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格力没有科技底蕴 董明珠造芯能否闯出一片天?

格力没有科技底蕴 董明珠造芯能否闯出一片天?

作者:时间:2018-09-27来源:镁客网收藏

  要怎么造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9/392354.htm

  今年8月,一家名为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作为电器的全资子公司,由董明珠任董事长。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达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的设计与销售等。而望靖东也在此后确认,新公司主业是设计,主要围绕空调开展相关业务。

  很多人说,之所以能这么“大方”的成立芯片公司,是因为空调芯片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自研。虽然相较于众多大厂争夺的手机芯片市场,空调芯片关注者不多,但实际上,做好空调芯片的挑战也不小。

  据传,格力“核心科技”的第一代,就是基于既有控制芯片,开发了“变频核心算法”,而这一芯片可被广泛应用于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变频伺服等领域。

  而相较于移动终端基于ARM架构,有标准可寻的数字接口,家电芯片的难点则更多的体现在大量的模拟电路设计上,也就是将电容、电阻、晶体管等组成的模拟电路集成在一起,实现运放、分频等功能。相较于数字电路设计,因电路本身稳定性难以控制,需要反复流片验证,所以模拟电路的设计难度更大。如果要实现商用,一般需要解决“ADC采样精度”和“PWM输出控制精度”两个技术难点(其实是所有电机类控制芯片的核心技术难点):

  ADC采样精度,准确、迅速采样电流、电压信息,保证反馈给主CPU的信号准确、及时、全面;

  PWM输出控制精度,精确、迅速输出控制信号,保证电机控制稳定流畅。

  除此之外,多路同步等协调问题和通信问题,也是模拟电路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

  可以说,格力如要从头开始做,就会面临缺乏标准化设计的难题,一切只能依赖工程师的经验。而这里就引出了第二个大问题,人员和反复流片的成本。

  按照行业普遍用人标准,芯片工程师的年薪绝不低于100万。而芯片的研发耗时很长,其中会经历多次返工和流片,以空调芯片28纳米甚至45纳米的工艺要求看,一次流片的成本至少上千万。当然,董明珠愿意拿500亿造芯,资金方面暂时没有问题,但压力也可以想见。

  不过,据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所说,格力的自研芯片目前已经量产,明年将率先应用在格力空调上。当然,格力也同时强调,芯片设计只是初步规划,未来不排除设计、生产全做。也因此,除了空调常用芯片之外,一旦“零边界”走入稳步发展阶段,其业务必将随格力领域扩张而延伸,如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以及目前正处在“危难”中的新能源汽车等。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望靖东也说过,“因为新公司刚刚开始筹备,团队也在筹备当中,很多信息需要等一等才能明确对外说明。”

  那些格力的“扩展业务”现在怎么样了?

  正如上文所言,格力一直在赶风口,但却一直没能真正进到风口里,不论是近期的“造芯”之说,还是之前的“造手机”和“造车”。大部分时候董小姐都是信心满满地开篇,却以慢慢沉寂收官。

  对于格力做手机,还有一种戏言是,董明珠受了雷军的刺激。

  2013年,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典礼上,董明珠与小米的雷军同时获得年度经济人物奖。在颁奖环节中,二人当场许下了“著名”的“10亿赌约”。

  一个看似玩笑的“赌约”,让“董小姐要做手机、雷布斯要做空调”的传言一时间甚嚣尘上,也让格力、小米两家公司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被置于“风口浪尖”。不知是否因为压力驱动,董明珠以一种“奋不顾身”的姿态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在2015年广州中山大学的一个公开演讲上,宣布格力第一代手机已经出厂,自己正在使用。

  随后不久,该款手机开售。董明珠当时豪言,“格力手机卖5000万部还是1亿部对格力来说都不是问题,我们质量世界第一,三年内就能灭掉小米”。最终的市场影响力,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手机代工厂一般会把客户区分为100万台级、50万台级和10万台级,而格力手机是在5万台级以下,所以供应链普遍持不看好态度。

  而到了2016年,格力推出二代手机。相较于一代,这款手机的曝光量似乎有所增长,只不过是负面的。按照原定计划,格力二代手机总共生产了30万台,但最终只售出1万台。为了拉高销量,董明珠开始强制要求格力员工、供应商使用格力手机;年终奖派发格力手机,甚至只在格力手机上运行派工APP,非格力手机不能正常工作。这种内部强制消化,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强制”必有反弹。很快,闲鱼平台出现大量低价出售的二代手机,一度让格力陷入尴尬境地。虽说要调查,但也是沸沸扬扬之后的不了了之。今年6月,网传格力新款手机已在工信部入网,而具体市场反馈如何,只能等手机发布后再看了。

  与格力手机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新能源汽车,也就是珠海银隆。

  珠海银隆成立于2009年,次年以收购美国奥钛(从事储能系统和钛酸锂电池的研发)53.3%股份的态势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直到2017年,其第一款新能源汽车才正式发布,但董小姐表示很看好。

  为收购银隆,格力在2016年10月就曾召开过临时股东大会,就格力电器发行股票收购银隆并定向募集配套资金方案进行表决,在全套方案共26项子议案的表决中,有关收购银隆的相关议案被通过。

  然而,一个月后格力突然发布公告称,珠海银隆决定终止交易,而格力也终止了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该资产事宜。收购银隆的路被堵之后,12月董明珠个人投资10亿元入股银隆,甚至还拉上了万达的王健林和京东,造车决心可见一斑。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银隆第一款新能源汽车发布后,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并进行受理公示,准备正式开启A股的IPO之旅。但“意外”来得猝不及防。

  今年1月,一则有关珠海银隆债台高筑的新闻在业内爆发。据报道包括电动汽车充电/储能设备、磷酸铁锂电池等供应商在内,银隆所欠贷款至少有12亿元。除此之外,银隆为扩张版图,半年时间内相继在成都、兰州、天津、南京多地设立了8个新能源相关产业园项目和生产基地,总投资额高达700亿元。

  而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银隆的核心优势“酸锂电池”也开始被行业挤出主流市场,发展空间极为有限。

  一连串“负面炸弹”下来,银隆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先是大面积裁员,再是多地工厂停工,甚至还被爆已经单方面中止了IPO辅导,放弃上市。业绩,也是以46%的下滑比例迅速缩水。早前,才于今年5月项目奠基开工的南京银隆新能源项目,就在7月18号被江苏高级人民法院查封。被查封的财产包括:位于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和在建的南京银隆新能源商用车项目。虽然4天后就被解封,但也足见其命途多舛。而其余7个百亿级项目,至今尚未有明确进展信息曝光。

  在银隆陷入泥淖的这段时间内,诸如蔚来、小鹏、拜腾、威马等新能源造车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哪怕不被看好,蔚来也在9月12日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就连特斯拉,也都在中国建立了工厂。即便银隆能迎来脱困的那一天,市场格局估计也早已翻天覆地。

  和当年堵门要债、半年拿下300万订单的时候相比,董小姐依旧是一副“雷厉风行”的性子:敢想、敢做、敢说。在手机、新能源业务相继受挫的情况下,“格力造芯”再一次普遍不被外界看好。但董明珠有句话是值得认同的:格力不是在简单地考虑眼下的营收数据变化,而是在考虑对核心技术掌控的能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格力 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