中,Silicon Labs都有客户根据其目标最终用户的需求,在特性/功能、电池续航时间和成本之间选择了最佳的平衡点,从而在市场中取得了成功。 <详细>
![]() |
Silicon Labs亚太区区域营销资深经理 Desmond Chan(陈雄基) |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现状有如下几个特点: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从前一两年的在启动培养阶段到现在的终端产品的不断完善以及生态系统的逐步建立,例如功能的丰富性,结果实用性及服务性特征等,都有进一步的完善;很多功能及性能实现已有进一步的技术突破,例如,功耗,体积以及使用的方便性等;开发可穿戴设备的公司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品牌手机厂商都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投资及开发;越来越多的IDH参与到相关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在软件数据处理方面。 <详细>
![]() |
ADI公司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