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设计应用 > 浅谈功率半导体的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二)

浅谈功率半导体的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二)

作者:时间:2013-10-14来源:网络收藏
业化,使得GaN具有更低廉的成本价格,有力地促进了GaN器件的发展。

  目前,基于GaN的功率开关器件主要包括AlGaN/GaNHEMT(HFET)、GaN基MOSFET和MIS-HEMT等结构。其中,AlGaN/GaNHEMT具有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优良的正向导通特性和高的工作频率等优点,成为GaN功率开关器件中最受关注的结构。

  众所周知,基于AlGaN/GaN结构的晶体管是耗尽型(常开型)器件,而具有正阈值电压的增强型(常关型)功率开关器件能够确保功率电子系统的安全性、降低系统成本和复杂性等,是功率系统中的首选器件。因此,对于AlGaN/GaNHEMT器件而言,增强型HEMT器件实现技术也是研究者们极其关注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多采用超薄AlGaN层、凹槽栅、P型栅和氟离子注入等方法实现增强型导电沟道。

  目前基于6英寸硅基GaN平台,IR公司和EPC公司分别推出了30V和100V/200V的GaN场效应电力电子器件,600V-900VGaN器件在近期也将推向市场。以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研发机构正开展8英寸硅基GaN电力电子器件研究。

  (三)晶闸管类器件

  在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中,晶闸管是目前具有最高耐压容量与最大电流容量的器件,其最大电流额定值达到10kA,电压额定值可达12kV。ABB公司和株洲南车时代公司已分别在150mm直径的硅片上工业化生产8.5kV/4kA和7.2kV/4.5kA的晶闸管。

  晶闸管改变了整流管“不可控”的整流特性,为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提供了条件。但其控制极(门极)仅有控制晶闸管导通的作用,不能使业已导通的晶闸管恢复阻断状态,只有借助将阳极电流减小至维持电流以下或阴、阳极间电压反向来关断晶闸管。在整流电路中,交流电源的负半周自然会关断晶闸管,但在直流电路中,要想关断晶闸管必须设置能给其施加反向电压的换向电路才行,这给应用带来很大麻烦。一种通过门极控制其导通和关断的晶闸管?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目前已有包括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瑞典ABB等多家厂商能在6英寸硅片上生产6kV/6kA,频率1kHz的GTO,研制水平已达8kV/8kA。但GTO仍然有着复杂的门极驱动电路、低耐量的di/dt和dV/dt,小的安全工作区(SafeOperatingArea—SOA),以及在工作时需要一个庞大的吸收(Snubber)电路等缺点。针对GTO的上述缺陷,在充分发挥GTO高压大电流下单芯片工作和低导通损耗特点的基础上,多种MOS栅控制且具有硬关断(HardSwitching)能力的新型大器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相继问世并陆续走向市场。所谓硬关断晶闸管即是在关断时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如1?s)完成全部阳极电流向门(栅)极的转移,此时的晶闸管关断变成了一个pnp晶体管关断模式,因而无需设置庞大、笨重且昂贵的吸收电路。硬关断晶闸管的代表性产品包括瑞典ABB公司研制的集成栅换流晶闸管IGCT、美国硅功率公司提出的MOS关断晶闸管MTO和由美国AlexHuang提出的发射极关断晶闸管ETO。在硬关断晶闸管中,IGCT应用较为广泛。IGCT是集成门极驱动电路和门极换流晶闸管(GCT)的总称,其中GCT部分是在GTO基础上做重大改进而形成,是一种较理想的兆瓦(MW)级中高压半导体开关器件。我国株洲南车时代公司也量产有4.5kV/4kA的IGCT。

  (四)功率集成电路

  PIC出现于七十年代后期,由于单芯片集成,PIC减少了系统中的元件数、互连数和焊点数,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而且减少了系统的功耗、体积、重量和成本。但由于当时的功率器件主要为双极型晶体管、GTO等,功率器件所需的驱动电流大,驱动和保护电路复杂,PIC的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直至八十年代,由MOS栅控制、具有高输入阻抗、低驱动功耗、容易保护等特点的新型MOS类功率器件如功率MOS器件、IGBT等的出现,使得驱动电路简单且容易与功率器件集成,才迅速带动了PIC的发展,但复杂的系统设计和昂贵的工艺成本限制了PIC的应用。进入九十年代后,PIC的设计与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性能价格比不断改进,PIC逐步进入了实用阶段。迄今已有系列PIC产品问世,包括功率MOS智能开关,电源管理电路、半桥或全桥逆变器、两相步进电机驱动器、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直流电机单相斩波器、PWM专用PIC、线性集成稳压器、开关集成稳压器等。一些著名国际公司在功率集成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州仪器(TI)、意法半导体(ST)、仙童半导体(Fairchild)、国际整流器(IR)、安森美(On-Semi)、PowerIntegration(PI)等世界著名的半导体公司,它们已将功率集成电路产品系列化、标准化。

  近几年随着移动通信、数字消费电子和计算机等产品制造业的强劲增长,以电压调整器为代表的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得到迅速发展。有人认为功率集成电路重在高低压兼容的功率集成(PowerIntegration),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重在功率管理(PowerManagement),故应独立于功率集成电路之外。笔者认为功率集成电路即是进行功率处理的集成电路,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应置于功率集成电路的范围之内。

  SOI集成电路具有高速、高集成度、低功耗和抗辐照等优点,SOI技术已成为先进硅集成技术的主流技术之一。由于SOI具有易于隔离的特性,使其在技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日本东芝已利用SOI技术研制成功500V/1A的三相DC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并实现量产,SOI高压集成电路已广泛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平板(PDP)驱动电路和高性能IGBT大功率模块的栅驱动中。

  BCD(Bipolar-CMOS-DMOS)技术是指将Bipolar模拟电路、CMOS逻辑电路和DMOS基高压功率器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的工艺集成技术,BCD已成为功率集成电路的主流工艺技术。<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