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考研信息 > 大学生读研面临三道坎:学费高 导师少 就业难

大学生读研面临三道坎:学费高 导师少 就业难

作者:时间:2008-02-28来源:中国青年报收藏

  没有“挤”爆的火热现场、没有长长的人龙,空荡荡的报名厅里:领表、缴费、照相、交表……很快,张惠彬完成了所有的手续,觉得“挺不习惯的”。

  “今年的报名现场怎么这么冷清?”一名路过报名厅的同学显得很惊讶。

  从11月10日开始接受2008年研究生考试确认网上预报名开始,设在广州大学图书馆讲学厅里的报名点虽然不时有拿着一些资料前来报名的学生,但人数并不多,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也说感到意外,“确实少了一些”。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128.2万人报名,与2006年相比增加7000人,增幅仅为0.55%;上海、北京等研究生报考集中的地区,都出现了报考人数的下降。当时媒体惊呼,考研热降温了。

  2008年,考研的降温趋势是否还会继续下去?

  读研收费吓退考生?

  “如果要读研究生,我爸让我自己出钱。”广州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周建华没有报名考研。他说,并非家长反对他读研究生,而是没有了家里的资助,读研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今年起,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国内一些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了解到,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华南理工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理工类总学费2.4万元,文科类总学费2.1万元,艺术类总学费3.6万元。但同时,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到80%,且至少能拿到“三等”以上的奖学金。

  据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的奖学金将实行“动态管理”评定,每年一评。这意味着该校研究生必须凭成绩高低进行学费竞争。即从前的公费和自费概念已不存在,原则上每名学生都需要缴纳学费,但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奖学金获得全额学费以及生活补助。

  “读研收费”改革启动后,不少原本抱着“研究生不读白不读”想法的学生打起了“退堂鼓”。他们表示,现在考研更需注重读研的目的以及未来的出路。

  周建华还有一个弟弟,去年刚考上大学。一进大学校门,家长就跟他们“约法三章”:如果毕业后想读研究生,家里不会资助一分钱!这意味着如果要考研,就要在大学期间自己想法儿挣钱。然而繁重的功课根本没有机会让他出外打工。据了解,周建华所在的班40人今年有8人报考研究生,约占20%。

  研究生质量下降读研没收获?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出席同济大学“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时透露,未来几年内,我国研究生扩招比例将控制在5%以内。吴启迪介绍,目前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110万,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

  “我们的导师带了25个研究生。在我们学校,这很正常。”中山大学理工类硕士生小高表示。

  据了解,中山大学2008年拟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3700人,比2007年多了100人。暨南大学各专业招生人数整体上升6%,广东商学院近几年招收的研究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随着扩招,导师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学生人数增加带来的压力,同时,学生能够接受导师亲自指导的机会变得微乎其微。

  一位在读研究生向记者透露,他们每月能见到导师2~3次。

  “我们基本上每个月只能见到一次‘老板’(导师)。”暨南大学的研究生洋洋表示,她的导师现在带着8个研二学生、18个研一学生,还与另外一名导师联合招了两名学生,指导任务繁重的导师对学生而言是难得“一”见,不过,“我们几个同学还比较团结,我们经常联合约导师出来见面。”

  中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课题组去年公布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报告透露,研究者对全国97所普通高校、20个研究所的千余名硕导、博导进行了问卷调查,有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

  部分高年级大学生对记者表示,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情况早有耳闻,“听说很多研究生的课程和本科都是重复的,既然学不到什么东西,何必去浪费时间?”

  多读3年书,就业仍没保证?

  广州大学应届毕业生阮傍根并不打算考研,他不否认考研对以后发展有很大帮助,但研究生连续几年扩招造成的就业前景不明朗,促使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更为“实际”的就业。

  阮傍根算了一笔账:“现在出去就业,两三年后我可以获得很多实践经验。如果是去读研,我两年后同样要面临就业的压力,而现在单位最看重的就是工作经验。”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数据,2007年广东高校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科生。而2006年广东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结果显示,研究生的就业率不仅首次低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甚至比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还低。

  “选择考研当然是觉得就业难啦!”广州大学二年级研究生侯琳对记者说,当时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本科生就业难。如今当她如愿以偿读研后,她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同样不乐观,“研究生毕业后也不能保证一定找到工作”。对于研究生的竞争力,她颇为担心:“也许还没有本科生好呢。”

  张惠彬虽然报考了研究生,但他表示,他考研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一张学位证。他透露,考研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争取通过“司法考试”。“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好复习。一旦通过司法考试,就业就不用担心了。”他说。

  自称“没耐心、没毅力”的小元放弃了考研。他说:“既然读了三年研究生后就业仍然没有保证,我肯定不敢去读研究生啦!”小元打算工作后选择在职读研。

  “考研还不是为了就业?”曾经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的陈骏贤不准备考研。他认为,既然为了就业,那大学毕业后赶快到社会工作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今年,他所在的班40人中有10人选择考研。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营业部副经理吴伟新对记者说:“我们公司重视的还是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我们一视同仁。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往往更有优势。”

  广州大学研究生处老师俞健认为,“就业难”是全国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难题,研究生也不例外。但从长远看,研究生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怎么说研究生都是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介绍,报考广州大学研究生的人中就有部分是毕业工作后一两年又来考研的。

  报名人数下降是否意味着大学生理性了

  近日,一些地区研究生报名人数统计公布后,部分媒体的报道称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更加理性,所以导致考研人数下降。某网站进行了“08考研人数如果下降是否说明考生变得理性了”的调查。参与调查的3009人中有45.25%的人认为“不是。考生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时,仍以外界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取向,谈不上理性”;45.15%的人选择“是。近年来研究生就业不理想,考生人数减少理所当然”;而选择“不知道”的有9.6%。

  “我不否认从全国看考研人数可能有增速减缓的趋势。但从我们学校来说,今年我们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不降反升,增加100多人,增幅达到10%。”俞健告诉记者。

  俞健针对“考研遇冷”表示:“当然,这里面可能也有理性的因素,比如现在的学生更为实际了,会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作抉择。”

  俞健建议大学生在选择是否考研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首先,自己有没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其次,所学专业的情况。如果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那继续深造也许对以后发展有更大的帮助;最后,经济因素也应该考虑,部分高校开始试行“收费”后,虽然有健全的奖助学金政策,但还是会给家庭带来一定压力,所以家里的承受能力也应该是考生考虑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大学生 考研 高校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