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半导体料材技术动向及挑战

半导体料材技术动向及挑战

——
作者:陆向阳时间:2007-01-29来源:收藏

 

引言
半导体制造技术能否持续突破,材料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最早的锗(Ge),到随后普遍应用的硅(Si),近年来又衍生出更多的材料,本文将针对此方面的新材料、新趋势的发展,以及现有的技术难题等进行讨论。

铜导线材
在半导体技术发展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以锗元素为材料,不过锗元素的耐高温性不足、抗辐射能力差,以致在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被硅元素取代,硅在抗热、抗辐射等方面的表现都优于锗,适合用来制做大功率的集成电路。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不断缩小到0.25um以下,集成电路在线路上的电阻电容延迟(RC-Delay)效应已增大到成为问题,使线路信号难以更快速传递,即晶体管导通、关闭的速率难以更快,并且线路间的串音噪声干扰也增加,这些问题在频率接近1GHz时就会产生。
为了克服这一阻障,必须更换半导体信号线路的材料,从过往的铝(Al)换替成铜(Cu),换材料之后线路的电阻值降低,铝的阻值为2.8微欧姆每厘米(2.8uOhm/cm),铜则是1.7uOhm/cm,这样寄生RC问题获得缓解,芯片的频率速率可进一步推升。同时,铜线路也有更好的抗“电子迁移”能力,使芯片可以更持久地运作。除了换材料,制造过程方面也必须搭配改变,过去铝线是采用溅镀方式制做,换成铜导线则使用电镀方式制做,如此在过程成本上也更为节省。此外,由于铜的反应较为活泼,因此容更易渗到硅基材中,也容易污染无尘室,这使得制造过程中需要更谨慎地控制。
 
图1  1998年IBM公司使用自有的CMOS 7S制程技术来产制芯片,图中的芯片具有六层电路,并使用上铜导线技术,其中晶体管的信道长度仅0.12um(图片来源cc.ee.ntu.edu.tw)

硅绝缘材
芯片电路不断精密后,除了有前面提到的延迟问题外,另一个问题是漏电。漏电问题愈来愈严重的结果是使芯片的功耗攀升,举例而言,过去Intel的Pentium 4处理器其总体功耗的1/4皆为漏电,只有3/4的用电是真正投入运算工作。很明显,过去的硅基板绝缘层(SOS)已难以抑制漏电,需要更换新的绝缘材来强化,业界提出了硅覆绝缘(SOI)技术(上覆硅技术),以二氧化硅(SiO2)为绝缘材减缓漏电率的成长。
善用SOI技术的结果,可以降低芯片50%左右的功耗,如今不仅便携电子产品讲究省电,就连机房用的高速运算也讲究省电,电力成为数据中心营运中,仅次于薪筹的第二大开销,因此在芯片日益强调省电特性下,SOI技术的重要性也持续增高。比较特别的是,业界也有人对SOI技术持不同看法,虽然硅绝缘抑制了漏电,但连带也阻碍了热消散。因为在于二氧化硅的热传导率低于50W/mk,而硅则是120W/mk,既然热消散不易,也就连带限制了芯片频率的提升,因为更高频率的运作会加速热的产生。再者,绝缘的氧化物具有离子化倾向,受辐射所影响则容易诱发出额外的电流,使芯片内噪声增加。
因此,也有人提出以钻石为绝缘层的作法,称为SOD,钻石的本质为碳(C),绝缘性佳(每公分阻值为10的16次方欧姆)、热传导率高(大于1200W/mk),可有效绝缘又可有效散热。虽然如此,但SOI仍是一项具变革性的新材料作法,目前SOI主要是用氧植入(SIMOX)法或氢植入法,其中氢植入法以法国Soitec公司的Smart Cut技术为主。
 
图2  IBM为日本任天堂(Nintendo)的新世代电视游乐器:Wii所设计、产制的中央处理器:Broadway(百老汇)即有使用上SOI制程技术。图为IBM的无尘室工作者正在检视Broadway芯片(图片来源IBM)

低介电质材

如前所述,铜导线技术在于降低RC-Delay效应,而铜线主要的目的是降低R值,但对线路与线路间的C值却没有改善,为了改善线路间的绝缘效果,人们开始思索用新的绝缘材料来替代原有的SiO2绝缘材料,这方面的替代方案称为低介电质技术。所谓低介电质,其k值(介电系数)愈低则绝缘性愈高,SiO2的k值约在3.9~4.5间,而可行的替代材料包括氟硅玻璃(FSG)、黑钻石、BLOK(Barrier Low k)等。以FSG而言,事实上还有不同的制成方法,以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产生的,可使k值达2.6~3.1,而使用旋转式涂布法(SOD)的则更可低至2.0。当然,最好的低介电质是真空,其k值为1,干燥的空气则接近1,但因为不是固态物而无法使用。
 
图3  Intel在其开发者论坛上提及用High-k材料取代现有的SiO2,做为晶体管闸极的绝缘层,使用High-k材料不仅可让晶体管运作更快速,也有助于减少漏电(图片来源:www.intel.com)

高介电质、应变硅

除上述外,为了让芯片有更快的效能,提出了高介电质与应变硅等技术,高介电质材料主要是替换原有位在闸极金属电极与硅基板间的SiO2绝缘材,如此可使晶体管的导通、关闭更加快速,推计可比传统SiO2作法快上60%,此外闸极的漏电也能降低(将绝缘层加厚),降低漏电就能减少功耗与发热。不过目前高介电质技术仍有些方面不易突破。至于应变硅方面,应变硅技术并非更替材料,晶圆基板材料依旧是硅,但却改变硅原子结构的间距,使电子移动的速度增快,进而提升芯片的运作效率。

太阳能板

由于石油将在数十年后用尽,使人们增加对太阳能发电、太阳电池等技术的关注度,其中太阳能发电中的太阳能板也是用半导体材料所制做。目前太阳电池最广泛使用的材料为硅,并可分成晶硅与非晶硅,其中晶硅还可再分成单晶硅与多晶硅,如此即有三种类型的材料: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三种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也各有差异,分别为12%~24%、10%~19%、1%~13%,而真正较常运用的是单晶与非晶,前者因转换效率高而受青睐,后者则因为成本低、制造容易。要注意的是,非晶硅除纯硅之外,也有化合性质的作法,如碳化硅SiC、锗化硅SiGe、氢化硅SiH、氧化硅SiO等等。除了硅为主体的太阳能基板,也有非硅的化合物作法,一样区分成单晶类与多晶类,单晶类的材料为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多晶类则有硫化镉CdS、碲化镉CdTe、铜锗化铟CuInSe、二锗铜化铟/镓Cu(In,Ga)Se2等等。非晶硅材料或化合物材料多用在薄膜技术制成太阳能板中。

附带一提的还有一种初展露、尚在研发的有机(Oganic)太阳能电池、纳米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为二氧化钛TiO2,然而因为光电转换率仅1%~4%,离实用化仍有一段距离。
 
图4  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用单晶硅材料制成的太阳能基板

无线射频

无线射频(RF)电路、集成电路、微波功率电路等所用的材料,必须从形成的基础构造来讨论,这包括晶体管、异质接面双极晶体管(HBT)、金属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SFET)、以及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也称异质结构场效晶体管HFET)。
在具体材料上,晶体管用的是硅,HBT的基板部分使用SiGe、GaAs,其上的生成层则用AlGaAs、InP、InGaP,此外宽能带(Wide-bandgap)的材料也备受瞩目,如GaN、InGaN;MESFET则是GaAs、InP、SiC(从未使用纯硅);HEMT则是以“GaAs与AlGaAs”或“AlGaN与GaN”所构成。除了材料外,基础结构也有所不同,以Si为主材料若用于射频电路中,多半采行BiCMOS的基础结构,即是结合BJT与CMOS的结构特点而成,此称为Si BiCMOS制程技术,射频电路采行SiGe、Si BiCMOS等作法,在高频运作时有较好的表现。
另外,与HEMT相关的还有pHEMT、mHEMT等,使用的基板主材是GaAs,缓冲层则是AlInAs,信道材料则是GaInAs。

发光二极管

过去认为发光二极管仅做为状态灯号之用,但其实这只是可见光的部分,不可见光的红外线LED、紫外线LED也各有用途:红外线LED用于遥控器、保全装置;紫外线则用于钞票鉴识器、树脂硬化、光催化等;最新的超短波长的远紫外线LED则可望用在污染物分解、新型光储存媒体读写、纳米科技等。更进一步,由于蓝光技术成熟后,白光也成为可行,加上亮度表现的不断提升,使LED的应用范畴逐渐提升,包括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电子照明等开始陆续采行LED。以下列出常见的LED发光材料:
AlGaAs:红光、红外光
AlGaP:绿光
AlGaInP:高亮度的橘光、橙光、黄光、绿光
GaAsP:红光、橘光、黄光
GaP:红光、黄光、绿光
GaN:绿光、草绿光、蓝光
InGaN:近紫外光,蓝绿光,蓝光
ZnSe:蓝光
C(钻石):紫外光
AlN:远紫外光~近紫外光
AlGaN:远紫外光~近紫外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为了适应LED持续提升亮度的需求,在(蓝光LED)基板材料上也进行了多番变革,包括碳化硅SiC、蓝宝石(Al2O3)等,此外纯硅的材料也相当受到关切,尤其基板不仅要与发光体搭配,还必须达到最高的透光率,以免阻碍发光体的亮度发挥。
 
图5  运用红光LED的照射使植物(农作物)增长,此种作法未来有可能运用在太空中生产食物
 
图6  今日蓝光LED所用的基板材料主要为碳化硅(SiC)或蓝宝石(Sapphire,Al2O3),图为蓝宝石

结语
毫无疑问的,无论是集成电路、太阳电池、无线微波、发光二极管等各种的半导体运用,都仍在制做过程与材料上进行精进、提升与突破,甚至经常要在各种取向中权衡取舍,包括特性表现(导电、散热、透光、速度、硬度、热膨胀性)、制程难易度、材料成本等,进一步的还要规避他人的专利而达到相同目的,以及更外围的封装材料与技术搭配。然而技术的突破也使市场及应用更加宽广,这也是半导体材料技术持续诱人与争相投入的原因。

(本文摘自台湾《零组件》杂志)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