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中国企业发力LCoS产业链

中国企业发力LCoS产业链

——
作者:时间:2007-08-30来源:中国电子报收藏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对外正式宣布其下属公司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光学”)南方辉煌公司研制的光学引擎实现批量化生产。这样,南方辉煌公司成为继SONY、JVC之后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光学引擎量产的企业,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大屏幕投影显示产品的核心技术。

  专家表示,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相比PDP、LCD而言,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力、高性价比、环保无辐射、低能耗等显著特点,此外LCoS拥有多项自主专利,应该说LCoS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过到现在为止,LCoS的产量规模还没有形成,产业链的建设还有很多方面要完善。这样看来,LCoS的未来之路将充满艰辛。

  自主LCoS光学引擎量产

  记得年初在中光学“DLP光学引擎量产”的发布会上,中光学相关领导向记者透露了今年年底前将实现LCoS光学引擎量产的消息。时隔半年,中光学兑现了诺言。

  8月20日,记者从在河南南阳召开的中国LCoS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获知,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属公司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南方辉煌公司研制的LCoS光学引擎实现批量化生产,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样,南方辉煌公司成为继SONY、JVC之后国内唯一一家实现LCoS光学引擎量产的企业,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大屏幕投影显示产品的核心技术。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信息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时期,如彩电市场原来以CRT为主要产品,现在则出现CRT、PDP、LCD以及背投等多种显示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他说,目前,我国在PDP和LCD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依靠进口。然而,我国拥有多项自主专利的LCoS技术是有环保、成本低等方面优势的,尽管目前还面临着如何拓展市场空间的问题,但发展前景良好。

  他指出,信息产业部将继续关注LCoS从零件、设备到整机产业链的建设,此外,还将调集各个方面的优势建立新型平板显示的产业群,加强对大型项目间的协调,为信息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帮助。

  中光学集团总经理张守启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主光学引擎量产后,成本变得相对较低,以背投电视为例,索尼前些时候推出了近7万元的LCoS背投,JVC推出的新品背投价格也不菲,按照光学引擎是背投电视70%的成本折算来看,采用中光学LCoS光学引擎的背投电视成本至少会减少一半以上。而且在新型显示领域方面,国内企业在PDP、LCD方面不掌握核心技术,背投领域,3LCD被索尼、爱普生掌握;DLP被德州仪器(TI)垄断,唯独LCoS技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国外方面也多半是华人掌控,因此,LCoS技术优势很明显。他乐观地预测,未来几年内,LCoS产品将以25%的平均速度增长。

  多项技术实现自主产权

  由于LCoS技术拥有高清晰度、高分辨力、高性价比、环保无辐射、低能耗等显著特点,能充分展现全数字高清的精彩画质等优点,同时在该领域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所以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支持项目中,LCoS赫然在列。

  据记者了解,中光学此次实现了LCoS光学引擎多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创新,已在国内率先实现批量化生产,这将有利于扭转我国显示行业长期受制于国外企业的被动局面,为规模化生产LCoS微显示背投电视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此外,作为产业的中游企业,中光学很早之前就在考虑如何实现芯片本地化生产。据介绍,目前LCoS芯片由美国Syntax-Brillian公司设计生产,该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开发LCoS微显示芯片技术的企业之一,拥有成熟的1080HC2芯片规模化制造技术。2007年4月,该公司已经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河南省设立LCoS芯片生产厂,LCoS芯片的本土化生产有望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本地化生产后,将节约很大一笔中间环节的费用。”张守启在《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不过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向记者透露设厂的具体时间。

  显然如果这一计划顺利,那么对中光学来说,一方面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将获取芯片部分话语权,这样的话,LCoS的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中光学总工程师李智超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中光学正在积极研制采用LED背光源技术的LCoS光学引擎,预计年底时就会实现这一技术的运用,到那时LCoS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整机关注尚未跟进

  据日本TSR公司调查数据表明,2006年全球投影机市场规模达到500万台,市场总值在75亿美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未来几年市场将以28%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发展到1350万台,市场总值130亿美元。该公司的数据同样表明,2006年全球微显示背投电视340万台,市场总值在68亿美元。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以20%的平均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690万台,市场总值在83亿美元。

  “虽然在微显示产品市场,目前是3LCD和DLP技术占据市场的主流,不过一旦LCoS达到一定规模并量产后,增长将是几何级的。”中光学集团总工程师李智超表示,LCoS规模化临界点是1万台,年底很有可能会突破这个数值,到那时LCoS的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在研讨会现场,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此次研讨会吸引了包括海信、长虹、康佳等知名国内彩电厂商在内的30多家企业。记者现场采访发现,他们对中光学LCoS光学引擎的量产表示关注,但目前仅仅是一种“喝彩”,真正跟进、有实质性举措的企业并不多。

  “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尚抱有观望态度,但从规模上看,比以往的会议要大了许多,足以看出整机厂商对LCoS的强烈关注,也说明了LCoS市场并不是我们的独角戏。”中光学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詹敏告诉记者。

  中国彩管行业协会会长范文强日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产品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比如,由于国外厂商掌握液晶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他们就可以在液晶面板方面大闹涨价,在整机上降价。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遏制国内企业面板数量,一涨一降,一收一放,国内企业没有产业链支撑,根本“玩不起”。范文强的话值得国内整机企业深思。

  前途仍将充满艰辛

  现在的LCoS产业,应该说上游芯片制造商和中游光学引擎制造商都准备好了,但中下游产业链断层现象依旧比较严重,很多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

  据介绍,位于LCoS产业链中游的关键组件是光学引擎,该组件是基于LCoS芯片及与之相关的微电子学和光学系统的组件,过去曾经是制约我国发展LCoS产业的主要障碍。不过随着去年4月河南中光学集团旗下南方辉煌图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组建及运营打破了这一困难局面。

  “中光学现有LCoS光学引擎生产能力达到3000台/月,掌握三片式LCoS光学引擎的核心生产技术,建立了稳定的国产化配套体系,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扩大产能规模。”谈起LCoS光学引擎,中光学集团总经理张守启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一脸兴奋。

  某专家乐观地认为,下游整机产业的发展与完善事实上主要依赖于中游LCoS光学引擎的量产与稳定供应。国内彩电厂商如康佳、创维、TCL、海信、雅图等公司均较早涉足LCoS技术的研发,但由于中上游产业链的不完善,无法通过核心技术来推动下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光学引擎已经在国内得到解决,下游整机产业的发展良机已经到来。

  不过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赵波提醒到,由于彩电市场竞争激烈,大环境受到平板电视和CRT电视的挤压,特别在高清市场,80%市场都是PDP和LCD控制的;从内部环境来看,也受到DLP和3LCD的挤压,市场处于缩小状态。此外,LCoS良品率较低、灯泡寿命不高等都是LCoS的短板,而LCoS产业链目前不是特别完善,所需要零件较多,所以短期内很难和DLP、3LCD抗衡,这些方面都是LCoS需要加强的地方。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大屏幕投影显示分会秘书长赵汉鼎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LCoS技术优势明显,但如果光学引擎成本不能控制在600美元以内,同时生产效率不能提高的话,这块市场将很难发展。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