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设计应用 > 移动电视芯片厂商蓄势待发

移动电视芯片厂商蓄势待发

——
作者:本刊记者 崔澎时间:2007-04-03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作为2008奥运会前的准备年,2007年注定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年份。众多新技术引导的业务将在2007年开始预热,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有。2007年8月1日是数字电视地面标准GB2006开始实施的时间,虽然GB2006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国家标准,但是在手机电视强制标准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依然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GB2006标准包含固定和移动2种接收方式。但是从目前家用数字电视的普及情况来看,有线数字电视占据了主导地位。2006年有线电视机顶盒的需求量突破700万台,2007有线电视机顶盒的增量将会达到1000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周祖成教授也认为在未来我国数字电视普及的过程中,DVB-C有线数字电视将是主力,2007年将形成“有线DTV放量增长、卫星紧跟、地面无线起步”的格局。因而,移动接收的应用才是GB2006的用武之地,移动接收又根据接收终端的差异可以分为移动接收(汽车电视)和移动/便携式接收(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便携式电视和手机),其应用领域覆盖了广阔的便携终端和汽车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的开发来说,在架构上涵盖了软件与硬件两个层面。硬件部分需考量天线、前端(Front-End, FE)模块、音/视频的编解码、应用处理平台。其中前端模块又包括射频接收的调谐器(tuner)和基带解调器(demodulator);软件部分则包括中间件(Middleware)、电视播放器、电子服务指南(Electronic Service Guide, ESG)等。由射频接收器送来的数据经基带处理后,又再分流为IP datagram和TS packet传输到处理平台,经过平台中的应用处理器及音、视频译码器(decoder)会的进一步运算处理,最后才将电视节目的影音内容传送到屏幕上播放(图1)。

图1 终端的运作架构
  
移动电视接收前端开发进展

移动电视的特性使其在功耗,尺寸等方面收到很大的限制,另外由于面向车载应用,因而高速移动中的信号接收同样是一个技术挑战。这些技术难题在接收前端的设计上得到集中的体现。

为满足移动电视可连续在较长时间收看的需求,如何降低功耗已成所有半导体公司共同致力的目标。同样用850毫安时的锂电池供电,高通宣称其主推的MediaFLO手机收视时间可达3.8小时,比收视时间为2~3小时的DVB-H与T-DMB更为理想。据北邮电信工程学院多媒体信息中心主任门爱东教授介绍,GB2006的前身DMB-T/H可保证4小时的工作时间。在ADI 和凌讯共同推出的DMB-T/H前端中,ADI提供解调器MTV100和10位ADC AD9216,凌讯提供的是LS8913调谐器。ADI高级开发经理吴女士表示,为了解决功耗问题,ADI一方面采用CMOS工艺开发用于GB2006的解调器MTV100,另一方面减少数量以降低互联功耗,并且在前端设计中内置了有效的电源管理IC。仅是2~3英寸的小型面板、后端应用处理器和H.264编解码三部分就需要约400mW的功耗。即便面板部份已通过CCFL的技术改善功耗,但在整体耗电负荷大的前提下,如何使前端(解调器和调谐器) 组达到更低的功耗,依然是手机电视芯片商的研发重点。

图2  ADI 和凌讯的DMB-T/H前端采用于DVB-H标准相近似的时间分片

此外,由于2~3英寸面板的手机电视模块是目前市场认可的尺寸,为了解决外形尺寸的挑战,芯片厂商持续通过SiP、SoC技术以及先进制造工艺来降低芯片尺寸与材料成本。目前TI 用90nm工艺将调谐器、解调器以及ADC集成在SoC上,在业界处于领先。预计2007年初将进入65nm制程。而就SiP而言,目前最小封装尺寸大致已可达7.9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