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MCU涨价声不绝于耳,国内供应商迎替代机遇

MCU涨价声不绝于耳,国内供应商迎替代机遇

作者:时间:2021-05-11来源:盈亚证券咨询收藏

今年下半年以来,半导体市场缺货、涨价等消息不绝于耳。据某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数据显示,ST单片机价格涨幅约为2-3倍,交期延长至24-30周,虽然不同产品受影响不同,但总体来看缺货导致的涨价幅度还比较高;同样,瑞萨电子现在交期基本已在16周以上,工厂基本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产能紧张情况难以得到缓解;而NXP的也持续吃紧,期货卡到18周以上,价格一直处在高位。
11月10日,航顺芯片率先发布调价通知函。公司表示,系列低于代理、体系价格的,恢复代理商体系价格,所有代理商没给2021上半年FCST的不能保证供货,给FCST并且预付定金的才能保证供货。航顺芯片还提到,储器EEPROM(24Cxx系列),NORFLASH(25QXX系列),LCD驱动系列全面上涨10%-20%。航顺芯片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国产32位MCU芯片的企业。随后盛群、凌通、松翰、闳康、新唐等五大MCU厂同步调升报价,部分品项调幅超过一成。MCU成继驱动IC、电源管理芯片、MOSFET之后,又一出现涨价声浪的半导体关键零组件。

MCU(Micro Control Unit),称为微控制单元、单片微型计算机或单片机,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I/O接口于一体,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MCU是各种物联网应用的控制核心,因其高性能、低功耗、可编程、灵活性在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通信等领域广泛应用。按照位数来划分,MCU可分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微处理器,现在32位MCU已经成为主流,正在逐渐替代过去由8/16位MCU主导的应用和市场。若按照指令集架构(ISA)来划分,MCU类型包括8051、Arm、MIPS、RISC-V、POWER等微处理器。基于ArmCortex-M系列内核IP的MCU已经成为32位MCU的市场主流,最近几年开源的RISC-V微处理器也开始流行起来,特别是在新兴的物联网领域。

从需求结构上看,汽车电子应用已经占据超过1/3的MCU市场,工控/医疗占据了25%,计算机网络占比23%。汽车电子对MCU的需求增长是较快的。未来汽车技术的创新主要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创新,作为汽车电子模块中的核心,MCU在汽车中的数量会持续增长,应用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很多传统的机械控制会被新一代的电子控制所取代。汽车自动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将大幅拉动对高集成度MCU器件的需求。以ADAS系统为例,Level2车型就搭载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紧急制动刹车等功能,其中大量使用的车载传感器和车载摄像头需要高性能的MCU来做模拟数据的处理与驱动控制,未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有望加速MCU市场的增长。

从MCU市场空间上看,根据全球知名半导体调研机构ICInsights预测,全球MCU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207亿美元;市场增速方面,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为6.3%,预测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速为7.4%,2022年MCU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38亿美元。而随着我国大陆汽车电子和物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对MCU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MCU市场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1.7%,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回到近期MCU的涨价,主要有多重因素的驱动。近年疫情在国内外不同步发生,半导体行业出现季节间的供需错配、区域间的订单转移的情况。同时,意法半导体的罢工加剧了市场产能紧张的情绪。意法半导体在欧洲的三个主要工会CAD、CFDT和CGT分别在各自所在的工厂上发起了罢工活动,原因是没涨工资。意法半导体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开资料显示,意法半导体在功率分立器件排名第二,微器件第四,模拟器件第三、通用MPU领域,传感器和制动器上排第九。

MCU出现全球性涨价,给国产MCU厂商带来良好的替代机遇。从MCU行业竞争格局观察,全球主要供应商仍以国外厂家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国内市场也多由国外品牌占据,国内厂商在中低端MCU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但中高端对海外依赖度角高。业内数据显示,国MCU市场规模在250亿元左右,但自给率不足5%。今年海外因为各种因素将部分订单转移到国内,正好给国内供应商更多展现实力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国产替代进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105/425380.htm


关键词: MCU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