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医疗电子 > 市场分析 > 洋巨头垄断医疗器械行业 国产厂商如何突围?

洋巨头垄断医疗器械行业 国产厂商如何突围?

作者:时间:2015-01-29来源:深圳晚报收藏

  跨国公司长期垄断高端医疗设备,导致其在定价上具有绝对的控制权,是老百姓看病贵、医保支出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9147.htm

  

洋巨头垄断医疗器械行业 国产厂商如何突围?

 

  比如,一台在美国售价75万美元的1.5T磁共振系统,同期在国内的售价高达1200万元人民币。按照使用8年时间计算,还得加上设备价格50%的后期维护费用。

  关于进口医疗设备“我好,我就贵,售后贵,配件贵”的理念早就被各大医院接受。而最直接的结果是,患者再也不敢随随便便进医院看病。

  与此同时,深圳一批国产高端企业正在摆脱世人“产品低端、技术落后”的看法,逐步走向创新,甚至叫板国外品牌。但多重原因导致国产品牌依然很难进入国内公立医院。深圳界的“中国制造”已在海外有所突破,面对国内市场却依然需要艰难突围。

  根据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自2001年至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179亿元增长到170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2年间增长了近9.4倍。Pharmalive咨询公司分析人士认为,预计到2050年,我国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所占份额将达25%,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新医改投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保健需求增长。

  巨头垄断的医疗器械行业

  长期以来,几乎国内所有医院的CT、核磁共振、PET-CT等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市场70%被通用电气、三家跨国企业所垄断。因这三家企业的英语首字母为“GPS”,业内也将此垄断格局称为“GPS神话”。国产医疗器械只能在非接触性设备和其他低端领域崭露头角。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营销系统总经理李在文向笔者介绍,外资品牌在该领域的优势较大。细分市场来看,强生是植入性等医疗器械的巨头;“GPS”三巨头在诊断器械行业占到国内高端市场的80%以上;检验设备领域,“GPS”也占据70%以上的国内高端市场份额。迈瑞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国际高端医疗设备大舞台上的占比仍是微乎其微。

  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发展陷僵局

  因此,国产医疗器械一直没有话语权。对于其中的原因,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的评价一针见血: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是引发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涉嫌垄断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致使洋品牌依旧把持相关售后服务,进而形成了高价垄断;其次,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少数几家设备巨头形成市场垄断,导致竞争不充分、价格虚高。

  在接受笔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正是外资企业对高端医疗设备的绝对垄断,使得国内影像设备厂商们陷入到市场份额小、经营压力大、缺乏后续研发投入等僵局。

  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往往会形成一个垄断闭环,从产品的购买、维修到更新就像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套。跨国公司提供的全部为“高价服务”。按照《每日经济新闻》此前的报道,湖北省某医院有一台售价793万元的128排进口CT机,厂家每年开出的全保费用超过180万元,另一台售价700余万的磁共振机,单年维保费用62万元。按照一年180万元计算,CT机平均每天的维保费用约5000元。这意味着这台机器所在科室每天前30个病人的诊疗费用都在养机器。

  按照笔者调查来看,由于医疗资源紧缺,几乎所有的大型公立医院都人满为患,医院收入不成问题,收回昂贵的医疗器械成本也不成问题。

  据笔者调查,像PET-CT扫描这种应用于肿瘤、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的检查,在北京部分三甲医院全身检查的价格高达1.2万元,上海部分三甲医院的价格在6500元左右。与此同时,由于检查费用不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不菲的价格让很多患者失去了早发现、早治疗的宝贵机会。

西门子plc相关文章:西门子plc视频教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