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设计应用 >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根轨迹的串联校正设计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根轨迹的串联校正设计

作者:时间:2012-03-17来源:网络收藏
="/uploadfile/mndz/uploadfile/201203/20120317024006199.jpg" width=434 border=1 v:shapes="_x0000_i1459">
图6-22

(3)根据公式(6-34)确定夹角 γ:

得到:

(4)由设计要求,,求出校正装置的参数。

得到: 。因而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校正后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和主导极点分别为:

G=G0*Gc

Transfer function:

576.8 s + 1921

------------------------------

s^4 + 34 s^3 + 256 s^2 + 384 s

Gl=feedback(G0*Gc,1)

zpk(Gl)

Zero/pole/gain:

576.8 (s+3.33)

------------------------------------------

(s+25.25) (s+4.745) (s^2 + 4.006s + 16.03)

显然,系统静态误差系数为: ,主导极点为: ,设计基本符合要求。

6.4.2 迟后校正
通过设置校正装置的零极点,使之形成一对在S平面上靠近原点的偶极子,这样,在基本保持原系统主导极点的前提下,可提高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而不致使系统的动态性能变坏。

例如,对于一单位反馈系统,若其开环传递函数:G0(S)=K/s(s+a)(s+b),则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K/ab ,因为系统主导极点为Sd,则K=|Sd|·|Sd+a|·|Sd+b|。串联迟后校正装置后,开环传递函数:

若要求主导极点基本不变,则

(6-35)

由于设计时选取的-1/τ和-1/βτ均靠近原点,因此

,
但此时

可见校正后静态误差系数增大了约β倍,而主导极点可基本保持不变。

由上,可得出迟后校正的根法步骤:

(1)画出未校正开环系统的根

(2)根据系统设计的时域指标,确定主导极点Sd,进而计算未校正系统的增益K及静态误差系数Kv ;

(3)将要求的静态误差系统与未校正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进行比较;得出迟后校正装置的β值;

(4)确定校正装置的零点和极点。零点的确定方法是:以主导极点Sd为顶点,引线为起起始边,向左旋转5°-10° ,此边与负实轴的交点即为校正装置的零点-1/τ ,由(3)中β值进而确定校正装置极点-1/βτ。

(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根。若新的主导极点Sd1或静态误差系数与设计要求相关较大,则宜适当调整β或-1/υ ,直至满足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推导过程中按Kv 进行说明,但对于Kp或Ka结论相似。

例6-8 已知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校正后的系统能满足下列的性能指标:阻尼比ξ=0.5 ;调整时间ts=10s;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5/s。解:(1)绘制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如图6—23中的虚线所示。

(2)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无阻尼自然频率为

据此,求得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

(3)由根轨迹的幅值条件,确定未校正系统在 处的增益,即根据 ,求得 ,,相应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4)基于校正后的系统要求,据此算出迟后校正装置的参数β值,即

考虑到迟后校正装置在 点处产生迟后角的影响,所选取的β值应大于7.5,现取β=10。

(5)由点 作一条与线段O 角的直线,此直线与负实轴的交点就是校正装置的零点,由图6—23 可知,零点 ,极点为 。这样,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如图6—23中的实线所示。由该图可见,若要使 ,则校正后系统主导极点的位置略偏离要求值,即由 点移到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