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评论:中星9号能否送来免费电视大餐

评论:中星9号能否送来免费电视大餐

作者:时间:2008-06-19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收藏

  2006年“前辈”鑫诺2号意外失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4455.htm

  这颗非常时期发射的卫星将开启卫星直播时代大幕

  2008年6月9日20时15分,在因发射“嫦娥一号”扬名世界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开启长征系列的第107发射。

  此次搭载的“乘客”是个大家伙——重达4.5吨的广播直播卫星。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出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发射有着特殊意义——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首次航天发射。

  这是一颗造价高达1亿欧元、由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生产的广播直播卫星,用于开展中国节目直播到户的传输业务。卫星投入使用后,可使数千万家庭直接收看北京会盛况。

  然而,成功发射背后的潜在意义却鲜为人知——专家估计,在随后的几年内,我国将至少有1亿家庭安装卫星电视接收机,一个价值千亿的直播卫星节目市场由此打开。这意味着,等待了十几年的中国广播电视直播时代大幕郑重开启。

  如果不是2006年鑫诺2号的意外失败,不会如此受关注。在中国的直播卫星序列中,原本只是替补——部分承担鑫诺2号的任务,以保证播出的万无一失。当时构想一旦中星9号升天,将和鑫诺2号一起,构建中国第一代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但如今,中星9号将孤独地承担使命。

  在地震灾难的特殊背景下,中星9号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发射前,西昌卫星中心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曾表示:每个参与发射的人员都明白,从他们手中升起的,是一颗“争气”星、“打气”星、“报喜”星!

  立项是为让偏远农村看

  中星9号的身份并不复杂,中国卫通提供给本报记者的资料显示,该卫星采用法国SB4000系列成熟商用卫星平台,发射重量4.5吨,总功率约 11000瓦,设计寿命15年。但它身世显赫——2005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时任法国总理的拉法兰出席订购合同的签字仪式。

  “所谓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即信号可以直接到户,而不必经电视台再转送。”中国广播电视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石长顺说。中星9号最大的优势在其覆盖效率。资料显示,卫星投入使用后,能够提供150至200套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而且可将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

  与之对应的现实是,目前我国全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4.4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5.81%,有线电视入户率仅为36.01%,也就是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被信息社会孤立和隔绝,“他们既听不到广播,也看不到电视,不知道这个社会正在发生什么。”石长顺说。但受地理环境和技术手段的限制,采用有线和微波手段加强覆盖都不是理想的办法。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为1.3亿,其他近3亿家庭则通过无线等其他方式收看电视。这显示,这三分之二的家庭中,如果想收看清晰的电视节目,除了寄希望于当地的电视台能够转播外,就只能祈求这些飘荡在空中的电视信号能够顺利落到家中,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一旦中星9号顺利运营,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昨日,广电总局科技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电话中表示,中星9号主要针对偏远的、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的农村地区。“电视信号可直接通过该直播卫星传送到户,并且采取不加密方式传输节目,用户使用45厘米左右的小口径天线、专用高频头和直播卫星专用机顶盒即可直接接收。”该官员还说,“如无意外,预计会在前投入使用。”

  “中星9号卫星立项批准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使更多的人收看到奥运直播,从时间上来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7月上旬这颗星就可以投入使用,也就是说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芮晓武说。

  鑫诺2号为何魂断太空?

  “中星9号在业界称之为大容量、长寿命的卫星,至少是15年使用寿命。由于这一次入轨角度很精确,我们估计寿命会长达17年。”芮晓武说。

  遗憾的是,当中星9号成功发射升天时,“前辈”鑫诺却早在一年多前成了太空垃圾。中国卫通提供的信息显示,到目前为止“中星9号”状况良好,但要成功运营还必须等待一段时间。

  所有人都不希望发生意外,但意外却不期而至。鑫诺2号就是其中一例。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开发和研制,重约 5.1吨,设计寿命15年。星上载有22个大功率转发器,可同时支持200余套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在中国全境范围内均可使用0.45米天线点对点接收到清晰的声音和图像。

  不幸的是,就在卫星上天一个月后,鑫诺卫星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由于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鑫诺2号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

  消息传来,多少人的心,停在了东经92.2度。

  “鑫诺2号此次出现的故障,是卫星自身的问 题,而不是定点出了问题。”当时,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一位专家曾指出。事后查明,鑫诺2号的问题出在太阳帆板上,太阳帆板相当于卫星的电源,没能打开对于卫星来说影响很大。“这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卫星技术领域的常见病。”

  鑫诺2号卫星经历了十年研制周期,发射时间几次推迟。事后,有业界资深人士评价,此次事故对中国卫星以及广电产业造成了较大的打击。但鑫诺卫星高层透露,开展直播卫星的既定战略并没有改变,只要路线不变,技术上的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

  免费模式将冲击有线电视?

  有种说法是,如果不是鑫诺2号卫星出现故障,我国的直播卫星时代早已开始。如果当初的计划得以实施,加上刚发射升空的中星9号,我国的第一代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空间段系统也就基本布局完成。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额外等待后,中国直播卫星的大幕终于重启,带来的冲击将是全新和全面的。

  芮晓武表示,中星9号能把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是广播电视接收可实现的比率,事实上从卫星信号覆盖的角度讲,是能覆盖全部国土的。因此,中星9号将为边远自然村提供更好的广播电视信号,已是确定无疑。

  另外,中星9号升空后,按照要求将给西部边远地区免费传输47套免费的高清和标清数字电视节目,其商业模式是向各地的卫星电视台收取卫星宽带租售费用,而对电视观众免费。在电视节目的接收上,广大居民使用直径0.45~0.6米的小型天线就可以直接接收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相对于以往量少又不稳定的无线电视来说,无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既然是对国土的全覆盖,那也就意味着偏远地区居民能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地处大城市的居民同样也能收到。为此有不少学者担心,这可能会对目前正在大城市中推行的每月收费24~28元的有线数字电视造成冲击。

  有种说法是,去年中星9号发射的消息传出后,各地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就面临不少反弹。有电视观众表示,“卫星数字电视是不加密的免费模式,不如等‘中星9号’发射后买个‘小锅’?”

  直播卫星升空后,怎样处理与地面有线数字电视的关系?是相互竞争还是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在无法覆盖地域的补充?是作为公益性广播电视业务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村村通”问题,还是作为纯商业直播卫星业务争夺城市数字电视市场?

  “事实上,中国直播卫星产业将存在公益与赢利之间的矛盾,因为成熟的卫星直播电视产业绝大多数是由付费电视观众来支撑的。如果解决不了,将影响中国卫星直播电视的发展。”石长顺说。

  直播卫星市场价值千亿元

  事实上,中国的直播卫星梦想开启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我们很兴奋。然而一拖再拖,直至今天才将要实现。我们整整等待了30年!”直播卫星专家、原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江澄曾表示。

  1993年12月,从美国休斯公司发射了世界第一颗数字压缩电视直播卫星起,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卫星电视直播业务,付费卫星直播频道超过3000个,产业规模已达千亿美元。美国是最为发达的卫星电视市场,截至2006年底,美国两大直播卫星电视运营商签约用户约3000万,基本占美国电视用户总数的1/3。

  尽管我国的直播卫星姗姗来迟,但庞大的市场早已酝酿。

  2007年12月25日,中国卫通集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各占50%股份的直播卫星公司正式揭牌,其总资产达70亿元,目前拥有中卫1号、鑫诺1号、鑫诺3号、中星6B等4颗在轨卫星。按照规划,该公司计划到2010年前,在现有的4颗卫星的基础上,再发射3颗新卫星——中星9号、鑫诺4 号、鑫诺6号,此即所谓的“7星计划”。

  据了解,完整的直播卫星产业链,核心运营主体包括空间段和地面段两部分。目前,国家已明确由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直播卫星空间段业务,但地面段运营主体问题一直迷雾重重,尽管业内出现了各种猜测版本,主角却一直未露面。

  一旦卫星上天,直播设备终端产业不存在问题,多年培育的出口市场,使其技术成熟度很高,具备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只要政策环境宽松,有望在5年内形成5000万元的规模,直接收入300亿元人民币,带动间接收入可达500亿~1000亿元。

  有专家预测,一旦个人接收卫星节目的政策放开,2006年~2010年我国将至少有1亿家庭安装卫星电视接收机,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我国拥有电视机4亿台,大部分是卫星电视的潜在市场用户。



关键词: 电视 中星9号 奥运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